Friday 29 January 2021

供佛的十種方式!


供佛的十種方式!

供養佛陀,可以用十物供養(十供養),即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

香供養,香能通氣養神,傳達境界。燃香時,香自滅而留香與人,這就是佛教中捨己為人的精神。所以燃香不是要燒香給佛陀,而是我們要懂得香的精神。

花供養,花能清心養目,用花供佛,莊嚴佛堂,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鮮花,清香撲鼻,讓人醒心悅目。莊嚴的佛堂襯上幾朵淡雅芬芳的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

燈供養,燈並不完全指電燈,比如蠟燭,油燈之類能照暗為明的東西,都屬於燈供養的範圍內。佛教傳法亦名傳燈。佛教傳法,如父傳財於子,但其意義不同。錢財傳他人,己身積財必會減少。而佛陀傳法,如一燈傳一燈,燈燈皆明,燈燈無盡,所謂「一燈能續千燈明」。佛陀傳法對己不減,對彼有利。燈又有去暗投明之義,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一盞暗路中的明燈,驅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

塗供養,「塗」梵語,即水。經雲:「水能離垢得清涼。」水不但能洗除眾垢,令物清淨,並且水還具有和合性,無論大江、小溪匯聚一方,皆成一體。就好比大眾學佛,最後都能成佛。所以用水供佛,洗己心垢,三世罪障悉蕩滌,心既清淨,自性現前,又何嘆成佛路遠呢?學佛人都應該學水的和合,水的平等無差別。那麼,待人處事上不愧天,下不愧人,更不愧己心,日子自然過得心安理得,輕鬆快樂。

果供養,「果」指水果,大眾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功德巍巍。「果」又有結果的意思。人每做一件事,必須有始有終,不得半途而廢。就像種果樹的人,必須耐得起辛勞、栽植、施肥、灌溉,待樹開花結果,才有豐富收穫,所費勞力也才有個代價。學佛者亦如是,要發大心,精勤向道,不怕吃苦,不畏阻礙,切莫退失道心,毫無結果,豈不可惜!

茶供養,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好茶在手,精神百倍。此指示學佛者,昏沈不得,須時時省察自己,檢討自己,每日舉心動念,所做所為是否正確?

食供養,用飯菜供佛,表恭敬之心,且含義深廣。佛子在供飯時,以七粒飯出食念曰:「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另加咒語三遍謂:「佛法之理深妙,不可以心思,佛法之事希奇,不可以言議。」佛以大慈施一切眾生樂,以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今因慈悲之力,則十方通達,了無障礙。以七粒之微,普遍十方,一寸之鮮,施周法界,可知法力難思。

寶供養,金銀財寶拿出門,處處皆可用。一個人若有了「信」,於己有信。對師長、朋友們守信,不欺暗室,無愧衾影,則人敬如神,待若上賓。

珠供養,珠者表圓,學佛的人做事要圓滿,待人要圓融,不可有所偏差,有所不圓。

衣供養,即用衣服供養三寶。衣在此引申著依靠之意。從事上說,衣服須穿著在身上,才能顯出衣體的好壞。從理上說,學佛的人,須依佛、依佛經、依靠出家人,按照佛指示的路徑去實行,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Thursday 28 January 2021

業障病 ~ 聖嚴法師


業障病  ~  聖嚴法師

業障病又分為外病、內病兩種。

外病是由於福報不夠,所以修行時會發生障礙。譬如平時不肯放人家一馬的人,便會到處碰到荊棘;平時多給人方便的人,修行時會吉祥如意。如在過去世不結人緣,而且處處與人作梗,修行時就會有業障病。

另外一種是內在的業障病,就是由於惡業太重,所以不修行身體沒有事,一修行就頭疼、背痛、鬧肚子,或是火氣上升,或是氣息不調。

有業障病的人,要常行布施,讀誦大乘經典,禮拜諸佛,忏悔先世罪業。修慈悲觀,發菩提心,願度一切眾生,盡心盡力,自利利他,多造福業,廣結善緣,增長智慧,開發心地,然後業障就會消除,而可以順利修行禅定了。

Human life is pretty short


Human life is pretty short. It is good if we can live for another twenty, thirty, or even forty years. But we wont remain forever. Therefore, do not try to make plans for a long life. You should instead think about the uncertainty of coming of death, and the uncertainty of conditions that would cause death. You should think about these on regular basis. This would inspire us to practice dharma and prevent us from doing many worldly things.

~Yangthang Rinpoche

心要高,行要低,修行要心細如沙 - 海濤法師

心要高,行要低,修行要心細如沙
海濤法師  

  佛道,要成佛,不是那麼快,但是我們有這個方向就好了。所以大家多修藥師法門,多做甘露施食,多放生,這一些都是累積資糧,多點燈,多印經,但是我們不能說,一連三級跳,內心可以有快速成佛的願望,但不能破壞次第的去修行。蓮花生大士講的:心要高,行要低。我們的心是要發菩提心,要成佛,但是我們的修行要一步一步來,心細如沙,而且每一個功德都要圓滿,沙就是每一個地方都要填滿的。

  所以曾經有一位出家法師,他要離開老和尚,"老和尚啊,我在裡面住三年了,我要去參訪了,這邊好像沒什麼好學的。"老和尚說:"是嗎?來...你去拿一盤石頭來,用個碗裝滿滿的。"結果他就拿過來了,裝滿了,"老和尚,裝不下去了,我現在就像這樣了,這邊沒得學了。"老和尚說你再去拿一點沙來,結果沙放在石頭縫裡面會不會再塞?就是這樣塞。他說,對啊,老和尚說,你還沒有學完,還有微細的要學,那我再學吧。然後再過一兩年,他又要走了,老和尚把那一個又拿出來,有石頭,有沙,你再加一點水。

  水還要再裝進去了,你還沒有,還要繼續努力。所以我想,一個東西要堅固,圓滿,他這些過程都要有的,像房子,鋼筋、水泥、磚頭,具足各種的因緣。所以我想,我們每天要談修行,各位就要累積功德,福德資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累積福報,二方面還要追求智慧,叫福慧雙修。這一條路上,就每天這樣精進。

Wednesday 27 January 2021

【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海涛法师

【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海涛法师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人生全部。
心情好:什麼多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
我們常常不是輸給了別人:而是壞心情貶底了我們的形象:降低了我們的能力:擾亂了我們的思維:從而輸给了自己。

控制好自己。生活才會處處祥和。好的心態塑造好的心情:好心情塑造最出色的你。

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慧律法師答: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師答:如何度化家人?

問:如何度化家人?

答:從你的行為做起:把你的個性改變的溫文儒雅、謙卑、謙恭,對家人更好,讓他(她)感覺學佛是有好處的,覺得你不但性格有大轉變,又記得他(她)的生日,還時時刻刻關照家中的日常所需。

如果你一意的跟他(她)對乾,互看不順眼,脾氣也不改,常常發火,他(她)就會說:「你看,學佛的也不過如此嘛!跟我們沒什麼兩樣,甚至比我們更糟糕」。

所以,要先度自己,你一下子要度他(她),他(她)沒有那個根沒有辦法的,修行盡份,度眾隨緣。從此以後,態度要誠懇,口氣要好,沒有貪、嗔、痴,不要和家人鬥嘴,對乾,慢慢來,先拿一些光碟給他(她)看,盡己之力,竭己之心。

有的人一輩子跟佛無緣,那誰也沒辦法。釋迦牟尼佛說,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盡力就好。

Sunday 24 January 2021

【願大家過一個「吉祥平安年!」】/海濤法師


【願大家過一個「吉祥平安年!」】/海濤法師

過年就是要把舊的、不好的淨除掉,大家看到一個 新的氣象,也發願用一個圓滿的心態去利益眾生、利益自己。

「新年快樂」,想要快樂那就要種下快樂的因。所以我們要消除內心的煩惱、貪瞋癡,改變自己身口意的行為,進一步還能夠有悲心、願成佛的菩提願心,這樣我們才能夠掃除塵垢、消除惡業,進一步,展現新的心態,新的身口意,新的願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世俗,發菩提心。」
所以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壞人變好人,壞心變好心,不善良的變成善良的,嘮叨的變慈悲,懶得笑的變彌勒菩薩,生病的變健康,這就不簡單了,所以各位要改變。

所以希望新的年度,新年快樂。

什麼人不生病?■ 文╱聖嚴法師


什麼人不生病?

■ 文╱聖嚴法師.圖╱林家羽

我們要接受人的身體本來就有病痛的事實。曾經有人問我,什麼人不生病?我回答他說:「不生病的人已經死了,而沒有病的人還沒出生。」因為死了的人不會生病,出生以前也沒有疾病可言,除了這兩種人以外,沒有人是不生病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經歷老化的過程,而且在遺傳因子裡,人人都帶著病因,也就是一出生就已經有病,並非等到年老才會生病。

所以,無論是否感覺得到,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都有病痛。像我從小就病懨懨的,但因為知道自己的身體羸弱,所以我會照顧自己,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度勞累,因此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也正因為生病,讓我覺得自己的福報不夠、業障很重,所以才懂得慚愧。因此,生病對我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

反觀有些人雖然從不生病,但一生病就回天乏術,這是因為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就潛伏著病灶,不懂得好好愛惜身體,當醫生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由此看來,能夠感覺到自己有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們也不需要常常活在疾病的恐懼不安之中。例如,我有一位朋友老是抱怨說,自己這裡有病、那裡有病,要不然就說自己活不到下個月了!這樣的話語不論對他人或自己都是不好的暗示,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並不是正常的心態。

因此,平常我們要抱持「生病乃人生之常態」的觀念來愛惜身體,當真正生病時,則要避免疾病對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有些人發現自己生病後,就像洩了氣的汽球,以為自己沒有希望、就快要死了。其實,既然生了病就要治病,並且要將心情提振起來。能提早發現身體有病,就能夠多加愛護、保養、治療。至少你還不會馬上死,還有時間處理很多事!所以,發現自己生病了,不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

再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過去世造了很多業,所以當病痛來襲、身體感到不舒服時,要認為這是藉由生病來還報、還債的。能夠還債表示你還有本錢,有本錢還債才能「無債一身輕」,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帶三分病。」這說明了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緣,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帶病延年,反而能夠長壽。

以上這些觀念都能幫助我們正視疾病,如果善加運用這種心態來處理自己的問題,雖然身體不舒服,還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性情調整過來。如此一來,每天就都能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了。

(摘錄自《真正的快樂》)

Saturday 23 January 2021

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


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

人生無常,生病有時候是對人類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病苦災難會沒有預兆的來臨,警惕我們要時刻把握人生,現在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而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鬆懈。

  不單是人體凡夫身有病是正常,連佛也會有病啊!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出去托缽,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和人群聚居的地方有一段距離,當走到樹林和鄉村交界處時,地上有很多斷落的樹枝和竹刺,佛陀一不小心腳底刺到斷裂的樹根,痛徹心肺。弟子們趕快把他扶回居住的精舍中,但佛陀已痛到昏了過去。

  二千年前醫學並不像今天這麼發達可以送到醫院去,他們用土方為他敷傷,可是佛陀的腳仍然是又痛又腫,人也昏迷不醒。很多弟子都非常的擔心,在家的居士也很驚慌,怕佛陀就因此而消失在人間。

  一位大臣匆匆忙忙地跑往王宮內向國王報告:「不得了啊!佛陀的腳被樹枝刺傷,現在非常的危急。」

  國王聽了這個消息,心中非常著急,等到心定下來時說:「我們現在趕快去探望佛。」車子到精舍門口時他就趕快下車,並把王冠拿下,衣服整理好,以表對佛的敬重。

  他恭恭敬敬地趕到佛陀的床前,看到佛陀仍舊是昏迷不醒,他就屈膝在床前,牽著佛的手說:「佛啊!我是阿闍世,我聽到您受了重傷馬上趕來。佛陀!您一定要憐愍眾生,您走不得啊!世間國家都需要您啊!」

  佛陀睜開眼,握著國王的手說:「你起來坐著。」國王就坐在床邊,佛陀也由弟子扶著坐了起來,弟子們全都圍靠過來,佛陀又開始為他們說法了。佛陀向四眾弟子說:「人在世間,總是乘業而來;帶業而去卻又乘業而來。過去生中,我雖然生生為行善道,但難免也有一些觀念錯誤;一念差錯,千劫難逃啊!所以每一世我都歡喜地消業,雖然該消的業消了,但未消的餘業猶存,所以我還繼繼再消受余報啊!」

  當然後來佛陀並沒因此逝去。

  但是我們通過這段小故事,就可以知道佛陀雖然已經成佛了,但他的身軀還是父母所生的肉體啊!所以一枝樹枝都可以傷到佛的腳,細菌也會使他的傷口腫起來,疼痛不已啊!甚至到昏迷的程度,更何況是我們凡夫呢?

  也正是因為我們是凡夫,所以更該知道身體病痛是正常的事,隻身病心不病,身體有了小病痛就視為自然的現象,更要時時警惕自己人生無常。要好好把握人生,提醒我今天如果不做,不知是否還有明天可做?

  所以有一分的力量就要趕緊付出,付出才是我們的本分,助人也是快樂的根本,如果我們都能這麼想,做一分就可得一分,或者不止一分。你想想,你用你的綿薄之力去幫助別人,別人受施後心存善念,下次他也幫助別人,如此一片和諧美好景象更是人間天堂,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只是開始做了些事情幫助別人,就想著我已經有在做了,為什麼我還會生病?那可就不只是你的軀殼在生病了,不能了脫功利慾念,心靈也是有求不盡的病疾。

Friday 22 January 2021

【學佛Q&A】如何行善、止惡?


🛎【學佛Q&A】如何行善、止惡?
🤔問:我在修行的時候,常會注意很多問題,例如不可以做這件事,或應該要去做那件事。長久下來,心理覺得非常苦悶不堪,我想這可能是我修行上見解的錯誤,不知如何才是正確良好的修行心態?
💬答:修學佛法是一邊行善、一邊止惡,行善、止惡必須配合因緣,在因緣許可下,儘量的行善、止惡,不要猶豫,把握因緣,即知即行。在因緣不許可的時候,暫時不要勉強,等候因緣許可了再說。
不過,在等待的時間,可以想辦法促成因緣的早日成熟。也就是說,要有因緣、因果的觀念,如果能信因果、明因緣,心理就比較能保持平衡喜悅。
-------------------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08期
◎圖:鄧博仁 攝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最讓人感到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最讓人感到痛苦?

  佛陀在舍衛城講解佛法的時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聽完他的講解,結伴來到一個僻靜的地方。那時正是盛夏,暑熱難當,所以他們坐在一棵壯碩茂盛的石榴樹下乘涼,並互相交換各自修習佛法的心得。

  說著說著,不知不覺轉到另外的問題上,其中一個弟子問大家:

  「你們說一說,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最讓人感到痛苦?」

  「這有什麼難的!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感到痛苦的是淫慾之心,當它產生的時候,往往帶給人極大的痛苦,甚至招來殺身之禍。」一個弟子回答。

  這個弟子的話剛結束,另一個弟子就說:"我認為你說的不對,在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感到痛苦的是饑渴。想想看一個人吃不到飯、喝不到水的模樣,還有什麼比這更痛苦的呢?"

  另外一個弟子聽了也說:"你們兩個說的都不對!世界上最讓人痛苦的是突然遇到讓人害怕和恐懼的事情。"

  這時候,那位最先提問的弟子開了腔:"你們三個都錯了,世界上最讓人感到痛苦的是生氣憤怒之心,它一方面使人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又化成一種力量,使生氣的對象承受無盡的痛苦,這才是世界上最讓人感到痛苦的事情。"

  四個人都覺得自己說的才是對的,於是爭吵起來,一直吵到太陽快下山還是毫無結果。

  佛陀知道了,晚上便來到他們住的僧房中,同他們詢問爭論的情況以及各自的論點。佛陀聽完他們的話,沉吟了一會兒,才對這四個弟子說:

  "你們四個人的意見都沒有抓住痛苦的實質,所說的都只是表面。其實,天下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有肉體的存在,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無論淫慾之心、饑渴之念、憤怒之心或害怕恐懼的心都是源自於人這個肉體。"

  四個弟子聽佛陀這樣一說才開了竅。不停點頭稱是。隨後佛陀又為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具備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種神通的比丘,名字叫做精進力。他常常獨自到一棵大樹下安靜修行。在這棵樹的附近住著四種動物,分別是野鴿子、小鳥、毒蛇和梅花鹿,它們相處得很融洽。

  有一天晚上,這四種動物熱烈談論著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時精進力結束了修行,聽見動物們有趣的談話,就繼續坐在樹下,閉上眼睛靜靜聽著。

  不知不覺中,動物們轉換了話題,開始互相問道:「世界上什麼事情最痛苦?」

  小鳥首先說:「依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饑渴了。饑渴的時候,身體瘦弱又沒有力氣,眼睛也開始昏花,還會神志不清,所以我認為饑渴是最痛苦不過的事情。」

  野鴿子接著說:「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饑渴,而是色慾。當色慾來臨時,為了滿足自己,就會無所顧忌起來,不達目的絕難罷休,我覺得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毒蛇急促地說:「你們兩個的看法都不對。我認為憤怒的心才是最為痛苦的。那種心情一產生,往往會忘掉一切,把最好的朋友也當成敵人,不但讓無辜的人受到殘害,還可能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這才是世界上最使人感到痛苦的事。」

  毒蛇說完,梅花鹿也跟著發表高見:「不對、不對!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應該是恐懼的心情。我白天在林間或野地覓食時,精神總是高度緊張,一方面要提防神出鬼沒的獵人,一方面又得提防兇狠的虎狼。如果稍微聽到一點動靜,就得馬上逃開,每天都得提心弔膽的過日子。這種驚懼和害怕的心情才是最可怕的。」

  梅花鹿一說完,小鳥就開始反駁,隨後毒蛇和野鴿子也加進來,大家各持己見,誰也不讓誰。

  精進力聽到這裡,終於忍不住了,他突然咳嗽了一聲,那四種動物都停住嘴,一起轉過頭來看著他。

  精進力對她們說:「剛才你們的爭論我都聽見了,我覺得你們說的都不對。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其實是有所作為,有所作為才是痛苦的根本。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捨棄世俗的生活,開始學習佛道。我消除一切雜念,斷絕非分之想,不貪圖肉體存在的快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斷絕痛苦的根源,而求得涅槃。人一旦涅槃,肉體也就隨之消滅,這樣一切憂患也就完全結束了,才能求得最大的安樂。」

  精進力講完這番話後,就不再作聲,閉上了眼睛又繼續修行。

  那四種動物一時愣住了,大家都靜靜思索精進力的話,一時間心中恍然大悟,懂得了一些佛法的道理。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和善的望著眼前四個弟子,對他們說:

  「那四種動物就是你們四個人的前身。你們的前身已經了解痛苦的根本所在,為什麼現在還要再提出來爭論呢?」

  四個弟子聽了感到十分的慚愧,從此更加勤苦修習,最後修得羅漢道,四個人都成了阿羅漢。

這個睡姿不僅改善睡眠還可免墮惡道⠀(傳喜法師)

這個睡姿不僅改善睡眠還可免墮惡道⠀(傳喜法師)
 “忙累了一天,總想睡個好覺,有一種睡覺姿勢,可以使身體安穩,沒有動亂,晚上不會睡得太沉,也沒有惡夢等等,這就是…… ⠀”⠀

 最吉祥的右側臥⠀
 “吉祥臥”是佛教的一種修行姿勢,意即朝右側臥躺。  《長阿含經》記載:“爾時,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脅如師子王,累足而臥。”說明釋迦牟尼佛臥著時採右側臥姿勢,世上 許多臥佛佛像也都是右側臥姿。⠀
 一、“臥須右脅,名吉祥臥”,睡覺的時候,右脅而臥,兩個腳要彎一點把它合攏起來。⠀
 二、右手大拇指壓放在耳垂珠後邊,手掌置耳前,這樣生理的氣血會整個從背後往上延伸,即使你在睡覺當中,還是處在一種用功修行的狀態裡面。⠀
 三、舌頭頂上齶,跟修定一樣,舌頂上齶,上頭頂住。 右手做個枕頭,擺在頭下面,左手放在身上,這樣右脅而臥是吉祥臥。⠀
 《六中陰》中講到,任何一個眾生(不僅是人),臨死時若是吉祥臥,就算業力再深重、罪業再大,也不會墮入三惡趣。⠀
 吉祥臥的科學依據⠀
 1、有益腸胃和心臟等器官⠀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右側睡可以減輕咽部軟組織和舌體後墜,避免阻塞氣道,防止頸部脂肪對上氣道造成壓力,在睡眠過程中使呼吸盡量暢通。
 另外右側臥時肝處於最低位置,有利於肝臟血液的循環,並且右側臥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有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
 人的心臟在身體的左側,右側臥對心臟的壓迫力是所有睡姿中最小的,可減輕心臟負擔。⠀
 莫高窟第158窟臥佛⠀
 2、不漏失能量⠀
 當人體在吉祥臥的姿勢睡眠時,明顯身體能得到能量補充,而人體在左側臥,非吉祥臥姿勢睡眠時,休息效果就相對較差,而且還會流失氣血能量。⠀
 這是因為右側臥,腿部彎曲,全身成弓形,氣息自然的會聚在丹田。 容易保持正念,不妄想,尤其不起淫欲。 而且,精關牢固,精氣不遺漏。⠀
 3、保持覺知力與正念⠀
 採用吉祥臥的睡姿時,可以在頭部下面墊10-15CM高的枕頭,頭部抬高,容易保持清醒,不會昏沉,睡覺不會太深。 修行者仍然能夠提起覺察力,保持正念,而且睡醒後精力充沛。⠀
 吉祥臥的功德利益⠀
 佛教經典中記載吉祥臥有四種功德:⠀
 第一,身體不放鬆,不會因散亂而產生不如法的念頭和行為。⠀
 第二,不失正念,獅子是百獸之王,睡眠中不會失去正念,我們依此臥式而睡,也不會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
 第三,不會入於酣睡、深度昏沉,而能時刻保持警覺的狀態。⠀
 第四,不起惡夢,經常做吉祥之夢。 釋迦牟尼佛能徹知一切萬法,祂涅槃時在所有行為中選擇這種姿勢,必定對後學者有極大的利益。⠀
 從佛教修行的角度來說,吉祥臥有兩個好處:一方面不會令睡眠時間空耗,而能充分利用起來,積累不可思議的功德。 另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我們在酣睡中離開人間,以此臥式也不會墮入三惡趣。 所以,修行人都比較注重用這種臥式睡覺。⠀
 睡眠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您有改善睡眠的願望,今晚就試試吉祥臥吧。 願您夜夜安枕,六時吉祥!



Thursday 21 January 2021

這是佛菩薩給我們最好的新年禮物,你接收到了嗎?⠀⠀


這是佛菩薩給我們最好的新年禮物,你接收到了嗎?⠀
阿彌陀佛把極樂世界已經造好了,祂向十方世界發願,如果大家願意來,熱烈歡迎。 所以我們才在這裡討論得很熱鬧,我們的移民大會。 依著阿彌陀佛的威德、本願、清淨的剎土,我們的歷代祖先、歷生父母、累劫冤親債主也都可以離苦得樂、往生極樂世界。⠀
有個老奶奶很疼愛自己的孫子、教導孫子,但是孫子聽不懂道理,老奶奶對著孫子屁股上“啪”打一巴掌,然後“阿彌陀佛”,這叫痛入體膚。⠀
像我們出家修行也一樣,念一句“阿彌陀佛”,但是怕自己忘掉,用香燃一下—— 燃香為記,刻骨銘心。 跟佛締結一個刻骨銘心的誓願。⠀
我們在新的一年裡,陽光雨露,辛勤勞作,但是因為心中有了陽光、有了歸宿,內心有了滋養,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大不一樣。 不管我們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身份,承擔著什麼樣的責任,只要我們的心打開,能跟佛的願相應,佛的光明和力量照進來,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一片光明。⠀
這就是佛菩薩給所有眾生最最好的新年禮物。⠀
摘錄自傳喜法師2020新年開示

【心靈小品】一心洗碗


【心靈小品】一心洗碗

有一次東初禪寺午齋後,我開始洗碗,心裡卻惦記:剛剛錄了一段的稿子該如何潤稿,以便呈給師父時方便刪改?

一邊洗一邊想,水開得很大,嘩啦啦的水把碗洗得乾淨而快速,洗完一個碗就順手疊在一旁已洗好的碗上。這時,後面傳來聖嚴師父的喝止聲:「碗要掉下來了!一心洗碗不要去想別的事。」我嚇了一跳,不知不覺中碗已疊到傾斜,眼看整疊就快倒下來,倉皇失措的我趕快將碗分成兩疊。

專心,是修行的第一要件,經過此次體驗之後,雖不敢說事事都做得完整,但至少在做任何事時都是一心。事緩則圓,急是沒有用的,一心兩用的結果,什麼事都做不好。

◎文:姚果莊
◎圖:曹一竹
◎轉載自法鼓雜誌359期

淨空老法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淨空老法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禍福不是一定的,不是不能改變的,《太上感應篇》第一句話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要懂這個道理,你即使受到災難,你不能夠埋怨別人。為什麼?是你自己起心動念所感召的。

你的周邊是善友還是惡友,也都是你自己感召來的。如果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了解,還要怨天尤人,那你是罪上加罪,惡業上又添加惡業,你就錯到底了。

太上說得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兩句話跟佛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是一個道理。你一念善,你的相也就變善,你的生活環境也變善;你一念惡,相貌也變惡,相也惡,生活環境也惡了。

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念淨,一切清淨;一念染,一切污染,統統是自己做主宰,這個話說的是真話。

我們自己的心善、行善,天龍善神都讚歎,都加持,都保佑;我們的心行不善,妖魔鬼怪都來糟蹋你,都來侮辱你,甚至於來陷害你。

禍福確實是自己找得來的,這個東西有沒有?實在說根本就沒有。所以悟了的時候,你得的樂是真樂。

佛法裡面常說“離苦得樂”,你能轉境界就離苦得樂;若不能轉境界,本來沒苦、沒有難,自己找來的苦、找來的難。

現代的社會,災難太多了,個人有災難,國家有災難,世界有災難,什麼原因?我們曉得,這些災難是居住在這個地球上這些眾生他們的心行所感召的。

災難禍福沒有自然的,《感應篇》說得多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個世間前途到底是福還是禍,我們只要看看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造的是什麼因,就能判斷吉凶禍福。  

南無阿彌陀佛

老 是一件幸運的事 活到老 也要學到老


老 是一件幸運的事
活到老 也要學到老

世間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會老,都是一樣的,所以能夠老是一件很幸運的事!用這樣的心態去想,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用處,心也會比較自在,對我們身心都有很大的利益。

心態,讓老變得不同。保持開心、平靜的心情。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要試著不要去想太多,這樣會對身心都有幫助,而且也能推遲老化。

在平時也可以作大禮拜或繞佛塔,這樣不僅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運動方式。

如果生起了嫉妒心、傲慢心、嗔恨心,甚至感到傷心的時候,我們要好好去思惟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要時刻提醒自己,今生能得到暇滿人身,學習佛法,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創古仁波切《幸運到老》

Wednesday 20 January 2021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1月20日(三)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1月20日(三)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

2600年前,釋迦王子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立誓不成正覺不起身,經打坐四十九日後,於十二月初八破曉時分,成就 無上正等正覺,在娑婆世界示現為釋迦牟尼佛。時年35歲,世尊在世弘法49年示寂。

【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日介紹】 
依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毅然捨棄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優婁頻羅村的苦行林,修習苦行。 

經過六年苦修,日食一麻一麥,身形消瘦有若枯木,佛陀認知苦修非解脫正確之路,決定放棄苦行另闢蹊徑,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獻乳糜供養,他吃了之後,體力有所恢復,來到岸邊一棵畢波羅樹下,靜坐沉思,發誓“今若不證無上菩提道,寧可碎此身而終不起於座”! 

經過七天七夜的思考,釋迦牟尼終於豁然大悟,認識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滅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諦,得到對宇宙人生真實的徹底覺悟,後世把這一天稱為佛成道日。 

中國傳統的佛成道日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臘八節乃是中國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所形成之風俗。 

          【 偈讚佛 】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敬請點燈、誦經、持咒、念佛、布施、放生。

Monday 18 January 2021

日常中怎麼修行?星雲法師


日常中怎麼修行?

星雲法師  

修行非口號、形式,而是要將佛法運用到生活里。修行離開了生活,離開了人間,就沒有修行可言。

日常中怎麼修行呢?以下提出四點:  
一、以念佛來制心一處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念佛有殊勝的功德,因為佛號可以驅逐我們虛假分別的安心。尤其當心煩意躁時,一心一意稱念佛號,念到心無染著,自然就能放下身心掛礙的世界。念到「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念到自己佛性出來,那就達到念佛的目的了。

二、以數息來呼吸順暢
要對治妄念,可以用念佛法門;對治散亂,則可用數息的方式。 《六妙法門》云:「於數息中,證空靜定,以覺身心,寂然無所緣念。」數息就是數自己的息,呼氣、吸氣,這一呼一吸稱做一息。呼吸要長短出入皆分明,緩慢的一進一出。調至呼吸平穩,氣息不粗喘,慢慢的,平常生活、詩人處事中,也就能不慌不忙,氣定神閑了。  

三、以感恩來惜福愛物
常懷感恩心,是做人處事重要的修行。感恩是美德,感恩是富有。因為感恩,所以能懂得惜福愛物,不致浪費。匱乏的人,總想從別人那裡獲得什麼;富有的人,卻是心存感謝,寸寸想要施與別人。這個世界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東西要能與人共有共享,才能共榮共存。能夠懂得感恩、惜福愛物,分享布施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富有者。  

四、以懺悔來反省言行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最怕的不是犯了過失,而是犯了過失仍然不知道悔改。好比陷入錯誤的泥潭裡,若能及時回頭,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或自怨自艾,耽溺於過失中不肯自拔,則將愈陷愈深,終致滅頂。

所謂「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當無明煩惱生起現行時,只要察覺並懂得懺悔,仍然是個清凈善良的人。個人常常懺悔,言行就會進步;人人都有慚愧懺悔的心,人我之間就沒有爭執,這個社會就會「共生吉祥」。  

修行是實踐的功夫,是從身心行儀里流露出來的道德、涵養。有修行才有福德,人生也才會圓滿。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修行?  
第一、以念佛來制心一處,  
第二、以數息來呼吸順暢,  
第三、以感恩來惜福愛物,  
第四、以懺悔來反省言行。

【學佛Q&A】沒有皈依,能學佛嗎?


【學佛Q&A】沒有皈依,能學佛嗎?  

問:沒有正式皈依三寶的人,念經念佛會有功德嗎?
答:依經典所說,誦《金剛經》,有不可思議功德;誦《阿彌陀經》,十方諸佛都會護念。只要以虔敬心念佛、念經,都有無量功德。經典中並沒有提到一定要皈依三寶才能獲得功德,然而如果要做正式的佛教徒,則應該要皈依。
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也是建立學佛信仰心的開始,表示開始納受佛戒,邁向成佛之道。皈依之後,不論在心態、生活、習慣各方面,都有善知識、諸佛菩薩、護法龍天的引導與協助,幫助增強學佛的信心與意志,自己也會更懂得自我約束與警策。如果沒有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佛,若能正式皈依,學會如何正信學佛、正見修行,在念佛、念經時也會更有信心。
◎文:轉載自《人生雜誌》350期、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學佛Q&A
#皈依
#學佛
#人生雜誌

除舊迎新,願每個人都化解過去的冤結,消災免難,菩提增上!⠀


除舊迎新,願每個人都化解過去的冤結,消災免難,菩提增上!⠀
念佛的人每天都沐浴在佛光裡,生命每天都在進步,極樂世界的蓮花每天也都在增長,所以我們除了慶祝新年,也慶祝新生。⠀
因為相信心靈世界的覺悟能成就佛果,我們把這個信念也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締結這份信願:願我們的祖先、生生世世的父母每個人都能從苦難的低維世界裡昇華出去; 願生生世世與我們有緣的,有感情債、金錢債、命債的都能夠離苦得樂。⠀
請問,我們有沒有命債? 我們有沒有吃過肉? “肉”字是由兩個“人”字組成的啊,出頭的“人”吃沒出頭的“人” —— 今天你吃他,下一世因緣成熟時他就吃你。 吃來吃去,這就叫輪迴,輪迴的動力就來自於冤冤相報。⠀
那我們都有命債,拿什麼來還? 我們就這一條命。⠀
所以要修一點功德,發大願力,以佛法的功德來還債。⠀
佛法是如意寶啊! 阿彌陀佛叫“阿伽陀藥”,中國話意思叫“萬病總治的藥”。 感情債、金錢債、命債,都可以用佛法的功德來償還。⠀
所以在新的一年,我們用佛法把過去的冤結都化解掉,這樣災難也可以消除。⠀
摘錄自傳喜法師2020年元旦開示⠀
新的一年裡,願眾生都能夠與佛結緣,皈依三寶,雖然身娑婆,每天卻都是嶄新的生命,在聽經聞法中改往修來,在聲聲佛號中脫胎換骨。

Friday 15 January 2021

【為自己開運最好的方法 】/海濤法師


【為自己開運最好的方法 】/海濤法師

在所有開運的方法中,祈求觀世音菩薩,可說是一個最有用的方法!觀世音菩薩既是諸佛悲心的化現,也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本源。相信菩薩、真心祈求菩薩,菩薩就會給我們一些感應。

或許有人會問:參加祈福法會的人,是否可以優先得到菩薩庇佑?其實不然!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廣被一切眾生,從平民到國王,從聲聞緣覺到所有的十地菩薩,悲心遍及所有眾生。

每一個人都可以向佛菩薩祈求幫助,眾生平等。其實,只要自己誠心發願,並非一定要參與法會才能得到護佑。要知道,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關鍵的,如果只是到處求神問卜,卻不從內心下功夫,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

古德說:只要「眾生有感,菩薩無有不應,如不應者,皆是我們業障深重,心不誠也!」如果我們希望獲得菩薩的感應,首要之事即是心存慈悲,奉行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這樣就能與觀音菩薩的悲心有所感應。

若能在生活中力行各種自利利他的善業,這便是菩薩道的修行。充滿善念的生活能影響我們的業力,也能帶給我們一個充滿慈悲與關愛的心境,這樣不但容易與菩薩的願力相應,也能替自己修災、解厄於無形之中,這就是為自己開運最好的方式!

我們可能沒有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本領,但我們可以用修習佛法的方式,讓自己更接近菩薩的心行。當你的發心愈來愈廣大,行善能力也將隨之擴展。即使我們沒有刻意祈求,我們的善行也會令佛、菩薩歡喜。

佛教故事丨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佛教故事丨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婆羅門,他雖家財萬貫,卻頑固闇昧,慳貪成性,不肯布施,難以教化,既不知道德規範,也不解無常之理,每天忙於謀求家計,更熱衷於建造舒適的房屋。他的房子一間又一間地蓋了起來,除了前廳、後堂、涼台、溫室,還有廳堂兩側的廂房等十餘間。現在,還在加緊趕工蓋著後方的廳堂。

一日,佛陀觀察到這位老婆羅門壽命將盡,而他對此事卻毫無所知,仍舊疲於奔命的建造房舍,而讓自己精疲力竭,實在非常可憐。佛陀慈悲,想要度化這位老婆羅門,便帶著阿難尊者來到婆羅門家,慰問老婆羅門說:「你每日親自監工建造房舍,真是辛苦!你家的廳堂已經這麼多了,為什麼還要蓋房子呢?」婆羅門回答:「這些房間各有用處,前廳是用來接待客人的,後堂是我們自己住的,東西兩側的廂房可以安置我的孩子、財物和僕人。夏天太熱時,可以到涼台乘涼;冬天太冷時,就進到溫室保暖。」

佛陀又說:「我有一個偈子,對你生命有所幫助,想要送給你,你是否有空和我坐下來談談?」婆羅門回答:「世尊,很抱歉!我現在急著蓋新房子,實在沒有時間聽法,等以後有因緣再去向您請法!至於,您說要送我的偈子,就請您直說。」

於是佛陀便說了以下的偈語: 

有子有財,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何憂子財?
暑當止此,寒當止此,
愚多預慮,莫知來變;
愚蒙愚極,自謂我智;
愚而勝智,是謂極愚。
婆羅門無心聽偈子,便說:「世尊,您所講的這個道理實在很好!可惜我現在真的很忙,等以後再談吧!」世尊見無緣度化便離去。婆羅門又繼續去監工蓋房子,正當他指導如何上屋樑時,竟被掉落下來的樑木打中頭部,當場死亡。婆羅門全家哀痛啼哭,驚動了附近鄰居。

這件事,在佛陀尚未走遠就發生了,路上數十位梵志見到佛陀,上前問佛:「請問您從哪裡來?」佛陀回答:「我剛從那位往生的老婆羅門家離開,我曾數次為他說法,可惜他心中只想蓋房子,不信佛說的話,不知無常的道理。結果,今天仍無法逃避無常生死的到來。」佛陀藉此因緣對梵志們宣說偈子中的真理,梵志們聞法歡喜,即得道跡。

世尊進一步為梵志們開示:

「愚闇昏昧的人親近智者,如同以水瓢嘗味,如果不能親身去體會,就像水瓢在美味的羮湯中浸泡許久,仍然無法知道羮湯的味道。

開朗明達的人親近智者,如同以舌嘗味,雖然只是很短的時間,也能夠馬上知道食物的味道。

愚人的所作所為,多為自己招來禍患。只知一意孤行去作惡,自然會引來重大的災禍。

對於不善的惡行,所引發的禍端,事發後再悔不當初,也只能痛哭流涕。應當如實認知,所有的果報都是自己過去的業習所招感!」

梵志們聽完佛的開示,更加堅實篤信,向佛頂禮,歡喜奉行。

到底有沒有閻羅王和無常鬼?(宣化上人)


到底有沒有閻羅王和無常鬼?(宣化上人)

要知道從無量劫來,就因不信這個,故仍在六道輪迴圈裡轉,闖不出生死關。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們人在往昔所造的業有善有惡,善惡夾雜不清。所以有時生了善心,但有時又生了惡念。一念善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起了惡念,就想「諸惡皆作,眾善不行。」因從無量劫來,就是這樣善善惡惡──今天做些善事,明天做些惡事,後天又造作些不善不惡業。

因此,當修道時,就不易擺脫業報。所以有時想修行,有時又不想修行;有時想清凈,有時又想染污。只知隨波逐浪,不知漂流到何處,這都是往昔所生的念,而今生結這種果。前念想修行,後念又想還俗;前念想弘揚佛法,後念又想滅佛法,複雜得很!

如此怎麼辦?就是要學習般若智慧,「擇善而從,非善則改;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要時時提高警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這樣小心來修行。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所以修行是「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離家。」要念念清凈、念念光明,不要念念染污,不要念念黑暗。

我們每一念都要很小心的,每一念若是善,則光明越多,但若念惡,則越來越黑暗。善人有股白光,惡人則有股黑氣,所以做善做惡,自然會現出形相來。你能瞞得了人,但瞞不了鬼神、佛菩薩。

所以,無論出家人或在家人,不要在佛教中不但不立功,反而造罪業。要知道為什麼從無量劫來,總不能脫輪迴苦,仍是迷迷糊糊的?就因為糊塗賬算不清,是非淆雜,清凈和染污一半一半的,所以超不出六道輪迴。

我們若想真正修行,要成佛,則在未成佛前,一定要勇猛精進,不能隨便。要知道「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無常鬼就快來了,有何值得這麼散亂、不修行呢?「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有人懷疑:是否有閻羅王和無常鬼?這要看你能否不死?你能不死,就沒有無常鬼,你若覺得很有把握,不受果報,那就沒有閻羅王。

你是否能不死呢?若不能,就有閻羅王。你若不能主宰自己的因果,就有閻羅王與無常鬼。

你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掩耳盜鈴,自己騙自己。要知道從無量劫來,就因不信這個,故仍在六道輪迴圈裡轉,闖不出生死關。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言”:佛又说了,“人有二十难”:所有的人都有二十种难。怎么叫难呢?难,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不难了;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难,这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逆,所谓逆境,是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认识的;这个容易就是顺,顺就是人觉得好受一点。那么这二十种难,就是人不容易做的。

第一就是“贫穷布施难”:你若有钱,想做布施,那是很容易来做布施的,因为你有。有,用一点也不算个什么;你若没有,而能布施,那才是真正的布施。因为你能做到所谓做不到的事情,这事才是真;你做得到的事情才去做,那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你去做,那没有什么出奇;人人做不到,你能做得到,这就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出一切的人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是和一般人不同了。

讲到贫穷布施难,我们可以说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最贫穷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他还有个太太,就夫妇俩。可是夫妇俩的生活非常困难,只有那么一个小破房子住,可是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穷得这个样子,只好天天去乞讨,到街上去和人要饭吃。要饭吃,这不是很难的一件事,难的是夫妇俩没有衣服穿,只有一条裤子。两个人穿一条裤子,你说这一条裤子怎么穿呢?就只能轮流著穿。怎么穿呢?譬如今天丈夫出去讨饭吃,就穿这条裤子出去讨饭,讨回来的饭,夫妇分著吃。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讨饭,也穿上这条裤子。在家里的这个人就没有裤子穿,出去讨饭的这个人就有裤子穿,要回来的饭,还是两个人分著吃。这样子马马虎虎的,也就天天这么维持生活,你看!穷得这样子,可以说是最穷的人了。

在这时候,有一位辟支佛,前面讲过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观察:这两个人在宿世之中不肯做布施,所以今生就这么穷,穷得要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啊!这回我要度他们去!”这辟支佛就发愿要度这两个人,让他们有机会种福,于是到这夫妇的门前来化缘。这辟支佛是一个比丘的样子,站在那个地方,托著钵在化缘,这对夫妇一看,有个和尚来化缘,自己家里什么也没有,啊!饮食也没有,衣服也没有,只有一条裤子,这丈夫就对太太说:“唉!我们都要发一点布施心来求求福。为什么我们这么穷呢?就是以前我们不肯布施,所以现在穷得这个样子,我们应该做个布施。”

太太说:“做布施?我们有什么可以布施?”

丈夫就说:“我们还有一条裤子啊!可以布施给这出家人。”

太太就发了脾气,说:“你真是混帐、糊涂!我们就一条裤子,如果布施给比丘,我们连这出去要饭的本钱都没有了,我们用什么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这一条裤子轮流著穿,还可以出去讨饭;要是把裤子也布施了,我们怎么出去呢?”

丈夫就劝他太太:“不错,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管自己的生活,布施裤子给这比丘,我们两个不出去,就在这儿饿死算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那比丘在这儿也不走。”

太太一听,叹了一口气说:“唉!好吧,你欢喜布施,就布施好了!”这夫妻俩就把这一条裤子,从窗户递给这比丘了,这比丘是个证果的辟支佛,他接受这条裤子后,就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地方去,辗转供养释迦牟尼佛,说:“这是我方才在一个穷苦人家化来的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他全家的财产,可是他都布施给我了。”

释迦牟尼佛就接受这条裤子。接受之后,就对人说:“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里就这么一条裤子,都能布施出来供养这比丘,尤其供养的是个辟支佛,所以能得福无量,将来是有很大的福。”

当时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里,这国家的国王也在这儿,国王一听,就想:“自己国家有这么一个穷得连饭也没得吃,连衣服也没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宫里吃得那么好,穿得也那么好,这怎么能对得住老百姓呢?”于是国王生了大惭愧心,就派人到这穷苦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这两夫妇即刻就得到果报了,才布施一条裤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他们以后也去见佛,佛就为他们说法,一说法,这两人即刻就证到初果。

所以说贫穷布施难。你在难的时候,若再能布施,这才是真正有布施心;越难你越能做,这才有价值。好像我们人不能捱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人也不能捱打,若有人打你,你能接受,能认识:“啊!这是善知识,他能令我消业障,能令我出苦海,这是最难得的善知识。”无论哪一位,境界来了,你们要认识,说你不好的人,那正是你的善知识。不要听人家赞叹你一声,就好像小孩子吃糖似的,高兴得不得了;人家毁谤一声,就比吃黄莲还苦,不要这样子。

佛说二十难,人生岂止二十难,这难可就多了,难的事情来了,你能把它处理得很容易,那就是明白佛法了。

【學佛Q&A】如何持咒才是正確的方式?


🛎【學佛Q&A】如何持咒才是正確的方式?
🤔問:據說持咒可以消災解厄,每天除了早晚課外,其他時間應如何持咒才是正確的方式?
💬答:每天除了早晚課時間外,可以在專心做事、用頭腦想事情、必須跟他人講話以外的時間來專心念;或者在一天之中不需要用心的時間裡,隨時隨地散心念也可以,不過,以專心念的方式比較好。
-------------------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07期
◎圖:鄧博仁 攝

Monday 11 January 2021

合乎因果的追求 (佛教故事)


合乎因果的追求

■ 文╱聖嚴法師.圖╱釋常鐸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輛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有些人利欲熏心,為了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走旁門左道,結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黨就是專門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弱點,引誘人上當,來達成詐財的目的。此外,有些人雖不向人求,卻轉而向鬼神、佛菩薩求。例如到廟裡許願,等自己真的發財了,再回到廟裡還願,為神明「安金身」。不過,這種短暫利益的交換,只是一種賄賂神明的手段罷了。

就像在人世間有行賄、受賄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賄的鬼神,但是,佛菩薩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受賄的。會受賄的鬼神就像人世間的貪官、污吏一樣,雖然能暫時滿足你的需求,好像真的有點效果,但一時的利益總是像肥皂泡一樣虛幻,很快就消失了,換來的卻是無法自主的未來。即使是「點石成金」的法術,事實上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如果被點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將來還會是一塊石頭。而神明或佛菩薩真的應許了你的願望,也只是暫時預支自己的福報,以後還是要償還的。

因此,非分的貪求一定會帶來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舉債借來的,借的愈多,將來要還的就愈多,現在的快樂就是將來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獻,罪過是很大的,將來要承受的因果責任難以想像,也許來世做牛做馬都還不起。

其實,人如果想求福報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於是欠債,就像向他人借款一樣。所以,一個人該擁有多少就擁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平白無故地賺到錢、得到富貴。如果真能不勞而獲,將來可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摘錄自《真正的快樂》)

【佛教故事】勿把福報吃沒了

【佛教故事】勿把福報吃沒了

過去曾經有位很窮的老和尚,他因為知道自己今生沒有福報,所以很希望來生能得到好的果報,但是他渾身上下一窮二白,窮得叮噹響,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布施培福的,那怎麼辦呢?

於是他就想了個主意,老和尚就把自己的衣服脫光,每天坐在草叢裡餵蚊子,這樣終其一生啊,不知結了多少蚊子緣,培了多少福報。

等老和尚圓寂後,由於他修這種苦行的原因,他就轉生成為了。一個小國的君主,做了國王,福報來了。但是這個國王有個習氣毛病,不知道怎麼回事,他特別愛吃鴨舌,每餐都必須要吃這道菜。

有一天,王宮門前突然來了一位出家人要求見國王,那個出家人還出示了一面寶鏡,說可以看到人的前世,問國王想不想看,那國王當然想看啦。於是那個出家人就運用了神通,讓國王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國王這才知道自己的前生原來也是一位出家人,還知道了自己餵蚊子的經過。

而且他還看到那些蚊子有的變成了人,但絕大多數都變成了鴨子。這些蚊子轉生的鴨子一隊隊地來到王宮的御廚裡,然後一碗一碗的鴨舌就這樣端上了國王的餐桌,到最後稀稀疏疏的,已經沒有幾隻了。

那個僧人就對國王說:「大王啊!剩下的鴨子還有幾隻,它們從前吸你的血,現在還你的命,等你吃完它們的時候,也就是你福報享盡的時候,你差不多該準備後事了!」
那國王一看一聽,明白了因果,心裡嚇得不行,害怕極了。從此他就再也不碰鴨舌,慢慢的,其它的葷腥他了斷絕了,國王又開始很認真學起佛來。

講這個故事,是希望大家記得一點,我們現在能夠胡吃海喝,這是福報沒錯,但是這個福報可不是無限量的,吃完就沒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曉得培福、惜福。

~轉載

【親屬是什麼?】

【親屬是什麼?】
親屬是什麼?過去結的善緣、惡緣,這一世到人間來又聚會了,有聚有散,聚散無常,要看破。
如果不看破,那是嚴重的情執。情執繫縛你在六道出不去,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執裡頭,一世比一世痛苦。這些事實真相,一定要看破。

淨空老法師開示
文摘恭錄自02-037淨土大經科註
------------------------------
歡迎善者在留言回復:阿彌陀佛

Saturday 9 January 2021

【聖嚴法師開示】情緒平穩的好處


【聖嚴法師開示】情緒平穩的好處

禪宗的《六祖壇經》中有一句話:「瞋愛不關心。」很多人會疑惑,如果一個人沒有喜怒哀樂,面對一切情況都無動於衷,還能算是個正常人嗎?
畢竟人是有感情的,如果發生任何事情都沒有反應,那就和死人差不多。也有人覺得,在生命過程中,如果沒有值得自己追求的事物,也沒有讓自己擔心或不喜歡的對象,可能會過得很無聊。
可是我們也要從反方向來檢討一下,如果我們的情緒不那麼容易波動,個性不那麼急躁,待人處事就會比較溫和平穩,就不會常常自傷傷人。
也許有人還是願意選擇生活得有聲有色,高興時狂笑,不高興時則痛哭。但這樣久而久之也許會討厭起自己來:怎麼一會兒笑、一會兒哭呢?情緒為何波動不停呢?
所以,情緒的平穩和激動,你要選擇哪一種?

摘錄於 聖嚴法師著作 智慧掌中書《做好情緒管理》

圖文:法鼓山

【餓鬼吞不下食物原來前世做了這些事】


【餓鬼吞不下食物原來前世做了這些事】

佛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的時候,有一天傍晚時分,目連尊者從禪定起來後,就到恒河水邊經行,看到餓鬼道的眾生,每個都受到不同的罪報。

這時諸餓鬼看到尊者目連,都起了恭敬心,向尊者請問自己受報的因緣。
一個鬼問道:“我經常頭痛,到底是什麼原因?”

目連回答說:“你前世為人時,喜歡用手杖打人的頭,所以現在受餓鬼報,將來還要受地獄報。 ”
一個鬼問道:“我財產很多但卻喜歡穿破爛的衣服,到底是怎麼回事?”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曾經布施修福,後來又後悔,所以現在受餓鬼報,將來還要受地獄報。 ”一個鬼問道:“我經常居無定所,老是睡在街邊巷道,怎麼會這樣呢?”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的時候,有客人到來借住,你不肯答應。等到客人已經不想住了,你又很生氣,因此之故現在受餓鬼報,將來受地獄報。 ”一個鬼問道:“我吃不到五斗之量,老是不飽,到底犯了什麼過失才會如此?”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請人吃飯也總不讓人吃飽之故,所以現在受餓鬼報,將來受地獄報。”一個鬼問道:“我的肚子大如甕,咽喉細如針孔,吞不下食物,以前曾經造過什麼罪,才會受到這種報應?”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當聚落的領袖,而你卻仗勢欺壓百姓,隨便打人,強迫別人供給你美好的飲食,所以現在受餓鬼報,將來受地獄報。”一個鬼問道:“我的男性生殖器生瘡發爛,痛得無法形容,到底曾犯了何罪以致如此?”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曾在佛寺這種清淨地方行淫,所以受此報應,將來還會受地獄的果報。 ”一個鬼問道:“我有很多兒子,長得都很端正令人喜愛,但是全都早死,我一想起來就肝腸寸斷,到底是什麼原因?”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見到自己的兒子殺生心裡很歡喜,還和他們一起吃被殺眾生的肉。由於殺生的緣故,兒子都得到短命早死的果報,而你由於心喜他們殺生,所以現在得到哀傷之痛,將來還要到地獄受報。 ”一個鬼問道:“有一條牙齒銳利,兩眼發出赤光的大狗,經常來咬我,到底怎麼回事?”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喜歡帶狗打獵,殘害眾生,沒有一點慈悲心,將來還要受地獄之報。”一個鬼問道:“有一個人老是拿一把利刀,來割我的肉,一直到把我所有的肉都割盡為止,而不一會兒,我的肉又再生出來,這人又會來割我的肉,真是把我給痛死了,究竟我犯了何罪?”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喜歡殺割眾生的肉,沒有一點慈悲心,所以受此報,將來還要下地獄。”一個鬼問道:“我全身到處都疼痛不堪,到底是怎麼回事?”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喜歡捕魚,而且往往把網捕到的魚,丟到沙土上讓他們受很大的痛苦而死去,所以現在受到這種報應,將來還要到地獄去受苦。 ”一個鬼問道:“我一直都很笨,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喜歡半勸半強迫灌人酒,令人喝醉而糊里糊塗,所以現在很笨,將來還會受地獄之報。”一個鬼問道:“我常常覺得又熱又渴,走在路上見到恒河,就想投入河水以消熱渴,但是我一走入水里,身體馬上就被燒得焦爛,而且焦爛的肌肉還會掉下來露出骨頭。

雖然很渴,但是只要喝一口水,腹內五臟就會被燒得焦爛,實在痛得無法忍受。我究竟犯了什麼罪?”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喜歡放火焚燒山林川澤,殘害眾生的命,所以現在受此報應,將來還會到地獄受罰。”一個鬼問道:“我常常覺得又餓又渴,想要到廁所拿大便來吃,但是廁所的大力鬼總是拿手杖打我,讓我沒辦法靠近廁所,為什麼會這樣呢?”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是佛寺的住持,有其他的比丘來作客,你很吝嗇不請人吃飯,等客比丘走了之後,才和其他舊住寺的比丘用餐,因此獲得這種報應,將來還要到地獄受罰。”一個鬼問道:“我身上到處粘著一些又臭又髒的東西,當我飢渴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就會自動去吃這些污穢之物,我曾經犯了什麼罪嗎?”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是修梵天法的婆羅門族,有一天,有一個修行人,過了中午吃飯的時間之後,來向你乞食。你就想了一個法子,讓他以後不會再來向你乞食。

於是你就把他的缽拿來,先把大便裝在下面,上面則用飯蓋住。這個道人就把缽拿回住處,把手臉洗乾淨之後,準備用餐,而這時缽裡的飯已經髒臭得令人不敢靠近了。因此之故你現在得此報應,將來還會墮入糞屎彌梨地獄受罰。”

一個鬼問道:“我的肩膀上老是有一個銅瓶,裡面裝滿了銅汁,我的手會自動捉著銅杓把銅汁舀出來,往自己頭上澆,真是痛苦不堪,究竟是何原因?”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是當佛寺管僧事的維那,你把一瓶酥藏起來,等客僧走了之後,才拿出來和舊住僧分享。要知道這瓶酥是寺廟的公產,一切的人都有分的,由於你吝惜僧伽的共有物,所以受此報,將來還會到地獄去受報。 ”

一個鬼問道:“我一直不是登刀山劍樹地獄,就是墮到火坑或沸騰的湯鍋地獄裡,不停的受種種苦,這是什麼原因?”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是天神廟的住持,你經常烹殺牛、羊、豬三牲來祭祀天神,你把三牲的血肉灌灑四方的時候,向眾人宣稱說:'你們也這樣祭祀天神的話,就會大吉大利。'由於你散佈這種邪魔妖孽之語,欺騙父母百姓,所以墮入地獄受罰。”

一個鬼問道:“我經常不停的吞鐵丸,究竟是為什麼?”

目連回答說:“你在世為人時是個沙彌,有一天你拿乾淨的水做石蜜漿。趁工作之便,你偷偷把堅硬大塊的石蜜,敲打了一小塊下來,就是因為僧眾未食,而你先盜食了這一口,而獲得吞鐵丸的地獄之報。”目連尊者和餓鬼說完了他們的前世因緣之後,就回到耆阇崛山。

佛陀就把目連和餓鬼之間的問答,說給弟子們聽,大家聽了之後,向佛陀頂禮告辭,並謹記教誡,不敢犯同樣的錯誤。

這個故事出自《佛說鬼問目連經》

【莫被一時逆境摧毀你的善業,要回歸自性】


【莫被一時逆境摧毀你的善業,要回歸自性】

我們在世間學習佛法最怕就是累積了很多福報,但是 業力現前 的時候,你現在生大病了或是有人來傷害你,無始劫的惡業沒消,到最後有可能退道心!

有時候業力逆境力量太強,像好比有小三,師父常講的,有小三把你老公搶走了,然後你就會對佛失去信心:「念佛花了這麽多錢布施,佛都沒有加持我幫助我?」

那是你要怪你自己啊,不是怪佛,佛本來就是加持你,希望你看清楚, 世間都是痛苦比較多,快樂很少的,快樂根本沒有,如果 認識快樂到最後都是痛苦的因素,所以你把快樂寄放在你的先生,你的兒子,你在外面追求人身上,到最後痛苦會慢慢開始的!

還是一樣, 回歸自性,回歸自己的佛性,真正的快樂沒有在外面,在你心裏面,能夠放下所有的欲望, 放下任何的執著,這樣的話,你會更快樂!

摘自20171225湛嚴法師於馬來西亞慈悲開示

佛塔的殊勝功德

佛塔的殊勝功德⠀
佛塔⠀
代表佛的身口意三業⠀
代表佛的法報化三身⠀
是佛陀的功德聚⠀
是正法住世的的標誌⠀
佛塔就如佛陀跏趺而坐,繞轉佛塔就如繞轉佛陀。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即使只是無意識地轉繞一圈,功德利益都非常大。 但繞塔,必須是右繞,左繞的話,不僅沒有功德,還有過失。⠀
塔是梵語音譯過來的,也叫浮屠,本義是墳墓。 佛陀涅槃後,當時印度八個國家的國王八分舍利起塔供奉。 到了二百年後的阿育王時代,更是建起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護送遍安於世界各地。⠀
這樣,當我們已經無法得見佛陀色身時,佛塔就成了佛陀和佛陀教法的象徵。 人們見到佛塔就是見到了佛陀,頂禮佛塔就是在頂禮佛陀的無上教法。⠀
在印度基本上是看不到凡人的墓的,阿羅漢、辟支佛才有資格建墳起塔。 根據證得的果位不同,塔的樣式也是不一樣的。 像七級浮屠在佛教裡就代表超出了六道。 再往上還有九級、十一級和最高的十三級。 十三級就代表已經成佛。⠀
所有塔的塔基象徵著物質的地、水、火、風,在它們的圍繞和襯托下,最上面的塔頂部分,就像徵著正覺。 印度菩提迦耶的大正覺塔,它的塔頂是一座噶當塔,噶當塔是佛教裡最殊勝的塔,因為是由釋迦佛陀親自設計的。⠀
當時殺人魔王央掘摩羅悔悟之後,準備舉刀自盡,佛陀阻止他說,你不用自殺,我收你為徒。 然後拿過他的刀做了一尊噶當塔。 後來這也成為一種傳承,凡造這種式樣的塔,塔頂上都會放一塊鐵,代表人只要覺悟,放下屠刀即可成佛。⠀
造塔雖然功德殊勝,但經典裡也說到:“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造七寶塔還是屬於有為法, 還是避不開成、住、異、滅的規律,但一念淨心卻是成佛的正因。 當然最好的,是自己覺悟後還能造塔建寺,令眾生見相種福,這是發菩提心、行菩薩行,一步一步很堅實地在向成佛靠近。⠀
對於佛塔我一直都近乎痴迷。 還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在上海郊區的龍華寺門外偶爾看到一座佛塔,就痴痴地再也移不動步。 後來為了看這座塔,我會一個人換兩趟車,到了以後就站在街上,一直看著,看不厭。⠀
那時你要問我什麼是佛教? 不知道。 什麼是寺院? 不知道。 只知道喜歡看佛塔。 佛塔,這是我對佛教最初的印象。 後來我皈依佛門,就是在龍華寺。⠀
皈依之後,隨著對真理的追尋越來越迫切,塔又出現了。 那是在夢裡,我去朝山,看到了一座塔的廢墟。 當我俯下身想去整理清掃時,竟發現塔基上散落著許多佛陀的捨利,潔白瑩亮。 我就開始一顆一顆地撿拾舍利……⠀
到這個時候佛塔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燈塔。 在它的照亮下,我打開了內心一扇又一扇門,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疑問,在豁然開朗的同時,也找到了生命的價值所在。 之後,剃度出家,順理成章。⠀
當我們以四攝六度、三十七道品莊嚴自身,將生命​​變成一座燈塔,發射出慈悲喜捨的光芒,進而照亮一切有緣眾生時,我們就是在真正地頂禮佛塔,融入佛 塔。⠀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Thursday 7 January 2021

【生病也是一種修行】

【生病也是一種修行】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者說:「佛啊,您是天尊之體,為什麼皮肉也會鬆弛老化,不如從前?」

佛說:「是的,阿難!因為凡是血肉之軀,都必定為病患所逼、為死亡所惱。我現在已是衰微之年,年近八十,這是自然現象,不足為奇啊。」

阿難尊者聽到這樣的話,一時悲從中來,淚流哽噎,難過地說:「唉!衰老的來臨,為何竟至於此!」

接下來,佛開示大眾說:「世間人所愛敬的,是少壯之年、無有病痛、壽命與恩愛集聚,世人所不喜的是老、病、死與恩愛別離。然而在世間,這四件事是諸天、世人乃至轉輪聖王與諸佛都無法避免的。不覺悟聖賢的戒定慧與解脫之道,便會在生死中輪迴。因此,大家應當追求涅槃這種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之法,恩愛別離這些事情應當常念為無常。」

《增一阿含經》

當不幸來臨時 - 達真堪布


當不幸來臨時
達真堪布

  “我”以及一切法都在剎那剎那當中滅,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事實,這種真相,將小時候的“我”和長大的“我”,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都當作了一個,把它執著為常有了。所以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很突然,其實身體一直在變化,衰老正常,死也正常,但是我們不知道這些真相、真理。今天我們突然得絕症了,內心肯定會很恐懼、很無奈、很痛苦,其實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如果你真正明白了,那麼當你得絕症了,也就不會覺得意外,不會覺得自己很倒霉。

  有種說法叫身受心不受。雖然身體有病了,衰老了,但心不受——心裡不會有掛礙,不會有煩惱。對一個真正的覺悟者、修行者來說,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對他來說,一點不會有恐懼,一點不會生煩惱。

  死亡也是一樣,有生就有死,人都要死。但是那些大成就者死叫圓寂——圓滿結束了此人生旅程。佛死叫涅槃——息滅痛苦。人與佛都會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從這個角度講人與佛沒有區別。

  那些大德高僧、大成就者也是佛,他們死的時候有兩種情況:有的在表面上看病情會惡化,很煎熬地離開;還有一種是很安祥,沒有受折磨,沒有經歷那種難忍的病苦而離開。無論是無病苦的離開,還是受病苦的離開,對一個大成就者來說,都沒有區別。

  索甲仁波切寫的《西藏生死書》曾經描述過桑騰喇嘛死亡的經過。那時候索甲仁波切還很小,桑騰喇嘛是他上師的弟子,後來得病了,病情惡化了,在表面上看臨終時很艱難,但喇嘛的內心很平靜。對一個大成就者來說,示現上是不一樣的,但內心都是一樣的。

  之前也給大家講過,我們喇榮那邊的一位普通喇嘛,中午時跟同修說,晚上十一點的時候到他住處來一趟。晚上十一點鐘的時候,道友到他住處一看,他已經死了。當時他坐著念《一字續》,《一字續》還沒有念完,頭放在《一字續》上就死了。

  索甲仁波切的同修——桑騰喇嘛死的時候不是這樣的,病情嚴重惡化,滿屋子都是臭味,皮膚都腐爛了,但內心很寂靜。一個大成就者面對死亡是不會有恐懼,不會有任何痛苦的。

  我們講加行的時候講過,我們不可能逃避死亡,但我們可以做好准備,可以以很好的心態面對死亡,迎接死亡。一個修行者,一個覺悟者,知道死亡是不定的,知道隨時隨地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隨時隨地都會迎接死亡,所以會為死亡的來臨做准備。

  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在臨死的時候才知道。如果和普通的凡夫一樣,就不是一個好的修行人;今天真的得絕症了,如果跟其他人不一樣,就是個好修行人。

  我們這邊有個老喇嘛就是這樣的。他生病的時候年齡已經很大了,病得也很嚴重,他身邊的人,他自己都認為這次肯定要走。但是他一點恐懼、煩惱都沒有。當時全部聽從醫生的安排,他也不說什麼,能治就治,不能治就算了,心裡很平靜。

  我給大家講過,以前文革的時候,很多大成就者也進監獄,表面上跟普通人一樣,也很艱難。但是他們在監獄裡能吃能睡,能跟別人開玩笑,還能修行,一點都不受影響。在監獄裡和在外面一樣,這叫高人,這叫真正的修行人。雖然念了一輩子佛,聽了一輩子經,但是當面對對境,面對災難的時候,跟普通凡夫一樣,說明這個人不是修行人,沒有得到佛法。真正明白佛法了,面對絕症、面對死亡時不會有煩惱。

  很多人都學佛,平時都很精進,但一遇到問題,發生一點點事情,就會心慌意亂、手忙腳亂的,然後往山下跑,開始求上師、求佛。這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做法。一個修行人要穩重,把發生的不幸,當作一種正常、自然現象。

慧律法師《圓覺經》


慧律法師🌺🍀🌺《圓覺經》

有一次,佛在說法,就問徒弟,說:弟子們!何者是世界多福之人?
弟子說:世尊!當佈施是多福之人。

佛說:非也!不對!
佛說:忍辱才是多福之人,忍辱,包括空,他都能忍。
佛說:忍辱是多福之人,能捨是最大福之人!

後面有加上一句,能捨,舍掉身上的金錢;能捨一切名利,能捨世間一切執著的東西,這最富有!爲什麼這麼富有?
大智慧,無所住,無所住就是世間最有大福的人,大大的好用!試試看這個“舍”。

南🌼無🌼阿🌼彌🌼陀🌼佛

Wednesday 6 January 2021

【佛法幫您改命】新年,獻上一份消業障的秘訣


【佛法幫您改命】新年,獻上一份消業障的秘訣⠀
生病⠀
脾、胃、腎、肺、肝,⠀
這些臟器都帶有一個“月”。⠀
月亮的光是從哪裡來的?⠀
月亮是反射了太陽的光。⠀
而心就是身體裡的太陽,⠀
你的心決定了你生命的陽光係數。⠀
疾病的由來⠀
1⠀
疾病的由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由四大不調引起;二是由業障引起。 如果是因業障引起,既會影響身體,也會影響精神世界。⠀
在所有的疾病中,由地、水、火、風這四大引發的其實只佔少數,由“識”引起的佔了大多數。 生病,說到底,是業力在因緣成熟時以疾病的形式顯現了出來。⠀
比如有人對肉食的貪欲很重,雞鴨魚肉,無肉不歡,但一口肉吃下,惡的因也就種下了。 哪一天因緣遇合,病就會顯現出來。 “病從口入”,想要健康,就要懂得忌口。⠀
病的類型和具體症狀很多,但一旦生病,這病的當下其實就意味著果報現前,意味著苦痛開始。⠀
治病離苦,還要從“心”入手⠀
2⠀
苦,是輪迴的本質,是尚未解脫的人生的本質。 我師父那時常說:“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無量壽經》裡也說到,我們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苦多樂少,喜暫憂長。⠀
有苦就要消,有病就要治。 但中醫也講到,身病好治,心病難醫。 病人如果有錯誤的知見,錯誤的行為,無論怎樣的治療方法都很難有徹底的效用。 所以治病離苦,還要從“心”入手。⠀
皈依佛門,積累福報,增長智慧,消除業障,這就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一個人的行為、語言、思想正確了之後,心態改變了,生命的大方向找到了,身上的病氣也就有了化消的途徑。⠀
病的因是我們自己種下的,業是我們自己造作的,責任就要由我們自己來承擔。 很多人一生病就完全依賴醫生,好像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這也是顛倒。⠀
佛是大醫王⠀
3⠀
佛是大醫王,專治我們生死的病,顛倒的病。 我們這個肉體凡胎是父母給的,但我們的法身慧命是需要佛法來啟迪和滋養的。 肉身會生病,會死亡,但法身慧命是不會死的,一旦喚醒,就可以跳出六道,不生不滅。⠀
《地藏經》里地藏菩薩勸導我們,“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趁現在壽命未盡,趕快通過修行為自己準備一些福報功德。 等到肚子餓了再找糧食,嘴巴乾了再挖井,那是很苦的。 早一點修,早一點懺悔業障,早一點修改不善的業報,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不學佛會生病,學佛呢,一樣會生病。 我們的身體是生滅的,是生滅的就會生病。 但同樣是生病,學佛和不學佛所持的態度、所得的結果是不同的。⠀
學佛了,遇到身體不舒服,心裡的佛號也不會掉。 你平平靜靜,淨念相繼,身體的不適或疼痛在遇到你這樣安然的接納心態時,就會變成正覺的力量。 正覺的力量是陽的,陽一出,病的陰就會化解。 所以,病苦現前時,能安住在正覺的狀態中,這就是在消業障。⠀
修行人對待疾病的態度⠀
4⠀
我也會生病。 有一次感冒,晚上還發燒,但在發燒時我就發現這個身體是你可以用功的禪窟。 我們總認為眼睛看到的才是世界,而“空間感”只是一種感受,是空的。 其實在病苦交煎時,你會發現空間感是立體的,你的身體就像一個茅棚,一個洞窟,你可以安住其中,自在照見,自在體悟。 所以偶爾生生病,還可以體驗一種健康時不曾體驗到的境界。⠀
修行人不怕生病,修行人也不拒絕醫藥,因為醫藥同樣是從諸佛菩薩的大悲心、智慧心裡流露出來的。 生病了,既運用佛法,也配合藥物,這就是修行人對待疾病的態度。⠀
態度端正,生病就不一定是壞事。 通過生病我們能知道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是無常的,我們就不會太剛強,太傲慢,太執著,太麻木。 當你因生病而生起這樣的反省時,病就變成了你的老師。⠀
總而言之,如是因,如是果,生病就是因緣成熟時的一種果報。 科技、醫療手段可以緩解病痛,改善身體狀況,而佛法能帶來更深的、根本上的轉變。 病苦降臨時,以佛為醫王,以法為良藥,這病就變成了消減惡業乃至徹底淨除惡業的契機。⠀
真正明白的人會因此心生歡喜。⠀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Tuesday 5 January 2021

Monday 4 January 2021

每一個人都是恩人


每一個人都是恩人
 
我們常聽算命的人說:「遇到貴人。」而所謂的「貴人」卻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對方曾替你解決問題、啟發過你,以致轉變了你的命運,就是你的貴人。
 
我們從小到大,不知接受過多少人的恩惠,因為任何事的完成,都集合了許多人的力量,個人所能提供的,實在很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將所有人都視為我們的恩人。
 
或許有人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賺錢買來的,何必感謝別人。但人類社會是一個互助的環境,雖然東西是自己買來的,但如果別人不賣給你,你有錢又如何呢?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存有感謝心,看待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善人和恩人,眼中無一是仇人或壞人,因此,對任何一個人都不失望,這就是將所有眾生都視為恩人的緣故。

摘自-《好人緣自己創造》

愛得死去活來的,往往是前世的冤親債主 - 作者:索達吉堪布


📖愛得死去活來的,往往是前世的冤親債主
作者:索達吉堪布  

從前,嘎達亞那尊者去化緣,看到一位施主懷裡抱著兒子,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我在家時從來不敢吃魚。學校食堂一吃魚,我就很苦惱,因為當天只能吃米飯,其他什麼也吃不了。可你們很多人一提起魚肉,包括有些出家人,也開始垂涎三尺,以前的習氣復甦了。你們大口大口吃過是吧?這也許是你父母親友的肉,所以現在要擦淨嘴巴,好好地懺悔。)併用石頭擊打在啃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那條魚原本是他父親的轉世;母狗正是他母親的轉世;前世殺害自己的仇人,則轉生為他的兒子來償還宿債。如此洞曉之後,尊者說了這樣一個偈頌:「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迴之法誠稀有。」

可見,我們前世最有緣的眾生,今生可能特別討厭;今生依依不舍、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卻往往是前世的怨敵來討債。

所以,依靠佛理來觀察,若對一個人特別耽著、從心底特別喜歡,說明這個人曾是你的怨敵。常有年輕人問我: 「我跟某某的感情特別特別好,我不能沒有他,天天都想著他。您說說,我們前世是不是夫妻?」我總回答:「你們前世肯定是怨敵!」這不是沒有教證的,你今生中沒他就活不下去,沒他就要跳樓自殺,這種感情執著必定來自於前世怨仇的債;而你即生中特別看不慣的人,很可能才是前世最執著的親人。

且不說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親怨也是無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許會變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親,情投意合非同尋常。這種現象不在少數。

所以,不要認為上述公案只是個傳說,了知也可以、不了知也可以,千萬不能這麼想。一定要深深地知道,人與人之間親怨是無常的,明白這一點後,執著就會逐漸淡薄,這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否則,始終陷在庸俗的情感泥坑中拔不出來,修什麼也修不好。

為了加深對此的理解,我再引用幾則公案:

《毗奈耶經》中記載,有個人特別疼愛兒子,為兒子造了很多很多業。他臨死的時候,由於放不下兒子,轉生成了自家一頭牛。兒子把它殺了,吃了牛肉。他死後,又轉生為自家的牛,兒子又把它殺了。他第三次仍轉生為自家的牛,兒子準備殺它時,舍利子出現在他家門口,通過神通觀察,發現牛一直在自言自語:「我已經來兩次了,但都被你殺了。我最愛的兒子啊,現在你又要殺我,我非常難受,實在是忍不了,但也沒辦法抵抗。」尊者將此告訴了他兒子,後來就把牛放生了。所以,我們平時所吃的肉,很可能是前世的親人。

《中阿含經》中也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方便時你們應該看一下。看書要看有意義的,以懂得因果取舍之理,不要像現在人一樣,不喜歡看經典和論典,只愛看打仗、色情的小說,對自相續不但無利,反而有極大的損害。記得《中阿含經》中有一個人叫都提,他父親死後,轉生為家裡的狗,偷吃盤中食物;還有個人叫旃檀,他父親轉生為乞丐,來他家乞討時,被打斷了手臂。

這方面的故事數不勝數。所以,平時與自己有緣的眾生,仇敵也好、乞丐也好,都要盡量做佈施,對他好好地照顧,同時心裡要念一些觀音心咒。我們藏地有個傳統:一個人如果被蜜蜂、蚊子轉繞,就表示是他中陰身的親人未得解脫,中陰法王開許其以此身來尋求善法。因此,你們聽到耳邊有「嗡嗡」的聲音,一定要念些觀音心咒等進行迴向,或者佈施一些食物,不要「啪」一聲就把它打死了。

一般來講,按照《楞伽經》的觀點,我們現在所享用的肉,全部與往昔親人有密切關係,如經云:「我觀眾生,更相噉肉,無非親者。」你吃牛肉的話,這頭牛是你前世的親人;你吃豬肉的話,這頭豬也是你前世的親人。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如此功德也不可思議,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若能深深了知六道輪迴中眾生輾轉投生,彼此互為父母親友,對各種悲歡離合就會產生厭離心,不會特別去執著。以前講《親友書》中的「父轉成子母成妻」時,我提到過漢地誌公禪師的一個故事:志公禪師是梁武帝的國師,被公認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有一次,禪師應邀參加一個婚禮。他去那裡一看,脫口唱了首道歌:「古古怪!怪怪古!孫兒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

意思是什麼呢?

原來,新郎娶的妻子,是祖母的轉世。因為祖母特別疼愛這個孫子,臨終時還掛念他,一直拉著他的手,戀戀不舍地死了。(我們藏地有種習慣:人死的時候,不能被他拉著手,不然,他死後靈魂會一直纏著你。所以有人臨終時,如果對你伸手,你千萬不要靠近,否則,過段時間他就會在你夢裡或以其他方式出現。原來有個人的妹妹要死了,一直喊她哥哥過來,她哥哥特別害怕,馬上給我打電話:「我妹妹快不行了,但我不敢接近,她會不會抓著我?如果抓著我,以後她的靈魂纏著我怎麼辦?」)死後就投胎做個女孩子,長大後給孫子做媳婦。所以志公禪師說:「孫兒娶祖母。」

禪師到屋子裡,見一個小女孩正在啃豬蹄。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死後投生為豬,現在辦喜事被人宰殺了,故小女孩在吃她母親的肉。所以禪師說:「女食母之肉。」

又看見院子裡一個小夥子,正高興地打驢皮鼓。他父親也是因為造罪,轉生為驢,死後被人剝了皮做鼓,正是這個小夥子在打的鼓。所以說:「子打父皮鼓。」

禪師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羊,如今投生為人,互為親戚,歡天喜地聚在一起。而在鍋裡燉的肉,卻是前世的六親眷屬。所以禪師說:「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

當天整個婚禮狀況,禪師通過神通觀察,發現輪迴的鬧劇非常可笑。如果我們也能了知真相,還願不願做這些事呢?可能誰都不願意。但由於我們沒有宿命通,而且對因果取舍一無所知,所以做了很多難以描述的蠢事。因此,大家應想到世間許多事情無有實義,對無常觀一定要了解。

《大藏經》中有一部《法句譬喻經》,裡面也講了一個與之類似的公案:當年,舍衛國有一婆羅門很富裕,但他性格慳貪,每次吃飯時,都要關緊大門。(我們有些人是不是也這樣?到了中午的時候,鋼爐裡明明冒出煙,但門一直推不開,我附近有這麼幾個道友。他們吃完飯以後,門就打開了。)有一天,他家煮雞吃,夫妻倆關起門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間,他們時不時地夾雞肉給小孩吃。

佛陀知道此人以宿世的福德,到了該度脫的時候,於是化現為一個沙門,直接出現在他面前。婆羅門見後非常生氣,說:「你這個人真是無恥,怎麼沒開門就闖進來了?」

沙門說:「是你自己愚癡,殺父、娶母、供養怨家,怎麼反說我無恥呢?」婆羅門不明白這話的意思,便詢問原因。

沙門說:「這餐桌上的雞,是你前世的父親,因為他性格慳貪,所以常墮為雞身受苦。這小孩是羅剎鬼轉世,你前世常被他損害,你們之間宿業未了,所以他又來投胎當你孩子。你妻子是你前世的母親,她對你感情深厚,所以今世又轉為你的妻子。這種輪轉的戲劇,愚人不知,只有我看得清楚。」

佛陀顯現神變,讓婆羅門看到自己的宿命,他對輪迴也生起了厭離心。佛又為他說法,他當下證得初果。📖

图: 淨空老法師高度讚歎索達吉堪布:佛教有救了!

Sunday 3 January 2021

慧律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

二十四孝,裏面有一個黃香的故事,黃香小時候很怕虎,跟他爸爸到山上砍柴,突然跑出來一隻老虎,咬住他的爸爸,他那個時候,哪來的勇氣啊,拿起斧頭,不管一切砍了!

老虎受到驚嚇,鬆開嘴巴,他爸爸就掉下來。意思就是說:人類的潛能,人類的潛能,是不可思議的!只是我們太慵懶了,不願意把我們的勇氣拿出來。

我們今天想成佛,一定可以打敗你心中那一隻無明的老虎!只要你發大菩提心,那一頭無明的老虎很快就被你打敗!我們爲了正法,我們應當發大菩提心,是不是?

【慚愧心,是學佛入道的方法】 🌊海濤法師


【慚愧心,是學佛入道的方法】 🌊海濤法師:

學佛,最主要「入道」的方法,就是要有慚愧心、自我反省的能力,不然你不會精進!

所以,一個人如果不瞭解自己的缺點,卻只想要得到成功,事實上,你都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別人的壓力了!

但是佛法,你越想要幫助眾生,是來自於自己的清淨,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自性,又能夠顯現,瞭解眾生的痛苦,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但是如果你不瞭解這一點,就一直往外追求,我要做住持,我要成功,我要賺錢,那你只會用你的傲慢來覆蓋你的缺點,這不是究竟的方法!

所以在這一點,各位以後你要接近法師,接近道場,你要看這個法師有沒有慚愧心、精進力,隨時都懂得反省自己,讓這樣就比較好一點。

因為看到對方在懺悔、反省自己,我們會被他感動,雖然我們都是凡夫,也不見得我們出家就比你們在家修的更好,不一定,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但至少我看到對方的精進、懺悔,而不是一種傲慢覆蓋自己,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現在的末法,幾乎是如此。

那如果你修行是為了愛面子來的,反正這個人喜歡我,我就喜歡來這邊,那你也是在覆蓋你的缺點,利用你的錢,利用你的關係,來膨脹自己,那這樣這個就不是一個修行的地方,修行的地方是一個有加持力的、有道德力的地方,而不是一個虛偽的、應付的地方。

2018/12/30
板橋悲願寺八關齋節錄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放不下的


一個苦者對禪師說︰“我放不下一些事, 放不下一些人.”

禪師說︰“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放不下的.”

苦者說:“可我就偏偏放不下.”

禪師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後往里面倒熱水,
一直倒到水溢出.

苦者被燙到馬上松開了手.

禪師說:“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 痛了, 你自然就會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