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 June 2025

恭持「南無地藏菩薩」聖號的利益


恭持「南無地藏菩薩」聖號的利益

地藏菩薩是大願王,《地藏經》上提到,天天禮拜、供養、稱念地藏菩薩聖號,或讀誦《地藏經》,護法龍天跟土地神都會歡喜,並獲得二十八種功德利益:

 天龍護念 善果日增 
 集聖上因 菩提不退 
 衣食豐足 疾疫不臨 
 離水火災 無盜賊厄 
 人見欽敬 神鬼助持 
 女轉男身 為王臣女 
 端正相好 多生天上 
 或為帝王 宿智命通 
 有求皆從 眷屬歡樂 
 諸橫消滅 業道永除 
 去處盡通 夜夢安樂 
 先亡離苦 宿福受生 
 諸聖讚歎 聰明利根 
 饒慈湣心 畢竟成佛

「三世如來同讚歎,十方菩薩共皈依」說的就是「大願地藏菩薩」!佛陀跟文殊菩薩說,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所救度過的眾生,數量多到連佛陀也數不出來。偉大的觀世音菩薩跟十方的菩薩也都皈依地藏菩薩!而地藏菩薩曾經救度過的眾生都已經成佛了,地藏菩薩還是繼續在救度眾生。

如果有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都可以向地藏菩薩祈求。所以在此鼓勵大家都來發願,一起鼓勵身邊的親朋好友來恭持「南無地藏菩薩」,大家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Wednesday, 28 May 2025

地藏經的二十八種功德利益


地藏經的二十八種功德利益
海濤法師

如果各位要讀《地藏經》,要先瞭解它的功德,你知道功德之後才會想要去讀,不然像這麼厚一本,那麼長的一部經,一般人看到不見得會想去拿來讀;

可是如果讓你瞭解功德那麼大,你可能會想去讀一下,所以讀《地藏經》有這二十八種功德,我稍微向各位解釋一下,因為《地藏經》有說,如果有人聽聞地藏菩薩聖號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地藏菩薩會來加持他,保證不墮落三惡道!各位要相信地藏菩薩說的,這都是經典講的。

二十八種利益讓各位知道一下,瞭解功德以後你自己讀會更有信心:

《地藏菩薩本願經--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象,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佈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

第一、『天龍護念』
就是天龍八部會來護持誦《地藏經》的人。

第二、『善果日增』
你的善業和菩提心會愈來愈強,善根也會愈來愈增長,
不會有逆緣,持續誦《地藏經》的人不容易有逆緣。

第三、『集聖上因』
你可以遇到都很多開悟的聖者來教你各種法門。

第四、『菩提不退』
你發願成佛的菩提心會愈來愈堅固,不容易退轉。

第五、『衣食豐足』
不管你求什麼,地藏菩薩都會來滿你的願,食衣住行方面,尤其求財,誦《地藏經》修地藏法門的人保證會有財,不會有虧損。但是不能亂求,有人誦《地藏經》求:
我希望得樂透!甘有可能?不可能,這護法神不會允許的,但是如果你快要餓死的時候,護法神會來幫你。

第六、『疾疫不臨』
你不會有重大的疾病,不會得癌症,就算得了也會很快好起來,這叫 “重業輕報”。

第七、『離水火災』
你不會被水淹死不會被火燒死。各位看日本大海嘯,捲走了多少人,去遊玩,結果被大海嘯捲走了,所以誦《地藏經》的人不會有水火災。

第八、『無盜賊厄』
沒人會去偷你的東西,因為你身邊有護法神在護你。

第九、『人見欽敬』
別人看到你都會很恭敬,像看到佛一樣。

第十、『神鬼助持』
這些鬼神、地祇神明、這些世間的王爺,看到你會恭敬的跟你頂禮,所以只要你誠心誦《地藏經》身旁就有很多護法神。

第十一、『女轉男身』
如果妳覺得做女人很痛苦,
你就讀《地藏經》發願,下輩子不要當女人,所以誦《地藏經》保證讓妳轉女成男,然後生生世世得男身,因為妳虔誠發願了,其實當男人比較好修行阿,除非妳有發願當女人才會再投女身。

第十二、『為王臣女』
你可以投生做官的兒女,或國王的兒女。

第十三、『端正相好』
以後外表會很莊嚴。

第十四、『多生天上』
下輩子起碼生天,如果你沒有要去極樂世界,修地藏法門可以讓你生天。

第十五、『或為帝王』
你可以生在日本當天王、或在不丹當國王,享受權利和富貴。

第十六、『宿智命通』
這是所有人都想要的!
如果你修地藏法門修到有「宿智命通」的時候,你看到一個人就可以知道他的三世因果。
我在北部就遇到一位女眾專修地藏法門,修到有「宿智命通」!她看到你就可以知道,你前世當過什麼。

我也遇過一位命理師,也修到這種能力,他修地藏法門修到可以看到十世,過去十世他作過什麼他都知道。他曾經跟我說他有一次投生在秦始皇的時代,在那裡當一個 “伙頭夫”,就是專門煮飯的,到後來被人家攻進來,他在煮飯不知道,結果就這樣被插死了,這他都可以知道。

那如果你想得到「宿智命通」,還有一個方法!現在人很難度啊,別人不見得想聽你講法,所以去度誰?去墳墓區去度鬼!墳墓區的眾生很苦啊,你就去那裡跟祂們講經說法,你一個人去做煙供的時候就跟祂們開示,把你知道的佛法講給祂們聽,勸祂們去極樂世界、幫祂們皈依三寶,你一直這樣訓練你的口業,慢慢你也可以得到「宿智命通」。所以往墳墓區跑、往殺雞殺鴨的地方跑,去結孤魂緣。

第十七、『有求皆從』
你修地藏法門可以滿你的願,護法也會幫你忙。

第十八、『眷屬歡樂』
修地藏法門家裡會比較平安,也比較不會有什麼災難,有災難也會大事化小事。所以家人沒學佛沒關係,你認真學就好,因為這樣也可以利益到他們。

第十九、『諸橫消滅』
《藥師經》說有 “九橫”!各位有沒有讀過?所以你讀《地藏經》,這世間所有的諸橫都不會被你遇到。

第二十、『業道永除』
你在修行這條路上一定會有很多障礙,可是只要你努力修地藏法門,這些障礙都可以排除,不會讓這些障礙來干擾你修行。

第二十一、『去處盡通』
如果有人死了,說:我不要去極樂世界,我要去 藥師佛的世界,我要去兜率內院,可不可以去!這叫「去處盡通」,看你要去哪裡都可以。

第二十二、『夜夢安樂』
就是讓你晚上好睡覺,不會做惡夢。

第二十三、『先亡離苦』
你的父母祖先都可以超度。

第二十四、『宿福受生』
你以後會出生在有福報的地方。

第二十五、『諸聖讚歎』
諸佛菩薩會來讚歎你,就像地藏王菩薩被釋迦牟尼佛讚歎,沒有一個菩薩可以被佛這樣真實如此讚歎!像《地藏經》裡第一品、第六品、第十二品都放光,

佛講經從來沒放那麼多次光,但是佛在《地藏經》放了三次光加持地藏菩薩,希望他的願不退,讓他在下一尊佛(彌勒佛)之前,所有眾生都要度盡啊!所以常唸《地藏經》的人,諸佛菩薩都會來讚歎你,真的是這樣。

第二十六、『聰明利根』
你常誦《地藏經》會比別人還聰明,剛講的求 “地藏水”就是讓你開智慧,你讀過的經典都可以過目不忘。
像台北就有個小孩子誦一遍《無量壽經》這麼長,他誦過一遍就背起來了,這就是宿智利根。

第二十七、『饒慈憫心』
你的悲憫心會愈來愈強,不捨眾生。

第二十八、『必竟成佛』
各位修《地藏經》可不可以成佛?保證成佛!你不要說,地藏王是菩薩又不是佛,懷疑修《地藏經》可不可以成佛...經典有講『必竟成佛』!連鬼神來修《地藏經》都可以成佛。

所以各位,地藏法門就是這麼殊勝!

Thursday, 22 May 2025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 佛說三世因果經 》
 
爾時。阿難陀尊者。在靈山會上。一千二百五人俱。阿難頂禮合掌。繞佛三匝。胡跪合掌。請問本師釋迦牟尼佛。南閻浮提。一切眾生。

末法時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是何果報。望 世尊慈悲。願為弟子一一解說。

佛告阿難。與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諦聽。吾當為汝等分明說之。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敬信三寶。次要戒殺放生。念佛布施。能種后世福田。
 
佛說因果偈。雲。 

富貴皆由命。 前世各修因。 有人受持者。 世世福祿深。 

善男信女聽言因。聽念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舍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庄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前世多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前世偷奸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前世譏笑拜佛人。 
  
今生曲手為何因。前世打過父母人。

今生曲腳為何因。前世破壞路橋人。 
  
今生牛馬為何因。前世欠債不還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前世存心哄騙人。 
  
今生多病為何因。前世幸災樂禍人。

今生健康為何因。前世施藥救病人。 
  
今生坐牢為何因。前世見危不救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笑罵乞丐人。 
  
被人毒死為何因。前世攔河毒魚人。

零丁孤苦為何因。前世惡心侵算人。 
  
今生矮小為何因。前世鄙視各佣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前世挑撥離間人。 
  
今生耳聾為何因。前世聞法不信真。

今生瘡癲為何因。前世虐待畜生身。 
  
身生臭氣為何因。前世妒忌他人榮。

今生吊死為何因。前世損人利己人。 
  
鰥寡孤獨為何因。前世不愛妻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前世毀謗修行人。 
  
虎咬蛇傷為何因。前世多結冤仇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三寶多施舍。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來今生受。今生積德后蔭人。

若人毀謗因果經。后世墮落失人身。 
  
有人信行因果經。福祿壽星照臨門。

有人推介因果經。代代吉慶家道興。 
  
有人常帶因果經。凶災橫禍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生生世世得聰明。 
  
有人讀誦因果經。來生到處人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來世便得帝王身。 
  
若是因果無報應。目蓮救母是何因。
若人深信因果經。同生西方極樂人。 
  
三世因果說不盡。龍天不虧善心人。
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
若問后世事。今生做者是。

Friday, 25 April 2025

一念解脱:每个人必学的临终应急法


索达吉堪布
一念解脱:每个人必学的临终应急法

我们若遭遇地震、车祸、洪水、坠崖、雷击、中弹等危难时,来不及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极乐世界的庄严等,此时第一个念头:一定要想着自己的心识往上去。若能观想上方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心识融入阿弥陀佛心间,那是最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想心识往上去。

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届时能不能用得上,就要看平时的准备了。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点紧急情况,甚至走路被石头绊了一下,也马上这样观想,那么,久而久之后变成“本能”,一旦大难临头,就会马上想得起来。否则,只是稍微了解一下,从来也没有训练过,那关键时刻很容易惊慌失措,什么窍诀都忘得一干二净。

人死后到了中阴阶段,这时若能及时忆念阿弥陀佛,也能够往生,这是非常关键的! 乔美仁波切说过:“到了中阴阶段,慢慢知道自己已死了,此时若祈祷阿弥陀佛、药师七佛(药师七佛曾发愿救度中阴身),他们就会现前,引领你前往清净刹土,或是八大菩萨前来接引。”

        ——🙏大恩上师仁波切🙏

Friday, 4 April 2025

清明节


今天是“清明節”。漢地許多地方都有燒紙錢的習俗,

這對生者是一種慰藉和緬懷,

但光是燒了很多紙,亡人能否真得到“錢”也不好說。

假如大家在燒紙錢時,

至少念108遍觀音心咒“嗡瑪尼貝美吽﹙༄༅།།་ཨོཾ་མ་ཎི་པ་དྨེ་ ཧཱུྃ་།།﹚”,

則絕對會給亡人帶來利益!

按照世間習俗,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人們通過掃墓等傳統方式來追思和撫慰亡靈。但是,如果希望真正利益亡者之靈,為其念經、唸咒、放生、供僧等行持任何一種善法,則對他們轉生善趣或暫時趨避災禍和痛苦,乃至獲得究竟解脫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利益。

故在此清明節之際,希望我們能為這些無助可憐的親人戒殺、行持各種善法,並將善法為他們作特殊迴向。

恭錄自   索達吉堪布開示

Friday, 21 March 2025

聆聽佛法的功德


聆聽佛法的功德

因為聆聽佛法,我們得以了解萬法的真理,智慧明朗,破除無明;
因為聆聽佛法,我們能遠離種種惡行,持守清淨戒律;

因為聆聽佛法,我們懂得捨棄無意義的執著,不再迷失於虛妄;

因為聆聽佛法,我們最終能證得涅槃,安住於究竟的寧靜與解脫。

佛法如光,指引我們走向智慧與慈悲之道;
聆聽、思考、實踐,才能真正受用佛法,福慧圓滿。

Sunday, 23 February 2025

Seven Kinds of Giving


A man complained to the Buddha, "No matter how hard I work, I can't make any money. Why is that?" 

The Buddha replied, "Because you never give." The man replied, "But I am a poor man with nothing! How can I give?" 

The Buddha said, "Giving money and materials is only one of the ways to give. Even if you don't have money, you can still give people seven kinds of giving: 

1. Giving with a kind face: Treating sentient beings with a kind face is giving.

2. Giving with words: Saying words of encouragement, admonition, comfort, and meaningful words to sentient beings is giving.

3. Giving with heart: Thinking about the other person and caring about sentient beings out of a compassionate mind is giving.

4. Giving with eyes: Looking at all sentient beings with a loving and warm look is giving.

5. Giving with body: Helping all sentient beings with your body is giving.

6. Giving with seat: Giving up your seat to those in need,  This is charity.

7. Observation: Without asking, you can observe the other person's heart and give what they need. This is charity. "

The Buddha skillfully said seven ways to give charity without money or material things. Summarizing these seven methods, we can know that we should abandon and eliminate any mentality and behavior that comes from self-love and stinginess; on the contrary, all our motives and intentions are for the benefit of all sentient beings. Therefore, as long as we treat all sentient beings with kindness, good words and good deeds, it is charity.

For example: we can give people a good face, say good things to people, be considerate of others, treat people with kindness and love, help people, understand others' needs, forgive others, and give people opportunities.  We can take care of stray cats and dogs, clean the neighborhood, clean the environment, do volunteer work, dedicate merits, etc., and these are all giving.

Remember: giving money and materials is only one of the ways of giving. Even if we already have property, we should not forget the "Seven Givings of the Buddha" - there are still many more givings that we need to do!

The so-called giving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if you give for pleasure, you will definitely be happy in the future.

If a person does not give,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ble to do things that benefit others, and therefore he will not be able to become a Buddha. On the contrary, if you can give, you can forever break away from the evil ghost realm, forever leave all poverty, and be able to break all troubles, enjoy endless enjoyment, and receive all happiness.

•Do good deeds 
•Speak good words 
•Think good thoughts

🙏🏻

Thursday, 20 February 2025

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解釋


࿐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解釋,建議收藏࿐
01、【佛陀耶】:簡稱佛陀或佛,義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陀是三覺具足的大聖人。

02、【菩提薩埵】:簡稱菩薩。義為覺有情,即大覺的眾生。是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聖人。

03、【緣覺】:聽了十二因緣而覺悟人生真理的。

04、【聲聞】:聽佛說四諦法的音聲而悟道的。

05、【阿羅漢】:梵語,華譯為無生、破惡、應供三義。

06、【菩提】:義為覺為道,即覺道所證的智慧。

07、【菩提心】:即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08、【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0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間和出世間超智慧。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眾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動物。)

11、【一闡提】:無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

13、【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

15、【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16、【三乘】:菩薩乘與聲聞乘、緣覺乘,合稱為三乘。

17、【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合稱為五乘。

18、【三毒】:貪、嗔、癡,能毒害身命與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學】:戒學,定學,慧學。(又叫做三無漏學。)

20、【三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22、【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23、【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24、【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

25、【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

27、【大乘】: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28、【小乘】:聲聞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

29、【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30、【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諸法實相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32、【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33、【四等】:即四無量心。(一)慈無量心(二)悲無量心(三)喜無量心(四)舍無量心。

34、【四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

35、【菩薩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36、【四德】:常,樂,我,淨。

37、【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38、【四念住】:(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39、【四姓階級】: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

40、【四種阿含經】: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41、【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42、【五欲】:財,色,名,食,睡。

43、【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

45、【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五蓋】:貪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法蓋。

48、【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49、【五惡見】:(一)身見(薩迦耶見),(二)邊見(執常,執斷之見),(三)邪見(謗因果,壞善事),(四)見取見(非果計果),(五)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50、【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

51、【十惑】: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亦名十使。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54、【六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衰耗人之真性。

55、【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6、【十法界】: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7、【六波羅蜜】:即六度的異名,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

59、【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60、【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濕、化的四類眾生。

62、【六難】:(一)遇佛世難,(二)聞正法難,(三)生善心難,(四)生中國難,(五)得人身難,(六)具諸根難。

63、【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64、【阿彌陀佛】:譯意是無量光、無量壽,故亦稱無量壽佛。

65、【僧伽】:義為“和合眾”,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66、【達摩】:義為“法”,指佛法之法,即經典。

67、【涅槃】:作圓寂解,亦作寂滅或不生不滅之義。

68、【無為法】:是聖智所證的真理,沒有因緣的造作。即斷了煩惱,證得清淨自在的理法(又名無漏法)。

69、【有為法】:是因緣造作的世間法,有煩惱,不能清淨。

70、【無學】: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稱為無學。(修習戒定慧,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71、【無學果】:是阿羅漢的果位(又名無生)。

72、【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侯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73、【發菩提心】:佛經上說過,發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廣修無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廣度無量眾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華嚴經雲:“菩提妙法樹,生於直心地。”因心直則真,心真則志願堅固,信仰便始終不轉移,而能勇猛精進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74、【衛塞日】:即月圓日,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在陽曆五月的月圓日。

75、【佛教旗】:是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六種色光製成的。即藍色,黃色,紅色,白色,橙色及以上五色混合色。

76、【佛陀誕辰】:佛陀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成道於西元前五八八年,涅槃於西元前五四三年。

77、【菩提樹】:因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成道,稱為覺樹。樹葉心臟形,葉端尖長。

78、【沙羅樹】: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沙羅雙樹間涅槃。這種樹的葉子是叢生的,葉長圓形,開花時期,花蕊繽紛而下,鋪滿地上。

79、【靈鷲山】:王舍城周圍有五座山,高約千餘尺,總名為靈鷲山(RAJAGAHA)。王舍城因依山得名,巴厘文叫做RAJAGAHA。耆闍窟山是靈鷲山的異名,巴厘文叫做GIJJHAKUTA。

80、【講經道場】:佛陀講經最早的道場是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規模最宏大的道場,是舍衛城的祇園精舍。

81、【那爛陀】:印度最古的佛教大學,叫做“那爛陀”,是唐玄奘法師留學的地方。

82、【玄奘法師】:唐朝有三藏法師,名叫玄奘,曾冒艱險,前往印度取經。

83、【法顯法師】:東晉有法顯法師,往印度取經,曾經過錫蘭及南洋各地。

84、【印度傳法法師】:印度有兩個法師最早到中國來的:攝摩騰和竺法蘭。

85、【擁護佛法國王】:佛陀在世時,印度忠誠擁護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

86、【擁護佛法國王】:佛陀滅度後,著名擁護佛法的印度國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譯阿輸迦王),迦膩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請玄奘法師宣講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師)。

87、【南北佛教】:佛教的傳佈分【南北二支】,北傳佛教稱為大乘教,南傳佛教稱為小乘教,或稱原始佛教。

88、【大乘佛教的區域】:是中國,蒙古,朝鮮,日本等地。

89、【小乘佛教的區域】:是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90、【黃衣】:佛教以黃色象徵智慧與中道,故許多比丘,多穿黃色僧衣。

91、【蓮花】:佛教以蓮花代表清淨,因蓮花生於污泥而不受染。

92、【惠能】:中國唐代禪宗的六祖,主張頓悟禪,與北方主張漸悟的神秀大師,有南頓北漸之稱。

93、【天臺宗將佛陀的一代教法,分為五時說法】:(一)華嚴時,(二)阿含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

94、【中國佛教十宗】:成實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臺宗,賢首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

95、【藏經】:藏經就是佛教三藏典籍集成之總稱,或稱“大藏經”。

96、【研究佛教何故須閱讀經藏】:因經藏是佛教根本典籍,佛說一切根本法義,皆攝于經藏中。

97、【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1)長行,(2)重頌,(3)孤起,(4)譬喻,(5)因緣,(6)無問自說,(7)本生,(8)本事,(9)未曾有,(10)方廣,(11)論議,(12)記別或授記,此十二部中長行、重頌、孤起頌三者為經文上之體裁,餘九部從其經文所載之別事而立名。

98、【十二部經偈】:用七言四句偈說出,偈說: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如因緣與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記別。

99、【中國譯佛經】:開始于東漢明帝時,特請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擔任此工作,共譯五部經,四部失傳,今所存僅四十二章經。失傳四部,即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佛本行經。

100、【佛經結集有四次】:

(一)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靈鷲山的七葉岩(佛滅度後的九十天,由摩訶迦葉為首席,主持編輯大會,參加結集者有五百阿羅漢)。

(二)第二次結集在毗舍離城,佛滅度約百年,以耶舍長老為上首,重新扶持禁戒。

(三)第三次結集,由阿育王(ASOKA)召集,在波吒利弗多羅城(PATALLPU—TRA即現在印度八那地方)舉行結集大會。時在西元前二五零年,由目犍連子帝須(MOGGALIPUTA)為上座。這次的結集,經藏、律藏、論藏,均已完備。

(四)第四次結集,是由迦膩色迦王所召集,在迦濕彌羅(現在印度的喀什米爾地方)。時約在西元七十年,由婆須密(VASUMITAN)尊者為上座,這次的結集造毗婆沙論二百卷。集有部之大成。

·文殊菩薩·

【讀誦地藏經的好處】


【讀誦地藏經的好處】

一:得福得慧,離開苦難。 
地藏法門以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依經中所說如法而行。得福得慧,離開苦難,充分體現地藏菩薩偉大的拔苦精神。

二:地藏法門能度大煩惱的人。
地藏經中佛告訴我們,來參加這場法會的人數,用佛眼看都不能盡數。這些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那麼長的時間來。去度他們離苦得樂的。說明菩薩不怕辛苦,只要修地藏法門,多麼煩惱的眾生菩薩就會去度他們。

三:地藏法門能度父母眷屬。
地藏菩薩過去世為婆羅門女時,母親信邪,不信佛法。那時聖女,勸母親能行善積德有正見。佛告訴我們對於父母,最孝敬是勸父母能學佛法作福,雙親也能證聖果。還有我等修地藏法門,父母也能得益解脫快樂。

四:地藏法門能使學者不會墮于惡道。 
有人造作菩薩像,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佛告訴我們禮拜菩薩形像,遠離貢高我慢心,雖處末法而不墮惡道。

五:地藏法門能得相貌圓滿。 
有人相貌醜陋,多於疾病。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那人千萬億生中,相貌圓滿。佛告訴我們學習菩薩忍辱、利益眾生就會相好光明。

六:地藏法門能使學者不受橫死諸難。 
地藏經中佛說,有人能對菩薩像前,歌詠讚歎,香花供養,勸導一人多人共學。那人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被他聽到,更不會諸橫難加害其身。

七:地藏法門能使久病的人速好,如果世緣盡會速得往生。 
地藏經中佛說有病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能。為了病人,拿病人心愛之物出來施捨,要開示讓病人知道並情願施捨。病會很快好起來,如果世緣盡會速得往生,不受痛苦,命終之後,宿殃重罪,永得解脫。

八:地藏法門能度我們曆生親朋眷屬,也能使我們遠離惡夢。
有人夢見鬼神悲啼愁歎,都是過去生父母弟妹夫妻眷屬,在惡道受苦,未得出離。我們在佛菩薩像前,讀此經或請人讀三遍,或七遍。那些惡道眷屬,我們讀此經後他們就解脫了。而我們夢寐之中,永遠就不會夢見。

九:地藏法門能使下賤改變為尊貴。
地藏經中佛說,有下賤人,要知道那是前世的罪業很重,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一萬遍。那人這一生以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

十:地藏法門能使貧窮成富貴。
地藏經中佛說,有人衣食不足,求不如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只要行善和念菩薩名一萬遍,那些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恒得富貴。
(一切以經典為準)

Sunday, 9 February 2025

除滅瞋恚得無憂


除滅瞋恚得無憂
來源: 中台世界

昔日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羅門女,很有善根,見到佛法僧三寶,信心清淨,便歡喜皈依;聽聞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隨即掃除諸惑,獲正知見,得到初果。

有一天,她為丈夫婆羅突邏闍準備飯菜時,不小心滑了一跤,幸好沒什麼大礙,她扶地起身立刻雙手合十,喃喃念著:‘南無佛陀、如來、至真、等正覺,說法第一、大雄世尊……’藉由稱念佛號以平撫自己的驚慌,並提起覺性。

她的丈夫聽到碰然聲響,匆匆跑來關切時,看到這一幕,不禁勃然大怒:‘你是顛狂的旃陀羅嗎?還是被旃陀羅下了蠱毒,變得如此愚癡!竟然不知禮敬我們尊貴的大婆羅門,而去崇拜一個又黑又瘦的禿頭!他那一派胡言亂語,只有賤民階級才會信以為真,沒想到你竟然跟他們一樣糊塗,走!帶我去跟那個禿頭沙門理論。’

婦人好言相勸:‘世尊的智慧,一切沙門、婆羅門、天人、魔王所不能及,世尊的威德,三界人天所共尊重,請你千萬別如此失禮,冒然前去,打擾僧團的清淨!’

但是婆羅突邏闍一意孤行,氣沖沖地前往只園精舍,問訊之後,一坐下便故意以偈語問難:‘摧壞何物得安眠?除卻何法獲無憂?是何一法能死滅?瞿曇沙門為我說。’

佛陀並不以為意,當下也以偈語回答:‘摧壞瞋恚得安眠,除滅瞋恚得無憂,瞋恚詐親能死害,摩納如是應當知,滅除瞋恚聖所讚,能害彼者得無憂。’

世尊的慈悲善解,語重心長地勸誡眼前年輕氣盛的婆羅門行者,必須除滅嗔心之害。頓時,婆羅突邏闍被世尊的威德和莊嚴所攝受,默默地聆聽、思惟如甘露般清涼的法語。

佛陀於是循循善誘、示教利喜,一一說明善修佈施、持戒、禪定等法門,並告訴他:‘欲愛長養一切煩惱,為生死輪迴的根本,修行方為解脫出離之道。’婆羅門一時心開意解,踴躍歡喜。佛陀知道他的心調和柔軟了,並無狐疑,進一步又開示苦集滅道四聖諦義。

此時婆羅突邏闍十分專注清淨,剎那了達諸法,斷惑證真,合掌向佛稟白:‘世尊,弟子已發出離心,一心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為優婆塞,護法護教,永不退轉。’至誠頂禮三拜後,才告辭返家。

一到家門,看到等待許久的婆羅門女,丈夫滿面春風地訴說這不可思議的經歷。‘今生能得遇大善知識,聽聞佛法,真是我們莫大的福報!’婆羅突邏闍於是告訴妻子,自己已發出家修行之心。妻子亦喜極而泣,為他準備了三衣,以滿心的祝福目送他離去。 再次來到只園精舍,婆羅突邏闍以謙卑恭敬的心,虔誠頂禮佛足,並請求出家修行。佛陀歡喜應允後,這位婆羅門行者蠲除以往的驕嗔習氣,精進道業,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生死自在,永不受輪迴之苦。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四》

省思

俗話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孔子亦諄諄教誨:‘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當我們在稱念讚佛‘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之時,應時時返觀自照,‘佛者,覺也’,這念心當下能夠作主,方是自己的主人;應當時時以覺性為導師,出離三毒之苦,方能於三界中無害於人,修自利利他之菩薩行,早脫輪迴苦,登極樂之彼岸。

Saturday, 11 January 2025

你期待什麼樣的人生,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不要常常告訴別人,你的身體不好,你的記憶力不好,你的生活不好,看似謙虛,其實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也不要常常說別人不好,說別人自己也變好不了。"世間萬物都是心之所向,境由心生,物隨心轉,你心裡想什麼,看見的就是什麼,遇見的就是什麼。

世界如何,在於自己的內心,你若自信陽光,即便身陷黑暗,眼中依然有光;你若自卑自餒,即使沐浴陽光,心中也無幸福。

不要總說自己這不行那不好,說多了你就真的不行了;不要隨便講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

世間紛紛擾擾,做自己就好,把心放寬,把事看開。低潮時不抱怨,失意時不沮喪,遇事時不計較,所有的經歷都是成長,過往的歲月都是恩賜。

順境逆境,皆是心境。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生活的狀態,取決於心態。正如豐子愷所說:"心若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

你期待什麼樣的人生,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心態就是你最好的風水,人品就是你最好的運氣。

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願我們都能心存美好,遇見美好,即使生命如塵,仍願歲月如歌。

圖/大日如來

Monday, 6 January 2025

修行人的快樂


修行人的快樂乃建立在調伏自心、認識自心的基礎上。

縱然他擁有財物名利,也一點都不執著,而僅會以平靜的心去享受這一切。

無執並不意味著什麼都沒有感覺或反應,而是說一個人不必去操心,讓其順其自然。

會得到的就會得到,得到了,也不必太強烈的去執著它。

恭錄自   詠給明就仁波切開示

Saturday, 21 December 2024

【冬至唸誦心經📿回遮遣除一切障礙】

【冬至唸誦心經📿回遮遣除一切障礙】

☸海濤法師:
冬至❄要多唸誦《心經回遮》可以遣除從今到菩提道之間的一切障礙。冬至是緣起和合日,唸誦的加持力更大!

心經的力量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我們要做大超度,就是要念心經,降魔除障礙,那些受苦的眾生才能夠離苦,當然也要為他念往生咒等等。

所以各位你覺得現在障礙很重,你趕快念心經念幾遍,圓滿是念九遍。九遍念完以後,再去處理那個障礙,你要相信佛法不可思議。玄奘法師從我們長安到印度,遇到所有的障礙都是念心經,所以能除一切苦。

很多人都會背心經,如果你沒有時間做早晚課,每天早上念三遍心經,每天晚上念三遍心經,念成習慣,然後最後就回向,念幾聲佛號回向,然後做個施食、點燈供水。這個點燈供水不是到寺廟來才做,各位家裏每天也可以點燈、供水、施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回遮儀軌》🕉

【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菩薩賢聖僧,
直至菩提自他竟皈依;
為利一切如母諸有情,
願證諸佛般若究竟義。

【稱念聖號】(三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禮贊文】
無可言思般若度,
不生不滅虛空體;
各別自證智行境,
三世佛母我敬禮。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三遍)
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捨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南無敬禮師,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敬禮大佛母般若波羅蜜多。我之一切真實語,當願成就。如昔時天王帝釋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如是我亦思惟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願皆遣除,(拍手)
(以下一遍)
願成無有(拍手),
願成寂滅(拍手),
願極寂滅(拍手)。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來亦不去。不一亦不異。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殊勝菩提心妙寶,
未生起者令生起;
已生起者不退轉,
祈願輾轉更增上。
願我所修勝功德,
速證般若大佛母;
及一眾生悉無余,
悉皆成就彼尊地。
晝吉祥、夜吉祥,
上師三寶加持大吉祥;
諸瑜伽者皆吉祥,
一切有情願吉祥!
願善妙增長! 

【念誦方法】
1 將心經念誦三遍。其中第一遍需要念誦開始的偈子“無可言思般若度……”,後面兩遍直接從經文“觀自在菩薩”開始即可。每一遍念誦經文到最後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的時候,咒語可以念誦多遍。這個沒有一定數目。
2 接著念誦“南無敬禮師……”,直到“願皆遣除”,拍一下手。再從“南無敬禮師……”開始念誦。如此三遍,最後一遍才念完後面的“願成無有,願成寂滅,願極寂滅”直到“我稽首禮佛”。其中念誦“願皆遣除,願成無有,願成寂滅,願極寂滅”這四句每念一句也要拍一下手。
3 上面兩步完成算一次。如此念誦十次即可。

以上供養諸位,願法喜充滿
菩提路上遣除一切違緣🙏

Friday, 20 December 2024

一般人都不知道《心經》最後那個咒是怎麼回事!慧律法師


一般人都不知道《心經》最後那個咒是怎麼回事!
慧律法師

心經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甚至小孩子都能背得滾瓜爛熟但是真的很少有人知道最後面那個咒到底是什麼意思!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接下來,還有很重要的,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故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在這裡要稍微注意一下,這個咒是比喻的意思。就是說:般若波羅蜜多,能破一切煩惱,神妙難測,如同咒語,不可思議的意思。

此咒不是那種咒,你念的那種咒。這個咒比如說這一部經如同咒語的不可思議,能破一切煩惱,能破一切顛倒,能破一切無明,是神妙難測,叫著大神咒。

為什麼叫大明咒呢?因為它能破微細的根本無明,能照滅癡暗,名為大明咒。

猶如大火炬,大光明照破一切癡暗,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比喻作如同火炬一般的大明,能照破一切眾生的癡暗。這個咒,就是比喻的意思。

是無上咒,為什麼叫無上咒?從因到果,沒有任何的障礙,在所有的究竟的真理,不能再增加什麼,般若波羅蜜多就這麼一回事,它就是當下,它就是無上,從因到果,已經沒有再比這個真理更究竟,叫做至理無加,真理沒有任何的加,加任何東西都不對,因為它已經不可以加到任何東西啦了,叫做無上咒。

令因達到果滿,至理無加,名為無上咒。叫做無上的般若波羅蜜多,如同不可思議的咒,因為從因到達果的滿,這個道理已經最究竟了,不能再加任何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