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9 August 2020

【漢傳佛教孝道月-七月普渡的意義】 【🌹報父母恩咒🌹】海濤法師

 

【漢傳佛教孝道月-七月普渡的意義】
【報父母恩咒】海濤法師
<< 十跪父母恩 >>
受道教中元普度開鬼門的想法影響,一般人認為「七月」是諸事不宜、不吉祥的月份。
在佛門裡,七月十五日卻是「佛歡喜日」,這是源於佛世時,每年雨季來臨,僧眾不外出托缽,精進用功,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在七月十五日圓滿這天,所有僧眾向佛陀報告修行體悟,佛陀非常歡喜,因此稱「佛歡喜日」。
此外,在這個月中,信徒發心布施供養、法師應供、民間祭祀祖先、感恩父母。
七月的意義很多,以下四點說明:
第一、七月是僧伽自恣月:
《四分律》載:
「解夏之日,僧眾集會,自恣懺悔以得清淨,故為僧自恣日。」
佛世時,僧眾在每年四月到七月雨季時期結夏安居,專心修持,觀照身心,清淨身口意三業,這是養深積厚、自我沉潛修行的時期。
第二、七月是發心功德月:
經云:
「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出家眾仰仗修行,進德修業;在家信眾以供僧功德,福慧增長。
也由於信徒布施道糧,供養有道、有學的出家人,讓他們沒有物資的缺乏,而能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居士於此因緣供僧,可謂護法護教的菩薩行。
第三、七月是報恩孝道月:
《盂蘭盆經》記載,
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度母親脫離餓鬼之苦,經佛陀教示,在僧自恣日設齋供僧,以此功德回施母親,脫離三途之苦,始有盂蘭盆會。
在家信眾以妙味飲食供養三寶,不但現世父母福樂享年,乃至能蒙無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
因此每年七月,寺院循例舉行盂蘭盆會,以追思父母及歷代宗親,令現世者增福延壽,往生者超生淨土。
第四、七月是生亡普度月:
「普度」即普施餓鬼諸種飲食。
佛經記載,阿難尊者一夜在靜處思惟,焰口惡鬼來告訴阿難,三日後即將命終,墮餓鬼道。
阿難大為驚怖,趕忙到佛陀座前祈求救度,佛陀教示,若能布施飲食予恆河沙數餓鬼等,非但不落此道,而且能延年益壽,遇事吉祥。
因此,在七月普度歷代祖先同時,擴而普施有情,為其說法、皈依、受戒,不再造業受苦,生亡兩利,成就菩提。
七月是一個善美的月份,佛門講「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在七月發心供僧,修諸福德,慎終追遠,感念親恩,這些不都是很美好嗎?甚至國際佛光會提倡七月是「孝道月」、「慈悲月」,為何要醜化七月,為了無稽之談,讓自己活得鬼影幢幢?
什麼是七月真正的意義?有以下四點。
第一、七月是僧伽自恣月。
第二、七月是發心功德月。
第三、七月是報恩孝道月。
第四、七月是生亡普度月。
【 報父母恩咒 】
( 南無.密利多.多婆曳.梭咍 )
南無阿彌陀佛
【報父母恩咒】海濤法師
<< 十跪父母恩 >>
學佛的人就是懂得孝順,所以每天念四十九遍報父母恩咒,可以回向給現世的父母增福增壽、過去七世的父母往生淨土、更可報答父母恩。
【 報父母恩咒 】
( 南無.密利多.多婆曳.梭咍 )
在佛經中言道:「盂蘭盆法會的緣起是發生在佛陀時代,目連尊者以天眼見母親亡故後墮到餓鬼道中受苦,目連想以神通力往饗母親,但所有食物一到母親手中便化成炭灰,清水也變成血水。眼看救母不成,便沉重的前去請示世尊:「世尊,有什麼妙法能使弟子的母親救離餓鬼的苦難呢?」
世尊面上流露出悲愍的慈光,回答道:「目連,你母親因為在生之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貪瞋邪見,所以受此果報,這不是你個人的力量可以救援,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每逢農曆七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報父母恩,在世父母延壽,去世及累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南無密利多 多婆曳 娑訶」
卍 南無阿彌陀佛 卍 _/|\_
【十跪父母恩 】
|一跪|
十月懷胎娘遭難,一朝落地娘心寬;
赤身無有一根線,問爹問娘要吃穿;
夜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濕處兒睡乾。
|二跪|
倘若有病請醫看,情願替孩把病擔;
東拜菩薩西拜仙,焚香抽籤求仙丹;
孩兒病情得好轉,父母方才展笑顏。
|三跪|
學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與水邊邊;
時時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牽;
會說會走三歲滿,學人說話父母歡。
|四跪|
八歲九歲送學堂,望兒發奮賽聖賢;
衣襪鞋帽都辦全,冬穿棉來夏穿單;
先生打兒娘心酸,拂袖掩面淚擦乾。
|五跪|
父母真情比海深,為孩花錢不心疼;
早起晚睡賺鈔票,自己不捨花分文;
莫讓孩兒差別人,恨把黃土變金銀。
|六跪|
兒女出門娘掛念,夢魂都在孩身邊;
常思常念常許願,望孩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見,東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
養兒養女一樣看,十七八歲結姻緣;
燒香問神求靈簽,力出盡來汗流乾;
花錢多少難算盡,為了兒女把賬欠。
|八跪|
成家立業兒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斷;
千辛萬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萬;
如若生兒娘不管,兒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
父母心係兒女身,操心操到病滿身;
滿頭青絲變白髮,臉起皺紋肢變形;
兒女回家笑常在,噓寒問暖忙炒菜。
|十跪|
父母年老得病患,誰請醫來藥誰煎;
二老能活幾多年,兒女團圓有幾天;
父母百年閉了眼,幾多兒女在身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