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August 2020

[佛教故事] 名利竟如何?

 [佛教故事] 名利竟如何? 作者:法雲法師

有一則故事說:從前有一位酷愛音樂的國王,派人去請一位著名音樂家來皇宮演奏,並對音樂家許諾:將送給他名貴的珠寶。
音樂家聽了,喜不自勝,趕快前往宮廷,使出渾身解數,非常賣力地演奏,那悅耳的音樂,真令人陶醉,國王欣賞得不亦樂乎。可是演出結束便沒有下文,珠寶也不見,音樂家忍不住提出諮詢:大王是否應該實行諾言?
國王回答說:「聽你的音樂並沒使我得到什麼,只是悅耳,使我歡喜,我說給你珠寶,也是使你歡喜,你給我歡喜,我給你歡喜,如是而已。」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你仔細想想,能否體會到裡面甚深的含意。
世事無常,時光變遷,人們所拚命追求的,所擁有的,是否永恆不變,常住而真實的東西?
實際上,世間一切皆因緣和合而生,許多事項皆集合名詞而已,比如房子,即磚瓦木石等條件集合所生,且世間一切名位頭銜僅僅掛名罷了,不管什麼人們所醉心的董事長、總經理、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等等,無不掛名而已,因為世間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隨因緣轉動,因緣盡散,一切都要消失。
可是世人卻往往被虛名物慾所累,鄭板橋經幾十年宦海沉浮才逐漸了悟:「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雨幾晴和,愁雨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
我們學佛,常講「破執」,即使破除「自我為中心」的執著,遠離相對境界,洗去心中的垢染,還我原本的清淨。
生命的意義潛隱在各種事物之中,古人云:「草色花香,遊人賞其真趣。桃開梅謝,達士悟其無常。」
那麼為什麼不去透視人生,解脫名韁利鎖的束縛,撥開迷雲欲霧,而喚起心中的陽光?

Saturday 29 August 2020

《佛陀勸孝的偈語》

 

《佛陀勸孝的偈語》
一天早晨,正當佛陀著衣持缽進入舍衛城乞食時,有一位年老的婆羅門也手持枴杖,挨家挨戶的乞食。
佛陀問婆羅門:“你已經很老了,為什麼還要手執枴杖,挨家挨戶去乞食呢?”
婆羅門告訴佛陀:“我有七個兒子,這幾年來,我一一為他們娶妻,並且把財產平均分配給他們。現在我已經身無分文,因此被兒子們趕了出來,無法過生活,只得挨家挨戶行乞。”
佛陀告訴婆羅門:“我現在要為你說一首偈語,你能受持讀誦,並且返回婆羅門眾中為兒子們宣說嗎?”
婆羅門說:“我能受持讀誦偈語,佛陀!”
佛陀便為他宣說偈語:
生子太歡喜,為之聚財寶,
各為娶妻子,而便驅棄我。
此等無孝慈,口言為父母,
如彼羅剎子,垂死驅棄我,
譬如馬槽櫪,滿中置谷麥,
少馬無敬讓,驅蹋於老者。
此子亦如是,無有愛敬心,
棄我使行乞,不如杖愛我。
我今捉此杖,禦狗及羊馬,
行則佐我力,闇夜為我伴,
指水知深淺,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聞,是杖愛念我。
意思是說,當年我生了兒子心裡非常歡喜,為他們苦心積聚財富和珍寶,又為兒子娶得嬌妻,但是他們最後竟然驅趕我,拋棄我。那些沒有孝心和慈仁的兒子,只會嘴巴高掛著為父母設想的甜言蜜語,其實卻像羅剎鬼的兒子,殘忍得不理會垂死的父母。他們竟然驅趕我,拋棄我,譬如養馬的槽裡堆滿了谷麥等食物,那些少壯的馬不但沒有絲毫的敬讓,還驅踐老馬,這兒子也是如此,沒有絲毫的愛敬心,居然拋棄我,使我淪落於街頭行乞,不如枴杖能愛我。我扶著枴杖,還可以用來防範兇惡的狗和駕馭羊馬;當我走路時,枴杖能助我一臂之力;黑夜裡,枴杖能做我的伴侶;遇到水澤時,枴杖可以用來探知深淺;當我坐著時,枴杖可以幫助我站起來。枴杖有這麼多的好處,使我受益匪淺,所以它真是比兒子還愛我。
婆羅門把這首偈語背誦熟悉以後,就返回婆羅門大眾聚會的地方,當著七個兒子的面,誦出這首偈語。七個兒子聽後,慚愧不已,紛紛過來擁抱父親,迎請父親回家,為他沐浴盥洗,並換上好的衣服,從此孝順恭敬。
婆羅門萬分感激佛陀的恩德,尊奉佛陀為老師,並供養佛陀上好衣服。
轉載:佛弟子文庫

Learn to appreciate and treasure your life

A monk had saved a young man from dying.
The young man said," Master, no use saving me today. When you leave me, I will still kill myself tomorrow."
So the monk asked, " Have you paid up your debts in this life time?"
" Even I am poor, I owe no one any money. How can you say I am in debt?"
The monk smiled at him and said, " Young man, who gives you this body of yours, your parents right? So you owe this debt to your parents. Who produce food and clothing to you? You owe these people debts. Who gives you your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Your teachers. Hence you can see in this life time you have owed so much debts that you have not paid yet. So how can you die now?"
" So... what am I going to do now, master?"
" Learn to appreciate and treasure your life. Be grateful to people who have provided you with things and knowledge that keep you going on in this life time."

 

Friday 28 August 2020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種福先從家人種起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種福先從家人種起

種福要先從家庭種起,然後再種到外面,不要專門在外邊種福,而忘了自己的家人。
因為家庭和睦是人生的一大福氣,只有夫妻兩人的小家庭,如果誰也不理誰,日子就很難過了;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如果彼此間口角不斷,家中便不得安寧。貧賤夫妻不一定百事哀的,貧賤而能夠和樂,就可以安貧樂道。
不管環境再怎麼糟糕,夫妻兩人還是不分你我一條心,這種和樂就最大的幸福。 照顧家人,不是指兩個人一天到晚黏在一起看電視,而是要讓家人感覺溫馨、受到尊重,對家產生安全感,這就是與家人結緣、對家人種福。

[修行是在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 何謂修行 - 聖嚴法師

[修行是在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
何謂修行 - 聖嚴法師

很多人以為吃素唸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所以,上述如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梵唄唱得很好,誦經持咒都很熟練,這樣固然很好,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工夫。所謂:「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知道方法、熟悉方法,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之間,還是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工夫,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
我們要轉變行為和觀念,就是把貪、瞋、癡、慢、疑這些毛病改正過來。與人相處的時候,除了要用慈悲心、包容、寬恕別人的錯誤;同時,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成果奉獻給眾人,隨時隨地能運用理性和智慧,解決各種煩惱。所以,一個修行深厚的人,非但對自己有利益,他的行為舉止也一定能嘉惠他人。
曾經有一位太太來向我求助,她的先生吃喝嫖賭樣樣來,一回家就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連小孩子都怕看到爸爸回來。我問她想不想離婚?她說她希望還有機會挽回婚姻和家庭。我建議她至心誠懇的念二十萬遍〈準提咒〉,可能會有轉機。結果,她的先生還是和往常一樣,一點也沒變,反倒是她改變了。
她說,誦二十萬遍〈準提咒〉之後,讓她的心安定下來,心一安定,慈悲心和智慧心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了。她不再整天埋怨先生,也不怨嘆自己命運不好、遇人不淑;她全心全意撫養三個孩子,還教導孩子要同情爸爸的不知悔改、愚癡可憐。因此,她的先生每次喝得醉醺醺回來,她跟孩子不再躲得遠遠的,也不吵架,他們噓寒問暖、發自心底的關心他。漸漸的,她的先生回來也不好意思吵鬧了,家裡的氣氛也就慢慢改善了。
所以,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這就是修行。

 

遭受痛苦,都是過去的惡因 ~ 達真堪布

 遭受痛苦,都是過去的惡因 - 達真堪布

我們現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是過去世中種下的惡因,結的惡緣。現在學佛了,就要斷除這些,發誓再也不結惡緣,再也不種惡因了。有的人可能會想:「我也不想種惡因、結惡緣,但是別人總找我麻煩。」但你要管好自己的心。善惡在心裡,不在表面上。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你發心清淨了,你心地善良了,你種下的就是善因,結下的就是善緣。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因為你可以把握自己的心,可以調整自己的心。你無法掌握別的事情,但是怎樣發心是自己的事,誰也無法操縱你的心。任何時候都能發善心、存善念,你就結善緣、種善根了,將來感受的就是善果。
為什麼說佛教不是宗教?因為佛教講的是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痛苦,是自己給自己製造快樂。若是一切都能轉為道用,一切都能觀為清淨,你就給自己製造快樂了。
比如說今天不太順心,不太如意了,這也是一個對境,必須要經歷這些,這也是財富啊!這次你沒有把握住,下次就可以把握住了。比如說今天身體不舒服了,這是生病著魔,還是祛病祛魔,就看你的心態。如果你認為自己是著魔了、生病了,那確實是著魔了、生病了;如果你覺得這是祛病、消業,這就是祛病、消業。為什麼佛講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己的心。你怎麼看它,它就是怎樣的。
今天有人來欺騙你、傷害你,好啊!這是在了緣還債,不然你怎麼解脫,怎麼了生死呢?這肯定也是你過去世中欠他的。佛講,因果是不虛的,如是因,如是果。這樣就想通了。解開了疑惑,擺脫了痛苦,這本身就是解脫,就是成就!我們要解脫什麼?就是要解脫煩惱,解脫痛苦。解脫不是要換城市,不是要搬家,而是當下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

Thursday 27 August 2020

《素食中的天然補藥》

 

《素食中的天然補藥》
老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如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藥片來緩解,那不如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下面幾種食物。有些食物不僅有健康保健的作用,甚至還可以治病,偶爾吃一次效果不明顯,長期吃一定會有效。
1、天然“白人參”——山藥
山藥的保健功效是很多藥材都沒法代替的,向來有“白人參”之稱,具有補肺、健脾作用,能益腎填精。中醫把山藥稱為上品之藥。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山藥性平,味甘,最佳吃法: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還可以做湯喝或者炒菜。
2、天然助眠藥——香蕉
香蕉實際上就是包著果皮的“安眠藥”,除了能平穩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它還含有鎂離子,而鎂離子能夠使肌肉放鬆,起到安眠的作用。睡前吃香蕉不會引起發胖,因為它卡路里低,且食物纖維含量豐富,可以促進排便。另外,香蕉能增加大腦中使人愉悅的5-羥色胺物質的含量,能幫助多愁善感的人驅散悲觀、煩躁的情緒,保持快樂的心情。
3、天然止痛藥——生薑
生活中,很多人深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專家表示,生薑就是一種“天然止痛藥”,具有鎮痛功效,且不會帶來任何副作用。生薑能阻止疼痛訊息傳到中樞神經系統,減少疼痛感,還可輔助治療風濕和關節炎,每天1/4茶匙就可緩解肌肉疼痛,生薑吃法多樣,可入菜也可泡茶。
4、天然降脂藥——山楂
山楂是很好的降血脂食品,可以入菜,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山楂幹泡水喝。山楂裡面含有三萜類和黃酮類成分,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山楂的維生素C,具有減肥降脂的作用。所以山楂是高脂血症患者食用的佳品。對抑制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都有好的療效。
5、天然重金屬解毒藥——火龍果
火龍果營養豐富,功用獨特,對人體健康有絕佳的功效。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白蛋白是具黏性、膠質性的物質,對重金屬中毒具有解毒的功效。
6、天然助消化藥——菠蘿
菠蘿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質分解酵素能夠幫助分解蛋白質,所以其有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
7、天然瀉藥——西梅乾
便秘是困擾很多人的難言之隱,西梅干緩解便秘的效果最好,因為它含有的山梨糖醇是一種天然“瀉藥”。西梅干富含鈣、鉀等礦物質,還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胃腸蠕動,在通過腸道時能保持水分,對排泄物起到軟化濕潤的作用,從而緩解便秘。
8、天然胃藥——高麗菜
高麗菜(蓮白,包心菜),富含膳食纖維,又稱“廚房的天然胃藥”,對於長期飽受腸胃疼痛潰瘍所苦的人而言,不妨添一道高麗菜,由於高麗菜含有保護胃腸黏膜的物質,搭配食用,不易引起胃部的不適,一般蔬菜中比較缺乏的蛋白質、脂肪和醣類,高麗菜都不缺,對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可以有效的預防改善。
9、天然感冒藥——檸檬
檸檬中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感冒時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C確實可以改善症狀。用新鮮檸檬切薄片,再放些鹽巴,衝入熱開水泡來喝,中醫師表示這樣的熱咸檸檬茶會是天然感冒藥,能順氣化痰、消除疲勞,喝起來不會太酸捎帶些鹹味,其實就有點市面某種用泡的成藥一般。
10、天然皮膚藥——甘菊
甘菊有“植物的醫師”的美譽,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溫和清涼,能夠起到抗過敏的作用,在歐洲含有洋甘菊和金盞花成分的某種舒緩滋潤霜被譽為“天然激素” ,特別是對過敏,濕疹皮炎和乾燥泛紅的皮膚,有著絕佳的療效(請遵醫囑哦)。
11、天然維生素——草莓
草莓營養豐富,果肉中糖、蛋白質、維生素C的含量比蘋果、葡萄高7到10倍。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外,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吃之前要經過耐心清洗,用鹽水浸泡5-10分鐘,最後再用涼開水浸泡1-2分鐘。
12、天然抗衰老藥——葡萄
葡萄最健康的吃法是不剝皮、不吐子。葡萄皮和葡萄子比葡萄肉更有營養。葡萄子中含量豐富的增強免疫、延緩衰老物質,進入人體後有85%被吸收利用。
13、天然美白藥——白蘿蔔
中醫認為,白蘿蔔可“利五臟、令人白淨肌肉”。白蘿蔔之所以具有這種功能,是由於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為抗氧化劑,能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褐質沉積,因此,常食白蘿蔔可使皮膚白淨細膩。
~網絡轉載

Wednesday 26 August 2020

聖嚴法師《四弘誓願講記》

有人問我:「皈依很多年了,仍不知要如何修行,該怎麼辦?」
我說:「修行是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想的不想,……。」
他的這個問題是許多人都會有的。如果知道是不應該說的話,但卻說了;知道是不應做的事,還是做了;這樣的情形,是意志薄弱,更應該修行。而且可以用修行的時間,減少做不應做的事、說不應說的話的機會,譬如諸位來農禪寺,聽經聞法、念佛打坐,至少這段時間,不會惡口罵人、不會賭博、不會和人發生衝突而造身、口二業。
他又問:「不該做的事是不會做,不應該說的話我不會說,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教自己不想不該想的事?」
另外也有居士問:「心裡一面念佛、聽佛號,一面又觀想著佛的相好、佛的功德,這樣,豈不也是散亂心嗎?」
我說:「對,這樣的心,不只一用,是二用,甚至三用、四用。手掐念珠數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耳聽阿彌陀佛,心想佛的相好,至少四用。但能夠促使心念沒有時間、空間在聲色犬馬上打妄想,已算是修行了。」這便是用修行的方法,抑制妄念的心,免造意業。
不過念佛若只迴向妻賢子孝、富貴長壽、健康幸福,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依舊是在修行人天的階段,尚未產生出離心,基本上就是煩惱執著。
聖嚴法師《四弘誓願講記》

 

Tuesday 25 August 2020

夢參老和尚:教你廣修供養,功德​無量

 

夢參老和尚:教你廣修供養,功德​無量

 我們要念經、要修行的時候,就得要供香、供花、供燈、供塗(即香油塗身),有好多要供養。但是,你沒有,就量你的力量所及,要是都沒有了,你合起掌來供養,你念幾句頌,或是「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都算報佛恩,都算供養。
  我們拜懺的時候,觀想「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憶念供養,這是《華嚴經》裡面普賢十大願王的第三大願,供養一切諸佛,廣修供養。這種供養不只是一束花、兩束花,盡虛空供養,全是花了,全是香了。
  還有,你要是穿新衣服,你先把新衣服供佛再穿;或吃好東西,先供供佛再吃。一切事物,給小孩玩的好玩具,也先供供佛,之後再給小孩玩,一切都供養。
  你到過超級市場沒有?你只要走過的,不論美國也好,加拿大、法國、歐洲,哪一個國家它的超級市場你走過的,你都可以憶念做供養。你感覺很多了,這都是很少。如果你學過《華嚴經》,把極樂世界作供養,把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把十方法界一切請去供養,就看你心量大小,這個供養是不可思議的。
  還有在十大願王裡頭講的,一切供養,法供養為最。如果法供養觀想不起來,念《金剛經》也可以,念《彌陀經》也可以,隨便你記得哪部經的四句話,都可以做供養。
  你看十大願王是禮佛、贊佛、供養佛,這三大願絕對是前後相連接的。我們一見到佛像先磕頭,磕頭了,這叫禮;禮完了就贊嘆,贊嘆佛,你隨便說四句,自己想不起來了,就是念著佛經上所說的四句偈也可以;之後,再去做供養,就這麼供養。這三大願是前後相續的,絕對是這樣的,哪部經都這樣說。

Monday 24 August 2020

印光大法师 十念法 摘要

 


“ Don’t take the feeling that you are being rational as proof that you are .” - Ajahn Jayasaro

 


如何念佛、持咒 把心收攝住

如何念佛、持咒 把心收攝住

持咒與念佛,是自修方法中最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方法。若能全心繫於咒語或佛號聲中,也能達到收攝身心、安定身心的效果。
不論持咒或念佛,都強調要用『心』念,如果念時,偶有妄念紛飛,不要氣餒或中斷,只要告訴自己回到佛號或咒語聲中就好。也可以發願達到某一計數目標,促使自己更精進念佛,並藉由念珠或計數器來幫助計算,都是自我鼓勵的好方法。
念佛時,可採取稱念佛菩薩全名及四字佛號交替念誦。持咒則是反覆誦念同一組咒語,由於『咒』是用特定音符和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特定佛菩薩尊稱和力量,因此即使無法從字面上了解咒句的意思,但只要相信每一句都代表佛菩薩普度眾生的願力,一再誠心持念,便會感通諸佛菩薩本誓願力,產生慈悲心,增長智慧力。
◎摘自-人生雜誌239期

 

Sunday 23 August 2020

持著感恩的心 (佛教故事)

 

持著感恩的心 (佛教故事)

佛陀在舍衛國時,當地有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年紀才二十齣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連醫學也很精深,但是,學得愈多他愈覺得不足,因此並不快樂,他發願要把天下各種技藝都學會。
這位年輕人就到處去拜師參學,他什麼都學,從穿衣開始學,乃至成為一位很好的裁縫師;飲食方面,他也成為很好的廚師,還有其他的技藝,別人不會的他也都會了,但是他仍然不知足、不快樂。
於是他又立志要遊學於天下,去探究百工技藝。因此,他離開舍衛國到處去參學。
他看到有人在做弓箭,雖然看來很簡單,但製作的人手藝非常精巧優美,三兩下就能把它彎成一把弓,而且每一支成品的尺寸大小都一樣,他看了覺得這樣的手藝自己也應該學會,有朝一日若有人來侵犯,自己也好有個防備。
他很用心地學,沒多久不但學得很精巧,而且手藝與師傅一樣精美,於是就離開該處。
接著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一塊木材可以雕上栩栩如生的龍鳳,他覺得這也是很好的手藝,於是又潛心學習,過了一段時日,他已學會一手雕刻的好手藝。
學成之後他又離開了,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覺得自己陸上的謀生技能,大都已經學會了,因此,他又拜師學造船,過了一段時間,造船的技術也學會了,前前後後總共遊歷了十六個國家,飽學了各項技藝。
回到舍衛國後,他生起貢高我慢之心,自認天下的百工技藝他已無所不能,所以他就貼出告示邀人來比賽,想藉此展現專長。
佛陀知道了就來到這位年輕人的住處,年輕人遠遠看到佛陀和幾位弟子到來,心裡覺得很奇怪,因為他看過各式各樣的人,連國王也見過了,可是從來不曾見過如此莊嚴法相的人,尤其是服裝和圓頂的樣子,心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他很好奇地走向佛陀,看到佛陀的莊嚴法相,內心很自然就被攝住了,不由自主地合掌走向佛陀並問:
請問您從何處來?不知您是什麼身分?從事何種行業?
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業自然興盛;靠林區的地方,雕刻業繁榮;近海之地,則造船業興旺。而我所從事的是,調心、調身的工藝。
年輕人聽了更覺得稀奇,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他樣樣都會,卻不曾聽過有什麼調心、調身的工藝!要從何調起呢?他請問佛陀:調心、調身有幾種方法呢?
佛陀說: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諦或者是四禪、三解脫,這些都是調心調身的功夫。
年輕人聽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麼?四諦六度又是什麼?何謂四禪三解脫?他樣樣很好奇。
佛陀就很慈祥地說:天下的米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做得完的,一定要互相幫助,時時抱著感恩、回饋眾生之心;若能時時感恩眾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夠具足五戒十善,然後深入四諦的道理,力行菩薩六度,廣結善緣,發揮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心,利益眾生。
年輕人聽了,心境豁然明朗清凈,那種境界真美,於是向佛陀請求皈依、出家。
這位弟子很精進,沒多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道,天下的事不是一個人做得完的,世間的米也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感恩的心,感恩天地萬物,若能如此,每一個人的心時時都是好心,時時都是歡喜心,面對外境的一切都變化,都能進退得宜,而想有美好的人生。

Friday 21 August 2020

七月吉祥月


 

佛教故事 ~ 依教奉行 捨去慳貪

 

佛教故事 ~ 依教奉行 捨去慳貪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說法時,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吵雜聲,佛陀就對阿難說:「你出去看看外面的聲音是怎麼回事?」阿難走到外面時,看到一位駝背、拄著拐杖的老人,一直要求守門人讓他進去見佛陀一面。
守門人告訴他:「佛陀現在正在講經,你老人家耳朵重聽,佛陀講經你聽不懂;而且你走路又不方便,進去會引起騷動。」老人說:「我的年紀這麼大,今天若見不到佛陀,以後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請你好心讓我進去見佛陀一面好嗎?」但是,守門人仍然不肯讓老人進去。
阿難聽了,便進去告訴佛陀這件事,佛陀慈悲地說:「趕快扶那位老人家進來。」於是,阿難很恭敬地扶老人來到佛陀的座前。老人見到佛陀時很高興,淚流滿面地一直向佛陀叩拜。佛陀問:「老人家,你今年幾歲了?」老人用顫抖的手比了兩指,說:「兩百歲了。」
佛陀說:「你年紀這麼大,找我有什麼事情呢?」老人說:「佛陀,我到底造了什麼業,為什麼讓我活這麼久?從小到現在,我一直過著貧苦且受盡折磨的生活。我真想解脫,但是生死事大,我不能自己改變命運。為什麼我的人生會這麼貧窮、坎坷呢?」
佛陀告訴他:「一切都是因緣。你過去生原本是一位富有的人,但卻視財如命。有窮人來向你乞討時,你總是吝於布施。所以,你這一生雖然長壽,生活卻受盡各種折磨。」老人聽了,很慚愧地說:「原來我過去生很慳貪,這一生才會如此貧窮、坎坷!我想請求佛陀收我為弟子,讓我盡此生好好懺悔、修行,來生能在年少時就能聽聞佛法。」
佛陀說:「修行當然不分老少,年輕人能修行,老人也能修行;從現在開始,你要發願捨去慳貪、培養喜舍之心,盡量廣結善緣。」老人說:「佛陀,我一定依教奉行。」於是,佛陀就讓那位兩百歲的老人出家,收他為弟子。

問: “娑婆訶” Svāhā 有哪六穜意思?

問: “娑婆訶” Svāhā 有哪六穜意思?
宣化上人答: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下列六種意思:
  一、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二、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必須要真信心;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父親有病,希望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沒有見了,希望見這個好朋友;你誦這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希望有個好朋友;那麼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得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
  三、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槃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若我念念這個咒“娑婆訶……娑婆訶……”啊!就圓寂了,念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麼意思?我知道人人都不願意死的。所以不是死了,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德無不寂”,你的功是圓滿的,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
  四、息災:災難休息了,就是沒有災難了。
  五、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
  六、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瞋心上、痴心上、慢心上、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麼降伏?就用寶劍手眼。你可以這樣講:
  你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瞋心的魔嗎?我把瞋心的魔給斬了;有痴心的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智慧劍,把這些天魔外道都降伏了。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自己的妄想;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來,也沒有辦法。
~~~~~~~~~~~~~~~~~~~~~~~~~~
來源: 禪心論壇

 

Wednesday 19 August 2020

【漢傳佛教孝道月-七月普渡的意義】 【🌹報父母恩咒🌹】海濤法師

 

【漢傳佛教孝道月-七月普渡的意義】
【報父母恩咒】海濤法師
<< 十跪父母恩 >>
受道教中元普度開鬼門的想法影響,一般人認為「七月」是諸事不宜、不吉祥的月份。
在佛門裡,七月十五日卻是「佛歡喜日」,這是源於佛世時,每年雨季來臨,僧眾不外出托缽,精進用功,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在七月十五日圓滿這天,所有僧眾向佛陀報告修行體悟,佛陀非常歡喜,因此稱「佛歡喜日」。
此外,在這個月中,信徒發心布施供養、法師應供、民間祭祀祖先、感恩父母。
七月的意義很多,以下四點說明:
第一、七月是僧伽自恣月:
《四分律》載:
「解夏之日,僧眾集會,自恣懺悔以得清淨,故為僧自恣日。」
佛世時,僧眾在每年四月到七月雨季時期結夏安居,專心修持,觀照身心,清淨身口意三業,這是養深積厚、自我沉潛修行的時期。
第二、七月是發心功德月:
經云:
「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出家眾仰仗修行,進德修業;在家信眾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長。
也由於信徒布施道糧,供養有道、有學的出家人,讓他們沒有物資的缺乏,而能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居士於此因緣供僧,可謂護法護教的菩薩行。
第三、七月是報恩孝道月:
《盂蘭盆經》記載,
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度母親脫離餓鬼之苦,經佛陀教示,在僧自恣日設齋供僧,以此功德回施母親,脫離三途之苦,始有盂蘭盆會。
在家信眾以妙味飲食供養三寶,不但現世父母福樂享年,乃至能蒙無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
因此每年七月,寺院循例舉行盂蘭盆會,以追思父母及歷代宗親,令現世者增福延壽,往生者超生淨土。
第四、七月是生亡普度月:
「普度」即普施餓鬼諸種飲食。
佛經記載,阿難尊者一夜在靜處思惟,焰口惡鬼來告訴阿難,三日後即將命終,墮餓鬼道。
阿難大為驚怖,趕忙到佛陀座前祈求救度,佛陀教示,若能布施飲食予恆河沙數餓鬼等,非但不落此道,而且能延年益壽,遇事吉祥。
因此,在七月普度歷代祖先同時,擴而普施有情,為其說法、皈依、受戒,不再造業受苦,生亡兩利,成就菩提。
七月是一個善美的月份,佛門講「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在七月發心供僧,修諸福德,慎終追遠,感念親恩,這些不都是很美好嗎?甚至國際佛光會提倡七月是「孝道月」、「慈悲月」,為何要醜化七月,為了無稽之談,讓自己活得鬼影幢幢?
什麼是七月真正的意義?有以下四點。
第一、七月是僧伽自恣月。
第二、七月是發心功德月。
第三、七月是報恩孝道月。
第四、七月是生亡普度月。
【 報父母恩咒 】
( 南無.密利多.多婆曳.梭咍 )
南無阿彌陀佛
【報父母恩咒】海濤法師
<< 十跪父母恩 >>
學佛的人就是懂得孝順,所以每天念四十九遍報父母恩咒,可以回向給現世的父母增福增壽、過去七世的父母往生淨土、更可報答父母恩。
【 報父母恩咒 】
( 南無.密利多.多婆曳.梭咍 )
在佛經中言道:「盂蘭盆法會的緣起是發生在佛陀時代,目連尊者以天眼見母親亡故後墮到餓鬼道中受苦,目連想以神通力往饗母親,但所有食物一到母親手中便化成炭灰,清水也變成血水。眼看救母不成,便沉重的前去請示世尊:「世尊,有什麼妙法能使弟子的母親救離餓鬼的苦難呢?」
世尊面上流露出悲愍的慈光,回答道:「目連,你母親因為在生之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貪瞋邪見,所以受此果報,這不是你個人的力量可以救援,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每逢農曆七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在世父母延壽,去世及累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南無密利多 多婆曳 娑訶」
卍 南無阿彌陀佛 卍 _/|\_
【十跪父母恩 】
|一跪|
十月懷胎娘遭難,一朝落地娘心寬;
赤身無有一根線,問爹問娘要吃穿;
夜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濕處兒睡乾。
|二跪|
倘若有病請醫看,情願替孩把病擔;
東拜菩薩西拜仙,焚香抽籤求仙丹;
孩兒病情得好轉,父母方才展笑顏。
|三跪|
學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與水邊邊;
時時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牽;
會說會走三歲滿,學人說話父母歡。
|四跪|
八歲九歲送學堂,望兒發奮賽聖賢;
衣襪鞋帽都辦全,冬穿棉來夏穿單;
先生打兒娘心酸,拂袖掩面淚擦乾。
|五跪|
父母真情比海深,為孩花錢不心疼;
早起晚睡賺鈔票,自己不捨花分文;
莫讓孩兒差別人,恨把黃土變金銀。
|六跪|
兒女出門娘掛念,夢魂都在孩身邊;
常思常念常許願,望孩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見,東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
養兒養女一樣看,十七八歲結姻緣;
燒香問神求靈簽,力出盡來汗流乾;
花錢多少難算盡,為了兒女把賬欠。
|八跪|
成家立業兒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斷;
千辛萬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萬;
如若生兒娘不管,兒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
父母心係兒女身,操心操到病滿身;
滿頭青絲變白髮,臉起皺紋肢變形;
兒女回家笑常在,噓寒問暖忙炒菜。
|十跪|
父母年老得病患,誰請醫來藥誰煎;
二老能活幾多年,兒女團圓有幾天;
父母百年閉了眼,幾多兒女在身邊。

Tuesday 18 August 2020

Ajahn Jayasaro


 

守財奴的故事 - 慧律法師【慧律法師經典開示】

 

守財奴的故事
慧律法師【慧律法師經典開示】
諸位!沒有聽到佛法,跟諸位講:沒有一個人能夠覺悟,包括我在內。
我看到了一段故事,其實很有感觸,很有感觸。以前有一個守財奴,守財奴就是很慳吝,他把他的財產統統把它換成黃金,把他的財產換成黃金。可是,他家設備簡陋,設備簡陋,因此他就把這個黃金偷偷的搬運到離他家不是很遠,也不是很近的山上。
山上裡面有一個洞,有一個洞,那個地方很少人去,很少人去。這個守財奴每天時間一到,就偷偷的走······走到他所藏的這個洞窟裡面,有五百兩黃金,把他的財產全部都換,把他賺來的錢······他就每天都去看,啊!五百兩黃金,看了就很舒服!每天這樣看五百兩黃金:我很有錢!因為他常常去······引起一個小偷的注意。
有一天,這個小偷尾隨到他後面,而他自己不知道,他也一樣一如往常,這樣走······走到山洞。來看那一堆黃金,那一堆黃金五百兩,他看了······當然是埋起來,埋起來,表面上看不出來。他每次去的時候,就挖起來看一下,黃金閃閃發亮,很高興,又把它蓋起來,地上的石頭、灰塵,把它抹一抹,讓人家感覺這裡就像一般的山洞一樣。這個小偷等他離開以後,就跑進去那洞,把他的五百兩黃金全部都偷走,挖出來全部都偷走。這個守財奴,第二天也是按著時間要去看他的黃金。結果一進去洞裡面一看,哇!五百兩黃金統統不見了!
他內心裡面那個痛苦、謾罵,說:哪一個人沒有良心啊,把他的生命的······一生一世的財產全部都偷走!回去家裡鬱鬱寡歡,笑不出來,得重病!這村子裡面,村子裡面有一個長者,很有智慧,他說:你五百兩沒有消失啊!他說:真的嗎?他說;不相信,我帶你去看!
這個長著就帶著這個守財奴進去山洞,這個村裡面的長者很有智慧,就在一塊大石頭上面寫「五百兩黃金」,叫他看,每天都看。他說:啊?那是石頭啊!說:長者,長者!那個是石頭啊!
長者很有智慧,就跟他回答,說:你每天都來看黃金,跟看石頭沒有什麼兩樣啊!
長者就開示這個守財奴說:錢是要讓我們來運用的、錢是讓我們來運作的;來利益眾生的,來佈施行善的;來做有意義的、救人濟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