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December 2022

最簡單的增福除障法——供水


最簡單的增福除障法——供水

供水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我們家裡應該都有新杯子,就算沒有,出門也能馬上買到。我們可以選擇比較漂亮的玻璃杯或銅杯,總之,擺上你覺得賞心悅目的杯子,再供上純淨的水,就是在行持供水這一善法了。

因此,供水也被稱為最簡單的增福除障法。

供水的功德是什麼?

《藏巴拉功德經》中列舉了四點:

第一,供水一次相當於念了100萬遍阿彌陀佛心咒和100萬遍黃財神心咒。

第二,供水一次可解所有餓鬼道眾生一年的飢餓之苦。餓鬼道的眾生常處在極度飢餓的狀態中,甚至在幾百年中連飲食的名字都聽不到。

我們每天供完水後,都會把水從佛台上撤下來,倒在盆里再往外灑出去。灑時可以念觀音心咒,想著把水佈施給惡道眾生,通過佛力的加持,願他們飲用後能夠解除飢渴。

第三,往昔所殺害水族眾生罪業得以清淨。

第四,僅供水一次,就能遣除違緣、廣結善緣,讓你所做的一切善業進展順利,身心自在;空行、護法也會時時保佑你,讓你吉祥如意。

Monday 19 December 2022

阿彌陀佛心咒 - 傳喜法師


阿彌陀佛心咒
傳喜法師

我們除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之外,還可以稱念祂的心咒——「嗡 阿彌德瓦捨」。就像在世間我們知道了一個人的電話號碼,隨時就可以聯繫他一樣,佛的心咒就相當於祂的電話號碼一樣。我們念的時候,我們用功地念,我們的生命就會融入進去,這個心咒就是阿彌陀佛的身體。通過持咒可以把我們的心輸入到這裡去,像時空發射器一樣,這頭我們能進去,那頭我們就能從極樂世界出來了。我們念佛持咒時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點很重要。佛陀介紹這個法的時候講,這屬於佛法裡面很高深的部分。在具足菩提心的前提下,如理如法地修持阿彌陀佛心咒,就可以得到上品上生的果位。我們淨土宗裡的很多祖師,最後都修到上品上生。所以,不要小看這句心咒,這是很高的修法。

Thursday 8 December 2022

怎麼樣的思惟才算是純善呢?


怎麼樣的思惟才算是純善呢?
夢參老和尚法語

怎麼樣的思惟才算是純善呢?不起執著,人一起了執著,就著相,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用這種執著的心去做事,結果不但自己煩惱,別人也跟著起煩惱。你若不執著的去做,一切隨緣,幫助別人時,不要勸對方決定怎麼做;也不要勸人決定不怎麼樣。一切不忘隨緣,隨緣盡力而為。

Wednesday 7 December 2022

障礙是什麼?


障礙是什麼?

障礙,雖跟宿世的果報有關,但也不是不能改變的,例如多疑、自慢、驕傲、自卑、貪欲、瞋恚、邪見等心障,對於禪修者而言,應該已是耳熟能詳的名詞,只要願意經常反觀自省,便可逐日改善,心障逐日減輕,用功也就可以得力了。

這些心障,即是煩惱,即是自我膨脹、自我保護、自我炫耀、自我陶醉、自我菲薄的自我中心,若能有為法忘己,捨己求法的心願,心障便會不成障礙了。

除障的最好方法,便是慚愧與懺悔、發願與精勤。慚愧心能夠產生懺悔心,懺悔心可以修正我們自己,自己的觀念一改變,業障就會減輕,加上求法弘法的悲願,學法修法的精勤,便會遇到好的老師,老師也容易來指導你。用功得到竅門,進步就快了,到這地步,障礙可能還有,但已不會阻擋你了。

摘自- 聖嚴法師《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聖嚴法師 -- 什麼叫幸福?什麼叫美滿?


聖嚴法師 -- 什麼叫幸福?什麼叫美滿?

心中知足就有幸福,待人懇切就是美滿。如果向他人要求幸福,向環境追求美滿,那永遠找不到。他人給的幸福你不會滿足的。如果只得到一點點,你希望得到更多;別人不讓你得到,你會無比痛苦;一旦得到了,又擔心失去。所以,對幸福的需求,永遠不可能真正滿足,因為那是別人給你的。如果心中有一個觀念:「得多得少都知足。能得多少就得多少,不能得到也就罷了。不是不要,但如果要不到,何必一定要?而即使得到,也可能會失去,何必擔心?能不失去最好,如果非失去不可,擔心也沒有用。」這麼一想,就會經常感覺在幸福之中。

Wednesday 30 November 2022

做理髮洗頭等服務工作的如何做功德?

【總感覺少點什麼】


【總感覺少點什麼】

貪欲是我們流轉生死、感受痛苦的根源。 細緻觀察,我們的許多煩惱追本溯源,都來自貪欲心。

當你心心念念想要一樣東西,從這個心念產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成為種種情緒的製造者。

比如,想要更高的職位和薪水。 如果得不到,便想通過不公平競爭的方式達到目的;如果有人製造障礙,比如和你競爭,便會對這個人和他的所有支持者生起嗔心,他們從此成為怨敵,成為想方設法加以損害的對境;如果有人得到了而你沒有,便羨人之有,心生嫉妒。

我們常常羨慕修行人的寂靜喜樂,其實,只是我們的慾望比他們多,攪擾了我們心中本來平靜的水面。

當你的心不再黏著於一樣東西、一個人,也就獲得了相應程度的自由,耽著越少,越自由。

所謂解脫,就是這樣一點點實現的。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XmwYKFn_0M1Mrq0GDZ710A

Tuesday 29 November 2022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隨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隨喜」?

平時我們常聽一個佛學用語「隨喜」,隨喜功德、隨喜師兄、感恩隨喜,那麼「隨喜」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什麼是「隨喜」?

隨喜者,即為見他人行善,身心順從,隨之心生欣悅;亦即隨他修善、喜他得成。

「隨喜功德」,就是隨著所見所聞,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論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歡喜的心隨順應和、稱揚贊嘆。

普賢菩薩有十個修行大願,其中一個叫「隨喜功德」。修行隨喜功德,與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等有著同樣的重要功德,我們隨喜贊嘆他人的成就好事,如同禮拜、念佛、誦經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功課。

別人出錢作公益,我多少幫一點忙;別人作了好事,我樂見其成;別人有成就,不起嫉妒心,隨口說些贊嘆的好話;別人失意,不幸災樂禍,隨口說些鼓勵的話。隨口說些好話,隨手做些好事,隨心幫助他人,都是隨喜。

為什麼要「隨喜」?

◉   如香遍滿堂室:一個人靠化妝、灑香水得來的香氣,僅是短暫的、局限的。我們養成經常隨喜他人所散髮出來的芬芳氣質,就會充塞著所處的空間,讓周遭的人都能聞到,亦如你贊美別人那樣贊美、歡喜你。

◉   如炬普照十方:願意贊美別人、隨喜別人,喜歡顯揚他人的善美,你的人格道德就會像光亮的火炬。肯隨喜他人者,不障礙不為難他人的成就,不諷刺不打擊他人的努力,這樣的人格是世間的榜樣,就如同太陽的光亮普照世間。

◉   如種一能收百:隨喜他人,就像打回力球,你隨喜他人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人回頭來贊美你、隨喜你的功德。就如同我們在山谷中大喊「你好」,四面八方都回聲對你喊「你好」。因此,願意隨喜他人功德者,所獲得的善性循環,就如同種一而收百。

◉   如月映現千江:天上的月亮雖只一個,但在地上只要有水之處,不管是江、海、河、湖、溪、井,甚至僅是小小的盆、碗、杯盞,月亮都會映現在其中。我們肯隨喜他人,清淨品格的映現也如同這清涼月,隨處映現,就如千江有水千江月。

「隨喜」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

眾生無盡,隨喜發心的願行亦無窮盡,所以這份隨喜的功德就如一燈傳千燈,燈燈相傳,光光相照,永遠不會斷絕。

譬如有人敬順師長、慈化弟幼、待人和善、處事認真,乃至於讀誦經典、宣說正法、佈施供養、持戒嚴謹、精進用功等,便點頭贊許、合掌恭敬、歡喜贊嘆,進而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隨喜功德」。

Monday 21 November 2022

慧律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開示

不要被病苦打倒、要勇敢的站起來,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苦。

想想看,死的時候那是最嚴重,現在稍微病苦正好是磨鍊。

如果你有帶來的病苦,千萬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增加自己的惡業,口無遮攔,謾罵、毀謗三寶,千萬使不得!讓這個果報痛苦自然的結束,我們還有機會了生脫死,往生淨土。

因此,縱然你病得很苦,仍然要堅持身口意清淨,這就是佛陀的教化!

問:為什麼念佛之後還沒滿願?怎樣念佛感應最快?


問:為什麼念佛之後還沒滿願?怎樣念佛感應最快?

佛有答:

1、不忘初心,堅持念佛,每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佛號都有作用,每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佛號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無論你怎麼念,無論是相信還是懷疑,念佛都有用。如曬太陽,只要站在太陽底下,至於你怎麼曬,是專心曬還是邊玩手機曬,是相信太陽還是不相信太陽,是健康人還是殘疾人,都沒有關係,太陽給你的溫暖,比別人不會少一絲一毫。

2、人生無常、時間有限,暫時放下其它法門,專一念佛。世間事業尚且要一心一意,為何就不能一心一意專念佛號呢?需知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誓願深重,十方諸佛都勸導我們要專一念佛、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要相信十方諸佛絕對不會害我們。

3、知道世間疾苦,故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以願往生極樂世界之心而念佛,感應快。如世間父母,雖然對自己的孩子都喜歡,但是對其中符合自己期望、志向遠大的孩子,總是會百般呵護、讚賞有加。十方諸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對我們最大的期望,就是願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符合諸佛菩薩的期望。需知:我們願往生極樂世界,並不表示立刻舍壽往生,如果壽命未到,想往生也往生不了,就算去極樂世界旅遊了一趟,阿彌陀佛還是會把你送回來,很多感應錄都是如此。

4、要相信阿彌陀佛的絕對救度(有願力救你、有能力救你),而且要相信:唯有阿彌陀佛能救度你。如果你認為其他佛菩薩或其它法門也能救你,念其他佛菩薩也不錯,這就不是一心靠倒,不是一心皈命的狀態。阿彌陀佛當然不會捨你而去,但這種三心二意的心會讓你自己捨阿彌陀佛而去。

5、飯要一口一口、一碗一碗的吃,每一碗都在填你的肚子。有些人念佛感應快,比喻吃飯吃一碗就飽了;有些人念佛感應慢,可能要吃3碗才能飽,當吃到第2碗還沒有飽,你說他該懷疑吃飯沒用呢?還是繼續吃第3碗呢?如果這時候停下不吃,反而懷疑吃飯不管用,這就沒有智慧了。

6、念佛不追求感應。需知“沒有感應的感應,才是最好的感應”。如海上的冰山,能看到的只是一角,絕大部分都是海平面下的;又如自己爬山和坐電梯,自己每爬一步都有感應(都在往上爬),坐在電梯裡面好像一點感應也沒有,但你不知不覺就到山頂了。

7、我們可以求願,但念佛不追求滿願。需知我們認為好的,未必是真的好。就像小孩有很多願望,父母只會滿足那些真正對小孩有益的願,而且有些會立即滿足,有些會延遲滿足,只不過是父母教育小孩的技巧而已。世間父母尚且如此,何況諸佛菩薩呢,南無阿彌陀佛。

8、培養福報、堵住漏洞。

①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堅持不殺生,一天發願不吃肉,世界上一天的殺業就與你無關;

②養成布施的習慣。

③不偷盜、不邪淫。因為偷盜是貧窮之因,邪淫會快速消減福報。

【認識佛陀】


【認識佛陀】

       佛教徒一遇佛像即刻又跪又拜,但試問又有幾人真正認識所禮拜的對象是神?是天人?是上帝?是造物主?是大梵?是一般世間沙門、婆羅門?還是偶像?

       或許有些佛教徒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都不是!但請他進一步解釋,卻又答不出所以然來,了不起只是從歷史的角度告訴你他是一位古印度的太子,放棄榮華富貴,入深山歷經六年苦行而成佛;又或者告訴你他歷劫捨身修菩薩道功德圓滿而成佛等語。但諸君對於這樣的答案真能滿意?

       我們想跟隨佛陀修行,就必須先清楚地認識我們所跟隨的對象究竟是何許人也?否則豈非盲從迷信?

       佛有十種稱號,分別是:如來、應供(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眾祐(世尊)。以上的稱號分別代表佛的十種功德和特質。

       佛的第一個稱號為「如來」,但什麼是如來?神怪小說裡總將其擬神化為一個具有不可思議法力的大神,甚至在中國佛教裡有祖師大德將其虛擬成一個抽象的「佛性」、「自性」或「本體」,美其名為「如來藏」,但是天主或基督教徒一聞即知其葫蘆裡賣的竟是他們自家的藥(至上主宰神),於是有人提出殊途同歸論(五教歸一),弄成一團和稀泥,貶低如來的尊貴。現代有學者或因搜尋資料不得其法,苦思不解故而主觀地做出結論,認為應該是佛的第一人稱。

       又什麼是「等正覺」?簡言之,亦即以自己的力量,完全得到覺悟,解脫一切煩惱,徹底斷除「貪」、「瞋」、「痴」,滅除無明,謂之「等正覺」。

       所謂「應供」,從文義上解釋,係指應受到尊敬供養之意。但為何如此?因為阿羅漢等聖者皆已斷除貪、瞋、痴等煩惱,就如同在一片肥沃平廣的福田上栽種些微之物,皆必可大獲豐收。而佛陀所證得的究竟涅盤與諸阿羅漢等同無異,故又有大阿羅漢之美名,值得人類及天神的尊敬及供養,故又稱為「應供」或「無上福田」。

       所謂「明行足」是指佛陀具足三明六通,三明是指天眼明、他心明、宿命明,六通就是六大神通。

什麼叫做「善逝」?我們必須先從「十二緣起」來理解。眾生之所以會有生死及承受種種善惡果報,是因為過去所造作的種種善行及惡行所致,而善惡行為又因為有愛染、瞋恨、愚痴所依憑,故而能感招未來種種善惡果報以及生死不斷。佛陀、辟支佛、阿羅漢等聖者,因已踏上八聖道跡而徹底斷除「貪」、「瞋」、「痴」等各種心結,故其身、口、意等行為已不再有任何愛染等煩惱所羈纏,因而清淨,稱之為「梵行」,無法再感招未來任何果報,就如同砍斷大樹的根部,徹底斷除其再生的機能。故「涅盤」不是死後的境界,是在「活」著的時候即可親證。此時此刻,佛陀、辟支佛、阿羅漢等聖者能很清楚的知悉自己這一世是歷劫生死輪迴的終點站,當生命結束的那一刻起,不會再有來生,所以又稱之為「善逝」。

    所謂世間解,是指如實觀世間集、世間滅,也就是循著「苦」、「集」、「滅」、「道」等四聖諦思惟方式正見緣起,這才是「世間解」的真諦,值得人天尊敬供養。

    而調御丈夫即指善於調伏眾生身口意的訓練師。

    至於佛陀一名,在北傳的註釋為獨自覺悟四聖諦,並能在人間天上轉動四聖諦的法輪,幫助眾生掙脫生死魔網的聖者。

    而天人師是指佛是人類及天神的心靈導師,也是一位良醫,能醫治療癒一切眾生心中的痛苦,有資格可成為尊貴天神的導師,所以又稱之為「天人師」。

    最後還包括世尊,顧名思義就是宇宙中最尊貴的聖人,在北傳還有另一種講法是「為眾生護祐」。

    總之,究其實,如來的十種名號其義皆同,都是在闡釋「法」的特質,所以才會有「見法即見如來」這句話。

    後期大乘佛教將佛陀神化為如造物主般的上帝,還能百千億化身,嚴重誤導後世眾生對佛陀的認識。佛陀將自己喻為醫師,但是與大乘佛教的「藥師佛」迥然不同。世間的醫師僅能醫治眾生身體上的病痛,但是佛陀卻能醫治眾生心中千奇百怪的煩惱、恐懼與痛苦,是人類與天神的心靈導師,故又名為「天人師」。

佛不是傳說中的神,佛與我們一樣,有父親,有母親,也有生老病死,甚至自從他成佛以後,並非萬事如意或者一帆風順。但後人將佛陀神化為如上帝一般的神話人物,錯誤地流傳著他的教導,無法消除內心的煩惱,反而重視外在的儀式,無怪乎常聽聞有人譏諷佛教徒說一套做一套,豈不令人欷噓?

在佛陀宣揚佛法的生涯中,遭遇過不少的挫折與打擊,依據經典記載,至少就有十項之多。我們從這十幾件打擊中可以發現,佛陀非常慈悲的以其自身為例,告誡我們「害人終害己」的業果定律,並且佛陀並非掌控眾生命運的上帝,因為如果連祂自己都無法避免挫折與打擊,又如何幫人消災解厄?如果,我們想要平安吉祥,唯有奉行佛陀的教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布施、持戒、廣行慈悲喜捨,致力於解脫涅槃

Wednesday 16 November 2022

【心好,看到每個人都是佛菩薩;性情不好,看到每個人都是冤親債主!】


【心好,看到每個人都是佛菩薩;性情不好,看到每個人都是冤親債主!】

每個人自己真心裡頭有圓滿的智慧,佛的智慧透出來了,沒有障礙,現出來了,得其受用。我們的智慧跟佛完全平等,真的沒有絲毫缺減,但是迷了。迷了它起不起作用?還是起作用,它作用扭曲了,變成什麼?煩惱。

前面跟我們講的煩惱、習氣、魔障,統統都是智慧變現出來的,體就是智慧,覺悟了叫智慧,迷了叫煩惱。 大經上有這麼一句話,佛常說,「煩惱即菩提」,是一不是二。你有多少煩惱就有多少智慧,煩惱無量無邊,智慧無量無邊,你只要破迷開悟,煩惱全變成智慧。

所以沒有缺減,它轉變了。業障變成了德能,德能無量無邊,我們造業無量無邊,覺悟稱為德能,迷了叫造業,這業障。 在果報上,覺悟了叫相好,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相好莊嚴;迷了的時候,迷了這個果報就變成六道輪迴。覺悟了,六道輪迴變成極樂世界;迷了的時候,極樂世界就變成六道輪迴。

誰變的?阿賴耶變的,阿賴耶是妄心變的,真心是好的,妄心就把好的全變成負面的。 你看,智慧變成煩惱,德能變成業障,相好變成六道輪迴。這就說明了一樁事情,境隨心轉,我們心怎麼變,外頭境界怎麼變。我們的心好,看到每個人都是佛菩薩;性情不好,看到每個人都是冤親債主,都看不順眼。

其實外頭沒有變化,變化在哪裡?變化在起心動念,就是一個覺、一個迷。覺了多好,一切有情眾生都是菩薩、都是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在你心目當中七寶莊嚴,無比的殊勝。 境隨心轉,心好境就好,心不好境界就不好。誰做主宰?完全是自己,於別人毫不相干。

如果於別人可以相干,別人可以幫助我們,那我們什麼心都不要操了。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大慈大悲,不全部都把我們轉掉了,我們自己不要操心了。不行,佛菩薩沒有這個能力。佛菩薩幫我們的忙,所謂加持、保佑,我們自己得有德行,感應,他才能幫上。

而且幫這個忙是相對的,一般說,幫助的能量跟我們自己的能量是相應的,成正比例。我們有一分功德,他幫助一分;我們有十分功德,他幫助十分;我們有百分功德,他幫助的是百分,這個道理要懂。我們沒有功德,他想幫幫不上。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如何我才能跟佛菩薩合作,互助合作。

—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https://youtu.be/OHHexGf1D2w

Sunday 13 November 2022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夢參老和尚)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夢參老和尚 

造像的功德,有一個《造像功德經》,只說是一般的世間因果、得到的好處。《法華經》提的不同了,《法華經》提的你造像功德是一定能成佛——《法華經》都以成佛為標準的。例如我們同學在牆壁報上畫個佛像,都是成佛的因,一定能成佛。

在《造像功德經》,有十一種功德。一者,你要造像,過去生造過佛像,你現在感覺着你眼目清潔,一生的眼目都清潔。第二種,你生的地點沒有惡,都是善業。第三種,造像的功德是生尊貴家,生着有財有勢的家庭。第四種,你身體相貌莊嚴,顏色不同,身如紫磨金色。第五種,豐饒珍玩,有好多的寶物珍珠、瑪瑙,你都能夠具足。

第六種,受生的時候生到賢善的家庭。第七種,生得為王,或者是生到帝王家去成為國王。第八種,作金輪王,統四天下。第九種,生到梵天,壽命非常長,一劫。第十種,永不墮惡道。第十一種,能夠恭敬三寶、信仰三寶,能夠生到梵天。

《造像功德經》所說的跟《法華經》所說的有所區別,《法華經》說,你造像的功德能成佛:“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

自己造或是你出錢請別人幫你造,或是請匠人,“皆已成佛道”。過去的諸佛,就因為造像的功德他成佛了。包括小孩做遊戲的時候拿草木、拿筆畫,小孩是作戲,但是這個都能讓他已經成佛道——將來一定能成佛的。拿手畫、拿指甲畫個佛像,你有這個善因了,所積累的功德愈積累愈大。

凡是畫佛像的時候,他心裡有個大悲心的存在,這個大悲心就讓人家見像能夠生起供養心。造像的含義就是行菩薩道,能夠度脫無量眾生.

Wednesday 9 November 2022

問: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


問: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

答:從粗淺的事相角度來講:一個人的經濟很好,也很肯佈施,就說這個人很有福德;來聽經聞法、拜佛、念佛,就說這個人功德無量。簡單講,就是用金錢、體力、時間、空間來修福、修慧,叫做福德或功德,這是方便給眾生一種信心、支持和讚嘆。
從深入的義理角度來講:真正的福德和功德來自於自性清淨的覺性,叫做自覺聖智。如果沒有開悟見性,只要是生滅法的,不屬於真正的福德與功德,開採自性才是心性的真正的福德與功德。比如行善仍會繼續輪回,這不能算是福德,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功德。要是以無所住心、清淨心、自覺聖智的心來佈施或者行善,這就是真正的自性福德與功德;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這個是真正的福德和功德。簡單講:修一切善絕不執著,既不誇大,也不浮華,完全回歸到空性,這樣叫做真正的福德與功德。

Monday 7 November 2022

修行


聽有人說他有在【修】喔!
因為他每天都在誦經唸經。

我說,念誦(讀)經書,怎麼會是修行呢!?

念誦經書的目的是在:

一、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佛陀的教導

二、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有符合佛陀的教導

三、每日溫習佛陀所教導的內容,增強記憶,或逐步將佛陀所教導的背誦起來。

誦唸佛經的目的僅此而已。

而能將佛陀的教導運用在禪修上、持戒上、融入活用於日常生活中,那才叫做【修行】。

Tuesday 1 November 2022

問:為何藥師佛的身色是藍色的?


問:為何藥師佛的身色是藍色的?

創古仁波切:
為什麼說是藍色的呢?原因是他代表一種平息、消除的一種意思,例如說我們要平息病痛,平息各種的痛苦,我們都希望健康,或者平息痛苦、病痛是能夠長久的,能夠一種堅固的、不變的一種健康,所以就顏色來講,最主要有五種顏色。

但這五種顏色都是會變的,但其中有一種顏色代表是不會變的,也就是天空的顏色,就是這種湛藍的顏色,所以說藥師佛顯現的是藍的顏色,就代表他消除一切眾生的病痛跟各種的痛苦,他是能夠穩固的消除,他是永遠不變的、是堅固的這個意思。

Friday 28 October 2022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眾多經典當中都宣講過的法門,佛陀的智慧無量無邊,所以不管是修學顯宗法門的,還是修學密宗法門的,都可以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有的人想去不了極樂世界沒關係,來世可以再回家鄉,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也許能回來,是不是人身就不一定了......可能不再有修行的條件。

發願往生後,要常常憶念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 請一幅極樂世界的唐卡掛在家裡,看著阿彌陀佛的像祈禱,要閉著眼睛也能觀想得清清楚楚。

眼睛看到阿彌陀佛,心裡想著阿彌陀佛,睜眼閉眼都是阿彌陀佛,常常觀想、祈禱阿彌陀佛的話,遇到突然的恐慌時,會習慣性地叫阿彌陀佛,這樣經過長時間的修持,會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最後在臨終時,自己非常恐懼的情況下,也能憶念起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從而得到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要常常觀想阿彌陀佛,常常祈禱阿彌陀佛。 修行的時候、迴向的時候、任何時候要時時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寂靜之道》

Thursday 27 October 2022

念佛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夢參老和尚)


念佛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夢參老和尚 

當大家念經或者拜懺的時候,心總不能夠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談過,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是不是觀想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當你念“地藏菩薩”的時候,你就成為地藏菩薩的化身——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我不是隨隨便便說說,《地藏經》第一品當中那些來聚會的大眾,都是受了地藏菩薩教化,從六道出來,乃至於成佛、成菩薩,都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因為你的心跟佛的心已經結合在一起了,當你念“地藏菩薩”的時候,你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念“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個問題在你修行當中是最主要的問題,可不是小問題。你要是以這個心來擬定你一天所做的事,以佛心來指導你的一切,那麼你所做的都是佛事,也就是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佛的事業是分不開的。當這樣做的時候,你並沒有求利益的心,也沒有求福報的心,也沒有求加持的心。為什麼?因為這一切都是自心所具有的,以自心來加持自心。這是從心上來說。

從身體來說。我們生在這個地球,在地球上我們有肉體,我們這個心究竟是在地球裡頭,還是在地球外頭?在我們肉體裡頭,還是在我們肉體外頭?這就是我們要參的、我們所要研究的。

先說身。我們這個身是非常可貴的。在什麼地方可貴呢?假使說沒有這個肉體、沒有這個身,你又怎麼能修行呢?沒有辦法修行!我們經常講這個身體是圓滿的,為什麼是圓滿的呢?就是因為它能夠修道。我們生而為人,能夠有閑暇、有時間修行,又幸運地遇到佛,有佛法可以聽聞,有指導的法可依循,所以說這個身體是非常可貴的,一般來說是享受“八無暇”、“十圓滿”。

我們的肉體本身就具足了圓滿,肉體雖然可貴,但同時也是無常的,更是不淨的——觀身不淨、觀身無常,它隨時在變化。像現在各位身體的外觀,有二三十歲的、四五十歲的,甚至於八十多歲的,這就是無常的標誌。一切都在變化無常,再過些時候,你一回憶起來,轉眼瞬間,這一切好像就在眼前。

所以要觀想身是可貴的,這個可貴的身又有這種的信念——能信自己的心。假這個心,藉助於這個身來修行、求解脫,將這種觀想貫穿聯繫起來,你很快就得到解脫。以這種心來修行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起執著。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眾生。現在污染的部分佔的重,但是我們有成佛的種子,有一顆清淨的心,有一顆無染的心。

Tuesday 25 October 2022

一個人怎麼樣能夠讓自己徹底改變?


一個人怎麼樣能夠讓自己徹底改變?用人間的觀點來看,我要努力,我要去奮鬥,我要去賺錢!以為這就是改變,實際上改變就是你要轉變你的心態,轉變你的思維,轉變你的行為。

同樣一件事情,把它全往好的地方去看,永遠不要把這件事情往壞的地方去看!

德國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說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定律:當你有好的心態出去結交朋友、做事情的時候,因為你看出去你要尋找的是好的、是善的東西,你很快就能得到好的和善的回報。

要放開自己的胸懷,相信菩薩的存在,我們到人間就是來還債的,該還的我們就要還,還完了我們才會無債一身輕。

到了人間就要吃苦,吃苦就是消業,吃的苦越多,我們消的業越快!因果絲毫不爽!沒有怨言,不要去想很多。

Friday 21 October 2022

【佛學常識】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


【佛學常識】為什麼在家居士都要以師兄相稱

把追求解脫作為人生的目標,這是一個大丈夫的行為,這句話不是有意去輕慢女性,是對我們(學佛)人的一種讚美,有大丈夫的含義。

還有一個為什麼不稱師弟,因為我們相互之間都要尊重對方,同時自己很謙卑,所以稱別人師兄。

如果有個人跑來「師弟、師弟」,這個顯得傲慢、很貢高。喊「師兄、師兄」,我們會很謙卑,把別人尊為師兄,我們甘居下位,這個是我們佛弟子的一種覺悟的狀態,恭敬別人,自我謙卑,一種非常好的狀態。

所以一般我們佛教界都是這樣子的。在家居士也是,但是也發現有的人,他很奇怪,稱出家人稱師兄,這個不可以的,因為你做三寶的弟子,所有僧人的形像你都應該稱師父。

文/ 傳喜法師

Thursday 20 October 2022

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苦」的環境,「樂」和「苦」是一體的,人間的歡樂僅是片段、偶爾、短暫地存在,而苦卻如影隨形。所以,當在這個苦的世界之中有一點樂的感受時,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永久的、可靠的。佛法進一步認為,既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苦的,所以不妨多體認苦、勇於受苦,這樣反而苦的比較少。如果只是享樂、享福,福享盡了之後,受的苦會更多。所以佛教有一種修行方法,就是「觀受是苦」。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如果想要生活得更自在、安樂,就必須做到兩個基本原則:「少欲」、「知足」。唯有少欲知足,我們才不會如飢似渴地追求各式各樣的欲望,也才不會怨天尤人,埋怨外在的環境總是不如人意。

但是少欲知足的意義,並不是要我們放棄現實的生活。雖然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對他人仍然要努力地付出,奉獻我們所有的智慧和能力。為了對別人付出,就要盡量成長自己,不僅要使身體健康、智慧增長,同時也要增強幫助別人的慈悲心。

一個擁有幫助別人慈悲心的人,就不會太過於重視自我欲望的滿足,才能做到少欲知足,而擁有真正的快樂。

---本文摘自《真正的快樂》

快樂 少欲  知足 慈悲

Tuesday 11 October 2022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分享福報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分享福報

有回佛陀向農夫托缽,不料卻被訓斥說:『我耕田種穀,所以有飯吃,你不耕田種穀,為什麼也可以有飯吃?』
佛陀說:『我也耕田種穀,我是在眾生的心中播下善良的種子,種的是福德田。你對我的布施行為也是在種福德田,當我度眾生時,你的供養就在裡頭了。』
福報可分為四種:惜福、知福、種福及培福。知足常樂,這是知福;需要的東西夠用就好、不浪費,這就是惜福;有福報的人繼續培福;福報不夠的人努力種福。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大家共有的。我們擁有的智慧、福報,不是自己獨有的,是屬於大家的,有福應該分享給大家,而不是自己獨享,這才稱為有福報。

---摘自【人生、福氣啦!】

Sunday 9 October 2022

修行,是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


修行,是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

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得更多。如果生活过于繁复,妨碍了这种求知,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如果这种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甚至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修行不是一场魔术表演,从头到尾让你兴奋、惊奇、目不暇接。它也不是逃避日常琐事的盾牌,因为它可能比你企图逃避的日常生活更加琐碎平常。
修行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只是不再自欺而已。
修行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饭、睡觉那样。

衣服上的灰尘容易洗掉,心里的灰尘最难洗。在修行路上坚持不懈,做到这一点比我们预想的要艰难得多。每一个修行人都会一再失败,一再跌回旧的习气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一辈子都在精进修行,不放弃也不逃避。

——《寂静之道》

Wednesday 5 October 2022

【別讓人間的欲望綁住一生】


【別讓人間的欲望綁住一生】

生活本來不苦,苦的是我們的心,苦的是我們對人間物欲的追求。

心本來不累,累的是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太多。

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斷增加和減少的一個過程。

如果你對人間的欲望增加越多,你的煩惱就會越多,痛苦越多。

如果你對人間的欲望慢慢地學會放下,那麼你慢慢地就會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這個世界的真諦就是苦空無常。

Tuesday 4 October 2022

【晚上吃飯必須要注意的一點】


【晚上吃飯必須要注意的一點】

海濤法師:

 各位,晚上吃飯請不要出聲音。如果你出聲音,很不慈悲。晚上吃飯,你只要“鏘”一聲。那個鬼就會吐火,因為到了傍晚,所有餓鬼道都會跑出來了。然後肚子很餓,嘴巴很渴。

  只要聽到有人在吃飯,喝水。它就會更餓,然後他就火吐得更大,燒了整個臉,燒了整個身體。

  南傳比丘晚上不吃飯的,他們也了解這個道理。

  晚上不吃飯,大乘佛教晚上雖然有吃飯。但是他們一定先施食。四點半施食完以後,為眾生而吃飯,那叫藥。

  所以各位,以後晚上吃飯,那個碗筷千萬不要出聲音好不好。

  晚上也不要剪指甲。

  因為,晚上餓鬼道它指甲很長,它出來的時候就“喀...”

  然後鬼怕鬼,鬼會殺鬼,鬼會欺負鬼。

  所以它如果聽到指甲的聲音。所有的鬼都會嚇壞了。所以老人家叫我們晚上不要剪指甲。

  晚上吃飯要有悲心。所以晚上最好吃少一點。

  有時候晚上不吃飯身體會很健康。

Wednesday 28 September 2022

許一個不會落空的願


許一個不會落空的願 💛
聖嚴法師:

人人都有願望,但不一定所有的願望都能實現。願望會落空,是因為通常我們都只重視眼前的一個小點,例如心中想要得到一朵花,一旦無法順利獲得,就會認為自己的願望落空而覺得沮喪。

其實,如果沒有花,能得到一枝草也不錯;即使沒有花、沒有草,能得到一根樹枝也很好;就算什麼都沒有,我們的心也不要受影響。

事實上,要為他人、為眾生所發的願,才能叫做「願」。如果只是為了滿足一己的私心,則只是一種貪念,而建立在貪念之上的願望,當然很容易落空。

既然真正的「願」是為了眾生而發,而眾生是無窮無盡的,所以我們的願永遠都不可能完滿。

就如佛教所說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一直到成佛為止,我們的願都不可能全部滿足。因此,願只是一個方向、一個希望,指引我們不斷地往前走而不偏廢。

然而成佛以後,願真的就完全實現了嗎?雖然十方世界中已經有許多佛,可是還有那麼多尚未成佛的眾生有待得度。所以,成佛以後還是要不斷依照著自己的願力往前走,而且是永遠都走不完的。例如,自從釋迦牟尼成佛以來,雖然他自己已經沒有事了,但他才真正開始要度眾生,而眾生無窮,自己的願力當然就是無窮的。

所以,當我們對於願望的實現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千萬不要太在意,只要明白自己有這份心就夠了,對於尚未完成的部分,仍然要秉持初衷繼續做下去。這一次完成不了,還有下一次,即使這一生做不完,後代的子子孫孫都可以繼續努力。

而且從佛教的立場來看,人的生命是由無限的生命過程所累積,一生只是一個過程,這一生過完了,還有下一生,永遠都有實現願望的機會。

另外,想要度眾生還需配合種種因緣,如果某個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了,我才能夠度他,如果因緣尚未成熟,也不能只是等待因緣,而要先促成讓他得度的因緣。

例如二十年前,我在美國東岸弘法時,雖然南北走了好幾遍,可是連一個徒弟也沒有,當時就有人對我說:「聖嚴法師,您的願好像落空了。」
我說:「沒有落空,我今天是來撒網的,過一段時間再來收網、撈魚。即使沒有撈到也無妨,反正網已經撒下去了,總有一天會撈到魚的。也說不定是因為現在魚還太小,而我的網眼太大了,就算撈起來,魚又會從網裡跑掉。所以,等小魚長大變成大魚,自然就會進我的網了。」

二十年後,美國東部已經有很多人學佛,最後到底是不是由我去撈魚,已經不是重點。雖然我不一定能夠得到回饋,表面上好像願望落空了,然而撒網本身就是我的願心。

就如佛教所說的「功不唐捐」,我們所做的任何努力絕對不會白費,一定會有它的功能,即使現在看不到,仍會在未來漸漸地展現出來。

因此,只要我們願意付出,一定會有所影響,雖然不知道能夠影響多少人,但是慢慢地一定會展現出效果。

所以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都要為眾生的福祉而發願,而這樣的願望是不會落空的。

~ 真正的快樂 🌸
作者:聖嚴法師
[https://ddc.shengyen.org/mobile/text/10-03/127.php](https://ddc.shengyen.org/mobile/text/10-03/127.php)

Friday 23 September 2022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惡口」是用惡劣的、惡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語侮辱人、傷害人,這種話最好不要說,因為說出來一定會傷人。

一般說來,當父母、老師在管教孩子時,適時說一些重話,的確能對孩子有所助益。說重話時用比較嚴厲的語調,或者是措詞重一些、音量大一點,不一定就是惡口。可是如果重話變成惡口,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例如,有些父母在罵孩子的時候,一急就口不擇言,常常會說:「你去死好了!」這麼說就很不恰當了。

曾經有一位居士的孩子很貪玩、不想讀書,他來問我該怎麼辦,是要打還是要罵呢?我說:「打不得,也罵不得,不過在適當的時候可以適度說些重語。」我也建議他可以告訴孩子:「爸媽沒辦法保護你一輩子,總有一天會先你而死,如果我們今天就死了,留下你一個人要怎麼辦呢?你的未來還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行。」如此一來,孩子或許就會有所警惕,知道要奮發圖強。這就是用重語來點醒他。

另外,我認識一個人,他無論如何都不想皈依三寶,但是他既拜佛、學佛,也經常來找我談話,後來我告訴他:「師父年紀大了,將來你要往生時,我可能不在你身邊,如果你現在不皈依,等到我先走一步就來不及了。」於是他開始認真考慮皈依的事,不再猶豫不決。我當時所說的就是重話,但不是惡口。

此外,罵人的話也不一定就是惡口,只是在罵人時,人們通常都會把音量提高,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衝突。以我個人來說,因為大聲說話很費神,所以我不太願意用這種方法,但是必要時也會這麼做,那多半都是在緊急情況下,希望對方提高警覺,認真接受我的勸告。否則有些人迷糊、散漫,對事情毫不在乎、漠不關心,我和他輕鬆、柔軟地談話,他根本不把我的話當一回事,這時候就要予以當頭棒喝,不但要用重語,甚且要大聲講話。

雖然這種重語、大聲話在必要時可以使用,但還是得看時機,必須恰到好處地用,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彼此反目成仇,朋友、同事、師生、師徒之間,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會決裂,因為這是「非常道」的手段,就像特效藥一樣,不能隨便亂用,而且「物以稀為貴」,常用就會失去效果。

平常說話還是要謹慎,要以謙虛、客氣、柔和的態度,多用愛語、柔軟語,多說尊敬、鼓勵、關懷的話,這才是「平常道」。

而不論用的是「平常道」或「非常道」,都可以是智慧語,關鍵就在於說話的人能不能活用。

慧律法師100個記住 : 記住66

Sunday 18 September 2022

在佛法上要報的恩有四種


在佛法上要報的恩有四種:一是三寶恩,二是國家恩,三是父母恩,四是眾生恩。
  
第一種是「三寶恩」

其實三寶恩是無法報的,而三寶本身也不需要我們報恩,只是我們以「報恩」為目標來修行。

第二種是「國家恩」

今天我們能夠在此安居樂業,這都是國家的恩惠所賜,如果國家不安定,我們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所以,我們希望國人不要作姦犯科,製造動亂,也沒有來自外國的欺凌和侵略,願政府有賢明的官員來領導,人民個個健康,社會處處安定;這些我們都可以用「修行」來祈禱,使我們的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我們報答國家恩的方法。

第三種是「父母恩」

父母有現世父母和過去世的父母。過去世的父母,我們無法知道,但現世的人,縱使是孤兒,也由父母所生,並有人將其扶養長大。所以,還是要報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後,才遺憾父母在世時未能盡孝;能夠於父母健在時,即已思及父母年邁,來日無多,必須好好照顧和孝順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清明報恩佛七」,除了超度過去世的父母外,也要為現世的父母祈求健康。我們可用三寶和共修的力量為父母祈福,這是辦得到的。

個人修行猶如一根紗,很容易被扯斷,如果許多人一起修行,就像許多紗結合在一起,變成堅韌的繩索,那力量就很大了。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因此得整體的力量。因此,我們為報父母恩,還是以「共修」的方式,功德最為殊勝。

第四種是「眾生恩」

「眾生」是什麼人?可能是你的兒女、親友、部屬,甚至冤家以及其他的人;凡是對我們的生命過程有過幫助的都是。我們常聽人說:「遇到貴人。」而「貴人」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決問題,啟示過你,以致轉變了你的命運,他就是你的貴人。因此,我們要報「眾生恩」,必須將所有的人,都視為恩人。

想想我們從小到大,不知接受過多少人的恩惠;佛法說:「眾緣和合所生。」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許多人的力量,個人所能提供的,實在很有限。所以,在寺院用齋後,都要感謝所有布施的施主,並祝福他們「有願必成」。

至於在家居士是否也有施主呢?或許有人認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用錢買的,但是人類社會是一個互助的環境,雖然是用自己的錢買的,也還是要有感謝心;若是別人不賣東西給你,你有錢又如何呢?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對自己所得的存有感謝心,則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善人和菩薩。

因此,報「眾生恩」時,眼中無一是仇人或壞人。世上只有壞事,沒有壞人。人做了壞事,只要以後不再犯,仍然是好人。因此,佛法對任何一個人都不失望,這就是將所有眾生都視為「恩人」的緣故。

Monday 12 September 2022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當把握現在,活在當下;已經發生的事,或是還沒有發生的事,不要掛在心上。但這並不等於對過去不做反省檢討、不留回憶,對未來不做計畫、不抱希望,而是情感上不生好壞的執取。無論悔恨、憂慮,或是得意、驕傲,都是觸景生情的執著。

如果我們經常把生活重心放在回憶過去,或是憧憬未來,都是對生命的浪費和損失。珍惜生命最積極的作法,是踏踏實實地把握現在,對自己盡責負責。

摘自- 法鼓山 退居方丈果東法師<福慧好當家>

Friday 2 September 2022

為何還有人受苦?


佛陀有一弟子問釋迦牟尼佛:您既神通又慈悲,為何還有人受苦?釋迦牟尼佛答曰:我雖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賜:任何人要開智慧,離不開自身的磨練;
第三,真法不可說: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只能靠自身去感悟;
第四,無緣不能度:無緣之人,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雖廣,難度無緣之人。

因果是自己種下的 有因必定有果 不捨亦不會有德 

每次渡過困境難關 都會經一事長一智

Sādhu ! Sādhu ! Sādhu !
善哉 !  善哉 !  善哉 !

Tuesday 23 August 2022

海濤法師法語

我們人要正確地認識這世界上的一切苦空無常,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這樣你才能放下自我,精進修行。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學會有道德,自己要解決自己的道德問題。

每一天的起心動念,會給你帶來很多的業障,我們不需要業障,我們不能拿自己骯髒的意念來破壞內心自然的清淨和純潔。

這就像在你心中擁有一種自然美一樣,很多人每天在貪瞋癡慢疑,什麼都要,拼命地追求名利,就是在給自己的內心製造自然災害,所以每一份自然災害就有你的一種共業。

海濤法師

Sunday 21 August 2022

聖嚴法師 -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聖嚴法師 -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可是再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是很快樂,而要不到卻很痛苦。

比如說:我需要一頂帽子,也買了一頂帽子,這不是累贅。但是如果我看了人家的帽子都想要,一頂一頂的買,那麼我就要想辦法來保存這些帽子、照顧這些帽子,這就是累贅了。所以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需要並不是罪惡,想要可能也不是罪惡。如果說我想要,要到了以後,我同時也把它分享給需要的人,這是他人的需要,不是我的需要。我當然可以想要,但必須在該要、能要的前提之下。

什麼是該要?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得到的、份內的。比如說:你的薪水。是不是能要?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職位,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緣。不許可我要我還在要,這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

Thursday 18 August 2022

問:業障特別深重的人,今生有機會成就嗎?


問:業障特別深重的人,今生有機會成就嗎?

達真堪布答:
有!猶如屋子里的黑暗,即使再濃厚,存留的時間再長,一旦打開了門窗,陽光照進來了,所有的黑暗都會立即消失。不可能因為黑暗持續得太久,哪怕陽光照進來,也不能被徹底驅散。
所以,雖然我們造下的惡業太多,串習太嚴重,但我們遇到了正法,掌握了方法。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只要我們能真正修持正法,真正具足對治力,再深、再多的業障都會立即消除;只要我們有無我、空性的智慧和修行的定力,再嚴重的串習,再深重的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等,都能立即懺除。
很多人現在還是凡夫,還是初學者,現在如果拿佛的境界來要求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作為凡夫、初學者,應該去遵守自己所處境界里的善惡標準,以此來衡量自己是善是惡,能夠如理如法地做到行善斷惡就可以了。佛的境界是我們終極的目標,我們應該一步一步地走,最後一定能達到那種境界。
在家一樣可以成就。無論你是在山上,還是在山下,無論你是出家身份,還是在家身份,都一樣要以佛法、智慧去發現自己的錯誤,去改正自己的錯誤。發現和改正錯誤都是有過程的,不可能一下就都發現和改變,但是有那麼點兒發現和改變也可以。雖然改變得不大,雖然只發現了一部分錯誤,也沒有事兒。只要有改變,有進步,就可以了。

Sunday 7 August 2022

【答疑解悟】一個人滿身是病,要念什麼佛號?


【答疑解悟】一個人滿身是病,要念什麼佛號?

海濤法師開示:
就不要念病就對了。念佛就是不要念不好的。我生病……,一直惦記著,那你永遠生病。不管你念哪一尊佛,忘了自己在生病,超越生病。這個叫念佛了。為什麼廣欽老和尚碰到任何煩惱,念阿彌陀佛就好。這叫轉念的意思。不管你念藥師佛、念阿彌陀佛、念不動佛、念觀音菩薩、唵嘛尼唄美吽都可以。記得轉念。不要念世間的相對的痛苦。你越轉念,心靈的力量就可以帶動身體的力量。你越灰心,我會死,我沒救了,那你會提早死。變像漏氣的氣球,馬上就完蛋了。

所以人的心,可以控制一切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你的心念夠,力量夠,環境會改變,肉體會改變。所以崇高的心,如果你是發菩提心,世界跟著你改變。所以佛經說,一個發菩提心的菩薩,可以改變天氣、世界。地震、水災都可以改變。就像我早上講的,發菩提心的石頭丟下去,水災就退了。發菩提心的出家人坐在你面前,你再大的病都會消除掉。所以,那種心靈的力量,所以各位要知道,念釋迦牟尼佛,甚至念每一尊佛,就是佛的心靈的力量。產生了永恆的愛的力量。不是他的肉體。肉體都會變化無常。佛陀找到了永恆的力量,成佛了。

他就可以改變世界。所以我們也要用這種心靈的力量,去改變你的肉體。你越生病,就要越關心別人生病。也可以念藥師咒,做藥師煙供,希望大家都不生病。你會發覺,你病怎麼突然就好了。像我自己,過去、以前也常生病,但是我只要一上台,開始念經講法,什麼病都沒有了。完全就沒有了。連痛的感覺也不見了。下台以後又恢復了。如果今天認真一點,恢復一點點,十分變兩分,所以你就知道,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懺悔也可以,念佛也可以,持咒也可以,放生也可以,點燈都可以。你要有信心,就可以超越。

海濤法師

Saturday 6 August 2022

為什麼農曆七月誦《地藏經》功德很大,見聞得無量福!


為什麼農曆七月誦《地藏經》功德很大,見聞得無量福!
  
每年的農曆七月持誦《地藏經》,因為這一月有「七月半」、「中元節」。持誦《地藏經》時最易召感冤親債主前來聽經,這也正是《地藏經》的靈驗和殊勝之處,持經發聲,正起到為他們開示的作用,而在農曆七月誦念《地藏經》則是為自己的七世父母和冤親債主超拔的最佳時期。
  
《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誓力經》,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屬於地藏三經之一,其餘兩部經分別是《占察善惡業報經》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中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還通過文殊菩薩、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薩、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以及地藏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介紹了地獄的狀況,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釋迦牟尼佛還在此經中表明,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大願地藏菩薩負責。
  
《地藏經》全文計分十三品,分上中下三卷,主要是便利讀誦。第一品至第四品為上卷,第五品至第九品為中卷,第十品至第十三品為下卷。
十三品內容大意分述如下: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文殊菩薩請釋尊廣說地藏菩薩的因地修行本願,如何成就不思議事。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為婆羅門女,為救其母脫離地獄罪苦,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並於佛塔像前立弘誓願,願盡未來劫,廣設方便,度脫罪苦眾生。
  
分身集會品第二
百千萬億不可稱計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的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會於忉利天宮。釋尊特殷勤付囑地藏菩薩於彌勒菩薩未出世前,度脫娑婆世界苦難眾生,地藏菩薩再三請佛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佛母摩耶夫人請問地藏菩薩有關閻浮眾生造業及因果報應之事,並廣說無間地獄之罪報。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定自在王菩薩問釋尊有關地藏菩薩過去因地修行事宜。菩薩過去生為小國王,發願若不先度脫罪苦眾生,令得安樂,得至菩提,則不成佛。又菩薩過去生為光目女時,其母犯殺生、毀罵2業,墮地獄報。光目為救其母永離三惡道及下賤、女人身之苦,於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度脫三惡道及一切罪報眾生,方成正覺。最後又提到地藏菩薩依此閻浮提眾生造業感果的差別,而施以種種不同方便教化。
  
地獄名號品第五
普賢菩薩請地藏菩薩說明娑婆眾生受報處和地獄種種名號及惡報等事,令眾生知是果報,有所警惕,去惡向善。
  
如來讚歎品第六
釋尊略說種種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得種種人天福德、因緣果報等事。又因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本經名為:地藏本願、地藏本行和地藏本誓力經。
  
利益存亡品第七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業,是故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念佛、供佛,引導正念,切忽殺生,添造新業;或於身死亡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奉獻佛僧,則能生亡兩利。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閻羅天子及無量鬼王,齊贊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功德願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主命鬼王告閻浮提人,欲生產時,但作善事,利益母子,切勿殺生供給產母,或飲酒食肉,能令母子不得安樂。
  
稱佛名號品第九
地藏菩薩代眾生請問釋尊,有關生時死時,自得大利,不墮惡道的法門,佛告以稱念諸佛名號及所得種種不可思議利益。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佛為地藏菩薩說種種校量布施功德因緣,依發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布施對象不同,所得布施功德而有殊異。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於住處供養瞻禮地藏形像,它是人居處可得10種利益:
1. 土地豐壤;2. 家宅永安;3. 先亡生天;4. 現存益壽;5. 所求遂意;6. 無水火災;7. 虛耗辟除;8. 杜絕惡夢;9. 出入神護;10. 多遇聖因。
  
若人供養地藏菩薩,轉讀本經,或依本願所教示而修行,能得堅牢地神及釋梵、諸天眷屬擁護。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觀世音菩薩請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利益之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釋尊為眾生開示,見地藏菩薩形像,聞地藏菩薩名號之種種利益功德。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釋尊以殷重心付囑地藏菩薩,於未來世救度一切眾生。地藏菩薩勸請世尊不以為慮,將以百千方便度脫一切眾生。釋尊再應虛空藏菩薩之請,為眾生略說聞此經及地藏名號或瞻禮形像,所得之28種福利及7種利益。

Friday 5 August 2022

誦藥師佛心咒利益


藥師佛心咒:
得雅他。嗡。貝堪則。貝堪則。瑪哈貝堪則。
惹雜薩目。嘎喋。梭哈。

誦藥師佛心咒利益
◎除病離苦,聞說藥師名號即得滅罪往生。
◎修藥師法及持藥師咒,可除病離苦。
◎藥師咒具有強大的威力,不僅限於療愈疾病,也能夠淨化生者和亡者的業障。如果能夠本著菩提心,在臨終者或動物耳邊,持誦藥師佛的聖號和咒語,最好不過了,因為那將使他們不墮惡趣。
◎如果亡者已經聽不見了,可以持藥師佛咒,然後直接在他們身上吹氣或者先在滑石粉、香水上吹氣,然後把粉末、香水塗抹在他們身上。
◎修藥師法甚至能夠淨化亡者,把他們從苦難中救脫出來。
◎持藥師佛的咒語,然後在所吃的肉上面,或死屍、死者的骨頭上面吹氣,都很有利益,可以淨除亡者的業障,使他們得以往生淨土或上界。
◎如果你是肉食者,應當利益你所吃的被宰殺的動物。在吃肉之前,應當持誦這個強力的淨障咒,而且猛力地回向,使那些動物即刻脫離惡趣,往生淨土或上界,永不再墮惡趣。
◎即使動物或人已經死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心識還在惡趣,如果持誦藥師佛咒之後,在他們的骨頭上吹氣,照樣可以把心識遷移到淨土或上界。
◎持誦藥師佛咒語之後,也可以吹氣在水上、沙上或滑石粉上,再灑在死亡的動物或人的骨頭或皮膚上。這麼做至少可以縮短亡者在惡趣受苦的時間。
◎修藥師法不但對重病的人很有效,還會帶來事業、修行或者其他事行的成功。
..............................................................
2022/08/05
念 藥師琉璃光如來;持齋除罪三十劫。
明淨月藥師琉璃光如來功德日;善行與惡行乘一百億倍。

請大家珍惜殊勝的日子,勇猛精進,為利眾生願成佛!
祈願諸佛菩薩 佛力加被怨親等類,滿一切願並獲解脫自在!
願利一切無邊有情!

頂禮、供養、應供正等覺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44623470433

Friday 29 July 2022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

放鬆,能使我們的身心健康,活得自在。

無論發生任何事、遇見任何人,都不必緊張、不必擔心,只要心存感謝,就能放鬆身心,面帶微笑。

人如果經常處於緊張、憂愁、憤怒的狀態,或是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臉上一定缺乏笑容,最後不但心理不健康,身體也不會健康。

所以,我們的心要常保清淨,不要自尋煩惱,也就是頭腦裡沒有憂鬱、不滿的事,因為世界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既然已經知道可能會有八、九成不如意的事出現,那還有什麼不如意的呢?

摘自- 聖嚴法師《放輕鬆,免緊張!》

【農曆七月不是鬼月,而是孝親月、報恩月、吉祥月!】


【農曆七月不是鬼月,而是孝親月、報恩月、吉祥月!】

在民間,七月被稱為「鬼月」,但是在佛教中的七月是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報恩月」、「孝親月」。從古到今,每逢農歷七月十五,寺院將啓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

農歷的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聖誕。地藏王菩薩過去世曾為婆羅門女及光目女,以供養三寶的功德,使生前作惡的母親得以超拔惡趣,因此她發願要度脫一切眾生悉皆成佛,自己乃成正覺。所以,七月也稱「地藏月」。

【七月是吉祥月】

「七」,在中國的數字當中,是一個奇數: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在佛教里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然而,長久以來,中國的七月一直被認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把七月認為是一個「諸事不宜」的月份,民間的七月,彷彿「鬼影幢幢」。其實在佛教里,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

所謂「佛歡喜日」,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鉢,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此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認可,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

從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啓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佈施功德,所以七月乃是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

【七月是報恩月】

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這就是微妙的地方。報恩,佛經裡面是非常重視的,要報四重恩:

《父母恩》

父母對我們的恩大如須彌山,佛教裡面《父母恩難報經》以及很多經典都有講到。其中佛在《四十二章經》言:「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上之神也。」就是說人們去拜天、拜地、拜鬼神,靈不靈呢?不如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孝順自己的父母比拜天、拜地、拜鬼神還要靈,我們人有很多的苦難從哪裡來的呢?就從不孝來的。所以,要孝養父母,以報親恩。

《三寶恩》

佛法僧三寶或者叫師長的恩。佛是我們的老師,三寶是我們的老師。沒有三寶,我們就會生活在精神的黑夜。當我們心中裝著佛、裝著慈悲的時候,心就在明;遺忘了心中就暗。

老師給我們知識、給我們技能、給我們智慧、給我們精神,在我們生命中有大恩。佛說,一個人的成就,老師決定了他的全部。所以人只要活在世上,不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都必須要有老師去指導我們走完人生的路,不斷地進步。所以我們大家發菩提心以報答三寶和師長的教育恩。

《國土恩》

國家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了各種社會資源,有了國家的庇護,我們才能生活在這個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很操勞,我們的軍隊為了保護國土日夜堅守,我們的政府機關在維持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所以愛國是每一個人的本分,我們要報答國家對我們的大恩。

《眾生恩》

我們特別要體會眾生恩,我們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織的布,也不是自己種的棉花,全部都要依靠眾生。我在萬佛寺的時候,分給我小小一間房子,我住在裡面心生感恩。因為這個房子我沒有花一分錢,沒有去搬一塊磚,我直接就住進去了,這都是前輩給我們留下的恩。所以我心中感受到恩就覺得好幸福,我就會覺得應該要去做點什麼回報他們。

如果把生命比成一棵大樹,那我們就是這棵大樹上的花果了,天地國家是大根,父母祖宗是主根,老師上司是中根,家人朋友是細根,一切成就、幫助我們於無形的眾生則是鬚根。那些因為他的介入而改變了我們生命的關鍵人物更是根!

根就是恩,恩就是根;大根就是大恩,大恩就是大根。忘恩就是忘本,報恩就是報根!

所以,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和成就,可以通過觀察他報恩的成份來預知,就如觀察植物的土和根來預知花果。

一個心中裝滿恩的人,他本身就很幸福;一個心中裝滿恩的人,他本身就有福氣。所以我們透過報恩來增長我們的福氣;透過報恩來增長我們的幸福感;透過報恩來使我們的生命更加美好;透過報恩來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的和諧。

人的一生就那麼幾十年,若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救度眾生的工作中去,那我們的生命就失去了很多意思和意義。這個需要我們用生命來體驗,當我們發出純淨的心念,我們自己會感覺很美好,自己會感覺很幸福。所以,報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報恩是我們跟源頭加強連接的一種方式。報恩改變命運!

【七月是孝親月】

農歷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個重大節日。佛教寺廟,總要舉行「盂蘭盆會」。據《盂蘭盆經》載:「目犍連嘗於此日供養十方眾僧,以此廣大功德,救拔其母脫離餓鬼道。後世遂有於佛歡喜之日,以飯食等供養十方眾僧之舉,其功德廣大,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脫。」

《盂蘭盆經》中講,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在七月間結夏安居打坐時,突然想起生身的母親;因為母親在世間時貪、嗔、痴具足,他非常擔心,不知道母親往生後到底會落在何處?於是尊者進入定中,看到餓鬼道中的眾生都是:圓又大的肚子、細又長的脖子、乾如柴枝般的手腳。每個都在哀嚎、飢餓難耐,令人慘不忍睹。當他看得十分不忍時,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他的母親。

母親也正在飽受飢餓的煎熬,目犍連尊者看了內心非常痛苦。他在佛陀的弟子中號稱神通第一,於是立刻運用神通,變出一鉢飯、一壺水,恭恭敬敬地送到母親面前。母親十分歡喜,她忍著顫抖和痛楚,將食物拿到嘴邊,可是飯與水才一到嘴邊,她的口中就吐出一團大火,瞬息間水乾了,飯也變成了焦炭。

目犍連尊者看到了這種情景,非常痛心,也覺得萬分無奈,儘管他的神通廣大,但是母親的業障讓他無能為力。因此帶著萬分的失望從定中醒來,立即去請求佛陀給他力量,教他如何救度自己的母親。他的一番孝心令佛陀感動,佛陀說:「要救你的母親,光憑你的神通是不夠的,因為你的母親業障太重,必須靠許多有修行且已證果的僧眾,在七月十五日當天,將清淨的福業累積在一起,用心力一起回向來幫助她,唯有這股力量才能轉她的業。

於是目犍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用最虔誠的心來供養僧寶,之後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同心為他母親祝福,因為每個人平時勤於修行,福德具足,這股福慧、歡喜凝聚的加持力量確實非常大。就在當天晚上初夜時分,尊者於定中見到母親脫離餓鬼得生天道。於出定後趕快去向佛陀禮謝,也向所有的比丘頂禮。

Monday 25 July 2022

【求解脫的鬼】


【求解脫的鬼】

在佛教中有一段故事——有一位高僧行腳於各個寺院、去禮拜參訪。有一回,他來到瓦觀寺掛單,在寺中禮拜《法華經》;同時,也在那兒研究法華的道理。
有一天,在半夜時分,他忽然肚子不舒服到廁所去,剛走到廁所門口,卻見一個鬼站在外面。高僧一到,鬼立刻五體投地頂禮跪拜,高僧就問鬼說:“你為什麼守在廁所門外,看你那麼虔誠,為什麼會墮入鬼身呢?”
鬼就跪在地上悲泣地說:“過去生我也曾出家,當時在寺院中,掌過香燈、知客等執事,在那期間,不小心犯了戒律,所以死後就墮落做噉糞鬼。我知道大法師您的德行很高,唯有以您的德,才能超拔我。”
這位法師就問:“你到底做了什麼事?”鬼說:“我自己也不清楚,我一定是犯了戒律,所以才會受業報,但是不知犯了哪條罪?”法師就說:“不管犯了哪條罪,都是從身口意三業所造;你是否曾犯殺、盜、淫?”
那個鬼說:“沒有啊,我出家以後,身沒有犯殺、盜、淫。”法師就又問:“你是不是犯了口業?妄言、绮語、兩舌、惡口?”
鬼想了想說:“妄言倒是沒犯;惡口就難免了;兩舌呢?也是難得清淨;绮語也不敢說完全沒有。”法師再問:“在心意方面,是否犯貪、瞋、癡?”
鬼想了想就說:“很有可能是貪心,這就是我的毛病,以前做香燈、知客的時候,難免要面對很多人,在這當中,我有時會生起不清淨心;貪了香油的供養,也貪圖供奉的金錢,這個‘貪’可能是我最大的罪:‘瞋’也沒辦法控制:‘癡念’也有,因為我智慧未開,時時心中都有煩惱,我想我的業可能是犯在口業和意業。”
他真心誠意要改過,就向法師說:“我知道錯了,請法師代我做功德。”他說:“在柿子樹的下面,有三千錢在那兒,希望您請人掘出柿子樹的樹根,拿出埋在那裡的錢,請為我做好事、超拔我的苦難。”
法師等到天亮時,就邀幾個人帶著鋤頭,到柿子樹下挖掘,果真挖出一個甕,裡面有三千錢。法師就用那三千錢為他寫了一部《法華經》,剩下的錢全部拿去救濟貧困。過了一星期後,那個鬼又來到法師的寮房,向他頂禮答謝說:“我的業已經轉了,比過去好很多,以後我還會努力精進再精進,希望能脫離鬼身,將來回歸人道,好好修行。”禮拜之後,鬼就消失了。
生命的過程多麼奧妙,而凡夫卻往往無法了解。當我們造福時,可以得到多少福報?造惡時,又將承受什麼樣的報應?學佛就是要活得明明朗朗,了解為善作福,以後所有的善果都是自享的;為非作歹,一切的業也都必須自己承擔,這就是修行所應了解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

Saturday 16 July 2022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不被自己障礙住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不被自己障礙住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因此我們任何起心動念或舉手投足,可以說都是在造業。 

人不可能不造業,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因為一旦有了業障,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 

所謂造成障礙,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造成他人的困擾、自己的麻煩;也就是說,因為你的緣故,造成別人或自己時間、能力、財力等的損失,以致於讓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那就是障礙了。 

而且你造成別人的損失、傷害,對方可能就會來討回公道、要求補償,他們就像是你的「債權人」,而你就是一個欠債的人。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又經常讓很多人受到傷害,這麼一來,你自己就會常常遇到障礙, 這些就成了你的業障。 

如何不讓自己產生業障呢?只要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能有益於人,也有益於己,就不會造成障礙。 

可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很自私,都只想到對自己有利,而不管別人如何。這自私的我其實是非常愚蠢的,還以為讓別人受損失就是佔便宜,殊不知這些行為雖然暫時利益了自己,可是往長遠來看,卻是對自己不利的。這種自私又自我的行為,不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團體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丟到別人那裡,只管自己的環境乾淨就好。短時間內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時間一久,隔壁傳來的臭氣,同樣也會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環境。而且,我把垃圾丟給別人,別人也會把垃圾丟到我這裡,互相製造干擾、敵對,結果更是得不償失,反受其害。所以這種愚蠢的我、自私的我,是我們要解脫、要放下的。 

但是當我們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後,同時也要提起「功德的我」,所謂功德的我,是指大公無私、為他不為己的我。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沒得到任何益處,其實,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不自私反而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幫助一切眾生,讓他人得到利益,同時自己也獲得心靈的安寧,這是「大我」的境界。如果再更進一個層次,那就是「無我」。佛法所說「無我」的意思,是指對於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計較。也就是說,我付出一切幫助所有人,可是心中不求回饋,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事,做過之後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說,心中沒有牽掛,這便是無我。 

這就好像佛菩薩以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是用清淨的、無染的、無條件的愛心來幫助所有的人。佛菩薩因為永遠為眾生的利益著想,所以不會再製造任何障礙,因為沒有障礙,所以佛菩薩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不僅在這個世界上,在十方三世無窮的時間、無窮的空間之中也處處都在、時時都在。 

佛菩薩以智慧處理事的業是「慧業」,以慈悲幫助人的業是「福業」,雖然都是業,但是這種業不會製造障礙,是能成長我們的功德,讓我們左右逢源。像這種使我們處處都能夠自在的「慧業」和「福業」,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是人人都能夠學會的。 

摘自- 聖嚴法師《從心溝通》

Sunday 10 July 2022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因為它生長於污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蓬、蓮子,蓮瓣、蓮蓬可觀賞,蓮子可食用;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這都是蓮花所表徵的美德。所以,比喻從煩惱得到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的。

三界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則是以蓮花而化身,因此,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對於聖人而言,是無形的,顯現於凡夫之前,便以人間所熟悉的形象來表現。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中的聖賢,都是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臺之上,是代表著他們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
◇《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05-03《學佛群疑》p. 0232
◇感恩常鐸法師慈悲分享攝影作品

Wednesday 6 July 2022

【佛學常識】香腳香灰該如何清理?


【佛學常識】香腳香灰該如何清理?

平日我們早晚誠心上香拜佛,日積月累,香爐里的香灰和香腳會越積越厚。

上香是為了供養三寶,通過佛香表達對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至誠敬意,並向佛菩薩祈願。堅持上香,佛菩薩定會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得償所願,廣積福報與功德。

如果把香爐灰和香腳隨意處理,會減損功德,決不可亂作。

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才得法呢?

包裝

香爐里的香灰與香不宜過滿,我們把香灰倒出來,一定要拿乾淨的容器裝放,最好是盒子一類的東西,如果沒有的話拿乾淨的袋子亦可。包裝好後應作密封處理,保證香灰與香腳不漏出來。

贈予

包裝好後,最好可以贈送給寺廟,誠心念誦「南無阿彌陀佛」,然後把香灰放在大香爐里,繼續供佛積功德,帶給後面上香拜佛的師兄們一點小小的幫助。

香腳則可放進寶盆中焚化,把灰燼作香灰處理即可。

歸土

我們可以把香灰埋在乾淨的泥土里,挖深一點埋,塵歸塵,土歸土,為生物提供養分生長繁盛,正是因果報應,必得善果。

我們可以把香灰放在流水里,隨緣飄散。

處置

對於在都市裡的師兄們,如果真的沒辦法處置香灰與香腳,則可以在包裝好後放在垃圾桶里。

處置完後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三遍。

Saturday 2 July 2022

What are the Five Precepts?


What are the Five Precepts?

The Five Precepts are recommendations given by the Buddha, proposed to be lived by one who wishes to lead a peaceful life while contributing to the happiness of family and society. The Five Precepts are voluntarily observed. They are not “commandments” that have to be abided by without question. They form the basis of universal morality in the Moral Conduct aspect of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as the foundation of practising the Buddhist path.

The Five Precepts are usually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form:
1. To refrain from killing
2. To refrain from taking that which is not given
3. To refrain from sexual misconduct
4. To refrain from telling lies
5. To refrain from taking intoxicants

─ Excerpted from Be a Lamp Upon Yourself

Tuesday 21 June 2022

要懂得淡化情绪 (聖嚴法师)


聖嚴法師 --
要怎麼淡化情緒?其實只要轉變觀念,情緒就消失了。容易激動、發脾氣,通常是因為在觀念上與自己有衝突,所以沒辦法控制、壓抑情緒,這就需要自己努力去克服。
另外一種是工作太疲倦。因為工作疲勞,回家以後已經很累很煩了,這時若看到家裡很亂、孩子又吵,很容易就會失去控制而發脾氣。事實上,發脾氣是因為自己在這種狀況下很痛苦,卻又找不到方式來化解。
針對不同的原因,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不宜讓它爆炸,也不宜過度壓抑,而是要消化它。至於消化情緒的方法,可以跟醫生談談,或者和信任的朋友通個電話、聊聊天,或見面傾吐一下,這樣自己的心裡會舒服一些。
因此,在有情緒的時候,不要爆發出來,最好是想辦法化解。

念佛應該有時間就念,還是固定時間念?


念佛應該有時間就念,還是固定時間念?

居士問:
師父好,弟子為了節省時間念佛,每天不論幹什麼事,比如做家務、上班路上,想起來就念佛。有時和別人說話時,心裡也念。

每天有時多,有時少,只是念的時候心裡不自主想別的事情,不知道這樣如法嗎?還是我應該固定時間打坐念佛呢?

宏海法師開示

能夠隨時隨地的念佛念起來還是不錯的,但是你這樣屬於散心(念佛),長期散心(念佛)可能(也)能練點功夫,但是效果不大。

我建議你每天早上做一個「朝晨十念法」(的功課),就是慈雲懺主的念十口氣的那個法,固定的用最真誠、最清靜的心,(念得)質量要高。
然後平常的散念也不要費,你念起來哪怕打妄想也繼續,念著念著,主要的功夫要在信願上著手,要生真信切願,常要溫習一下淨土的經典、阿彌陀佛的願力,這樣的話勁兒會升起來的,(心)散的時候就會少。

至於說每天要不要專門念,那當然好啦,有專門的時間靜坐下來,端身正坐念,那是功夫最容易得力的。

Friday 17 June 2022

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痛


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痛

請你務必堅定對三寶的信心,憑借這種信心,你一定能邁過生命中的這道坎。人的一生中有順境也會有逆境,然而無論何種際遇,如果能轉為道用,透過它認識生命的本質,就都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能在痛苦磨難中體味本心、保持喜悅平靜心態的人,是真正的修行人。

相信這突如其來的病痛,能幫你成為一位了不起的修行人!

我們常說諸受是苦,但若非親身遭遇變故痛苦,一般人是很難深刻瞭解苦的深義的。

然而與你比起來,畜生道、地獄道,甚至人道的很多眾生都在遭受比你大得多的痛苦,而且你是幸運的。

在難得的人身中,你得聞佛法,對佛生信,有上師三寶護佑,內心也樂觀充實,因此你應對他們生起真切的慈悲心,發願以身代受他們的痛苦,把你法喜充滿的心的功德迴向給他們,願他們早得解脫安樂。

這樣,你的病痛就不再是被動承受的一個苦難,而是令你生起真實菩提心的如意寶。你將不會白白受苦,病痛本身變得有意義。

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學治療,佛菩薩會以各種形象救度眾生於苦難佈畏中。醫生、醫藥都可能是佛菩薩的化現,治療過程也是佛菩薩加持的過程。

一般人面對巨大的病痛,往往會怨天尤人,或焦躁恐慌,或心灰意冷,但是好的學佛人因為懂得因果,懂得承擔和化解,所以更能以一顆堅強而平淡的心去面對。

必須承受的,就勇敢地去承受;能夠轉化的,就努力去轉化。

這種時候,名利等等都無能為力,佛法能引導你走出痛苦,得到安樂。堅信這一點!

----摘自上師希阿榮博堪布對病中道友的開示

Wednesday 15 June 2022

懺悔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

懺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過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通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知過當改,所以懺悔的修行,比任何法門都重要。正因為自己還是凡夫,隨時隨地會犯錯誤,所以不但要隨時隨地懺悔,並且要定式定期懺悔。懺悔雖不必拘泥一定的形式,但是犯了重大過失的懺悔,必須面對當事人或幾個與你共同生活的人求懺悔;小過失的懺悔,則是對自己的良心自責即可。

能知懺悔,則能把犯罪的負擔和壓力減輕,甚至可以擺下,這是使內心安樂最好的辦法。所以要常念著:「小心勿犯罪,犯罪要懺悔,懺悔得安樂。」即使非佛教徙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幫助自己。懺悔以後不致馬上再犯,即使尚會犯罪,犯罪的機率應當會越來越少,人格便越來越健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