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则漫画参考《相应部犍度篇蕴相应第87经》,《杂阿含第1265经》。
Like the purity of a flower, offer the purity of your heart to everyone. Like the color of a flower, make good affinity with your good heart
Wednesday, 28 February 2018
Tuesday, 27 February 2018
今日教言
2018.2.27 | 今日教言🌻
作为一个修行人,要想修行成功,务必要聚合方方面面的因
——《入行论广解》
Monday, 26 February 2018
作自己心的主人 ~ <海 濤 法 師 ~ 福 德 日 記>
如果你想要獨立自主的話,先去學會如何主宰自己的心。一顆狂妄不羈,隨時跟著環境而轉的心,對我們實在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你為了別人的一句話就大發脾氣,或者飄飄欲仙,你的心其實是跟著別人的話走。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隨口說的話上面,實在是很愚蠢的事。這等於把自己的「自主權」付託給他人。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個人都成為你心的主人。
不受控制的心,其造作的結果將使我們產生負面的心態,進而製造許多不善的業,讓我們來世淪落到惡劣的環境。那樣的處境沒有多少思考的空間,只會使修行更加困難。
有些人執著於外在物欲的追求,卻失去了心的自由和安寧,實在是非常不值得的事!如果能善加控制自己的心念,這顆聽話的「好」心就可以幫我們很多忙,讓我們即使生活困頓,仍然能擁有自在的心情,享受人生中的閒情逸致。
唯有停止製造心靈垃圾,才能避免一大堆麻煩,帶給我們真正的喜悅。
要獲得安樂,就必須從心出發!
試著 作自己心的主人。把情緒放在口袋裡,讓自己的心空著。
心,是我們修行路上的重要伴侶,如何使心一路安穩且忠誠地陪伴我們,必須花時間訓練。禪修,就是一種鍛鍊心的極好方法。
一位修行「心」的人,就是一位實踐佛法的人。
<感恩 湛明 法師 慈悲 拍攝>
【海 濤 法 師 ~ 慈 悲 志 業】
Sunday, 25 February 2018
【吃素功德比佈施大百千萬倍】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
不食肉者,得幾所福?
佛告迦葉:
假使有人,象馬牛羊、琉璃珍寶瓔珞、國城妻子,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複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兩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複置是事,假使有能鑄金為人數百,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複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華寶蓋,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複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圖寶塔,簷簷相次,如稻麻竹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不食肉者,得幾所福?
佛告迦葉:
假使有人,象馬牛羊、琉璃珍寶瓔珞、國城妻子,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複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兩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複置是事,假使有能鑄金為人數百,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複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華寶蓋,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複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圖寶塔,簷簷相次,如稻麻竹葦,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節選自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十惡品》
Saturday, 24 February 2018
【佛教徒為何要齋天?為了學玉皇上帝的德行!】
經典故事📖
有一次,👹阿修羅王帶著軍隊攻打👑玉皇大帝,這一段故事在經典看得到,那個時候,玉帝被打得很慘,因為天上的軍隊不打仗的,一打仗當然輸,阿修羅的軍隊就從須彌山上去攻打忉利天宮,忉利天被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駕著一部十六隻馬的馬車逃命,進入一片叢林,阿修羅的軍隊就在後面追殺。叢林中有一些鳥窩擋在路中間,那時候玉帝叫馬夫停下車來。因為玉帝過去世發願,無論如何也不能殘殺生命,哪怕是一隻小鳥,寧可被阿修羅軍隊殺死,也不願意踏殺鳥兒,於是軍隊掉頭。一轉過頭以後,阿修羅軍隊想,玉皇大帝討到救兵了嗎?大家起了疑心,一遲疑,就在緊要關頭,阿修羅軍隊潰敗了。
各位,這也是守「不殺生戒」所產生的奇蹟!玉帝回到忉利天宮以後,又把忉利天建得更高,讓阿修羅軍隊不能攻擊。
所以很多人問,佛教徒為什麼要「齋天」?佛教徒「齋天」的意思,是對天帝的一種尊敬,希望他行使愛護老百姓的本願。玉皇大帝也好,上帝也好,都是佛陀最大的護法,希望他們護持佛法,完成世間淨化的責任。
我們今天大家拜天公、齋天,除了做我們該做的以外,還要學習 #玉皇大帝的七德行:
1.孝順父母。
2.尊敬師長。
3.講話柔軟。
4.不背後批評。
5.實話實說、講利益眾生的語言。
6.慷慨布施。
7.不動氣,不要生氣,盡量忍。
有一次,👹阿修羅王帶著軍隊攻打👑玉皇大帝,這一段故事在經典看得到,那個時候,玉帝被打得很慘,因為天上的軍隊不打仗的,一打仗當然輸,阿修羅的軍隊就從須彌山上去攻打忉利天宮,忉利天被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駕著一部十六隻馬的馬車逃命,進入一片叢林,阿修羅的軍隊就在後面追殺。叢林中有一些鳥窩擋在路中間,那時候玉帝叫馬夫停下車來。因為玉帝過去世發願,無論如何也不能殘殺生命,哪怕是一隻小鳥,寧可被阿修羅軍隊殺死,也不願意踏殺鳥兒,於是軍隊掉頭。一轉過頭以後,阿修羅軍隊想,玉皇大帝討到救兵了嗎?大家起了疑心,一遲疑,就在緊要關頭,阿修羅軍隊潰敗了。
各位,這也是守「不殺生戒」所產生的奇蹟!玉帝回到忉利天宮以後,又把忉利天建得更高,讓阿修羅軍隊不能攻擊。
所以很多人問,佛教徒為什麼要「齋天」?佛教徒「齋天」的意思,是對天帝的一種尊敬,希望他行使愛護老百姓的本願。玉皇大帝也好,上帝也好,都是佛陀最大的護法,希望他們護持佛法,完成世間淨化的責任。
我們今天大家拜天公、齋天,除了做我們該做的以外,還要學習 #玉皇大帝的七德行:
1.孝順父母。
2.尊敬師長。
3.講話柔軟。
4.不背後批評。
5.實話實說、講利益眾生的語言。
6.慷慨布施。
7.不動氣,不要生氣,盡量忍。
#海濤法師 台中護國寺開示
Thursday, 22 February 2018
業力的四個特徵
其一,業力說告訴我們,命運源於自力而非他力,是由自身行為決定的,而不是受神靈之類的外在力量支配。
其二,業力面前,人人平等。印度婆羅門教將人分為四種姓,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生來就有高貴和低賤的不同。但在佛法看來,生命起點雖有高下之別,但這一切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是由往昔業力所決定,而非天生就註定的。
其三,因為生命具有可塑性,所以前途是光明的。如果我們深信因果,就會努力止惡行善,使生命未來趣向光明。命運之舵就掌握在每個人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
其四,因果不虛,善惡有報。從因果角度來說,業不作不得,業作已不失。凡是未曾造作的業力,都不可能無中生有地招感果報。凡是已經造作的業力,只要未採取對治手段,都會招感果報,區別只是在於時間早晚。
文章来源:《地藏經》修學 (社團)
Wednesday, 21 February 2018
About Merits
Question: Why is it
that when
there is chanting or doing good in the name of another, that the person can
only receive one-seventh of the merits, while six-sevenths are received by the chanters or
practitioners
Answer: This is a natural law, as
realised and taught by the Buddha in the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Sutra (地藏经). As other examples,
that pregnancy takes 9 months, and that the speed of light is constant are also
laws of nature.
It is also perfectly natural and sensible that the ones putting
in efforts to create the merits surely receive the most merits. What you can do to benefit
others more is do more good in their names, for dedication. In a sense, the
beneficiary also has merits to deserve others’ creating of merits on his or her
behalf.
Source : thedailyenlightenment.com (posted by Shen Shi'an)
Tuesday, 20 February 2018
【佛教故事】不服氣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與當時一位禪師修行的法門不同,他看到禪師得到社會大眾的敬仰,甚至在說法時也完全以社會的形態來教育眾生,心中很不服氣。
有一天,禪師正在講經時,這位修行者很威風地從大眾中走到禪師面前說:「禪師,我知道很多人很敬仰你,但很遺憾現場卻有一個人不服你。」
禪師面帶笑容問道:「是誰呢?」
他回答:「就是我,我不服你!」
禪師說:「你是來與我辯論佛法的嗎?那就請你過來吧!」
這位修行人說:「好吧!過來就過來。」
禪師接著對他說:「請你到左邊來。」
他說:「要我到左邊就左邊吧!」
禪師又說:「啊!方向好像不太對,還是請到右邊來吧!」
這位修行人就說:「沒問題,我就過去吧!」
禪師接著說:「謝謝你,你已經服了我。」
諸位,這就是智慧啊!禪師不只叫動了他,而且還從這邊叫到那邊去。所以只要有這分定力、誠意與正念,自然就可以懾服一切眾生,凈化眾生的心。
Monday, 19 February 2018
有緣則生 無緣則滅
過去某個地方有一座寺廟,有一位法師在那裡講經,同時有一個曾經造了大罪業的人,聽完了經就去請問法師說:「我過去殺生害命,已經造了大罪業,該怎麼辦呢?」法師就教他:「你要真心流露,發心懺悔,現在還未結果,斷緣就可以。」
但是此人只知因與果,不明白緣的道理。法師就善巧方便,拿一包蒺藜給他,教他種在寺後空地的東西兩條小路邊,東邊種的蒺藜要撒石灰,不要澆水;西邊種的要天天澆水。法師又交代他每隔五天要赤足走一次,東邊走走西邊走走。此人頭一次東走走西走走,沒有什麼感覺。法師就再叫他西邊依然天天澆水,東邊依然不可以澆水。再隔五天亦是赤著足兩邊走走。
又隔了五天,忽然看到西邊蒺藜已經出牙。再五天看到芽已長了三寸,且開出黃花。又五星期後,在西邊赤足走時,就被蒺藜的刺,刺得不能走了。法師就問:「東邊呢?」那個人答:「不感覺什麼。」法師再說:「東西兩邊皆種蒺藜種子,為什麼東邊能走西邊不能走呢?」
這時他才恍然覺悟,原來東邊撒的是石灰,又不澆水,斷了緣就不發生作用;西邊的天天澆水,這水的增上緣,就發生了力量。所以同時下種,東邊的不發芽而西邊的卻茂盛,這就是有緣則生,無緣則滅,因果可轉變的道理。
Sunday, 18 February 2018
油豆腐燉娃娃菜
材 料:
油豆腐100g,娃娃菜200g,薑5g,素高湯100g,幹辣椒3個,冬菇粉5g,芝麻香油、鹽適量
步 驟:
1、將油豆腐洗淨切小塊。
2、娃娃菜洗淨切成條。
3、薑切末、幹辣椒切斜刀。
4、鍋洗淨擦乾,微量油下鍋,倒入薑末爆香。
5、薑微香,放入幹辣椒。
6、幹辣椒炒香,倒入高湯,大火燒開。
7、湯汁滾開後,放入油豆腐。
8、油豆腐完全浸入湯汁之後,倒入備用的娃娃菜,放入適量鹽。
9、娃娃菜九分熟時,冬菇粉調味,滴上幾滴芝麻香油拌勻,即可。
油豆腐100g,娃娃菜200g,薑5g,素高湯100g,幹辣椒3個,冬菇粉5g,芝麻香油、鹽適量
步 驟:
1、將油豆腐洗淨切小塊。
2、娃娃菜洗淨切成條。
3、薑切末、幹辣椒切斜刀。
4、鍋洗淨擦乾,微量油下鍋,倒入薑末爆香。
5、薑微香,放入幹辣椒。
6、幹辣椒炒香,倒入高湯,大火燒開。
7、湯汁滾開後,放入油豆腐。
8、油豆腐完全浸入湯汁之後,倒入備用的娃娃菜,放入適量鹽。
9、娃娃菜九分熟時,冬菇粉調味,滴上幾滴芝麻香油拌勻,即可。
── 食譜來源: 蔬香世家
Saturday, 17 February 2018
【佛典故事】平等乞食
佛陀時代的出家人,每日要外出托缽乞食,並遵照佛陀的規定,不管貧窮或富貴人家,都是沒有揀擇的挨戶乞食。
不過,須菩提尊者和大家不同。乞食時,他總是往富人家走去,對於那些貧窮人家,他卻過門不乞。
不久,便被大家發現了,因而詢問他:「你是否還執著美食呢?」須菩提說:「不是的,是我發願不向貧人乞食,他們都吃不飽了,我實在不忍心還向他乞食呀?」
此時,大家才了解須菩提的用心。不過,僧團中有一位與他的作法截然不同,是只乞貧不乞富,那就是大迦葉尊者。他說:「我向貧者乞食,讓他們有布施種福田的因緣,免除他們將來的窮困。」
曾有一位老病又貧苦無依的老婆婆,平日用破瓦去接富人家裡流出的洗米水喝,勉強過活。大迦葉尊者為度化她,特地向她乞食一碗洗米水。老婆婆忍著飢餓,卻十分恭敬地供養尊者,大迦葉尊者不覺臭穢,喝下了這碗洗米水。老婆婆以此功德,命終後即升天享福。
佛陀知道了兩種不同的乞食方式後,特地為他們說法:「真正的乞食法,不應該揀擇貧富,不分別穢淨,以平等心乞食才是。」
富人今生雖享大福報,但仍要繼續布施修福,否則福報享盡了,就像提領銀行的存款,也有用盡的時候。貧人布施雖然不多,卻是出於真誠之心,一樣能培植不思議的福報。
不過,須菩提尊者和大家不同。乞食時,他總是往富人家走去,對於那些貧窮人家,他卻過門不乞。
不久,便被大家發現了,因而詢問他:「你是否還執著美食呢?」須菩提說:「不是的,是我發願不向貧人乞食,他們都吃不飽了,我實在不忍心還向他乞食呀?」
此時,大家才了解須菩提的用心。不過,僧團中有一位與他的作法截然不同,是只乞貧不乞富,那就是大迦葉尊者。他說:「我向貧者乞食,讓他們有布施種福田的因緣,免除他們將來的窮困。」
曾有一位老病又貧苦無依的老婆婆,平日用破瓦去接富人家裡流出的洗米水喝,勉強過活。大迦葉尊者為度化她,特地向她乞食一碗洗米水。老婆婆忍著飢餓,卻十分恭敬地供養尊者,大迦葉尊者不覺臭穢,喝下了這碗洗米水。老婆婆以此功德,命終後即升天享福。
佛陀知道了兩種不同的乞食方式後,特地為他們說法:「真正的乞食法,不應該揀擇貧富,不分別穢淨,以平等心乞食才是。」
富人今生雖享大福報,但仍要繼續布施修福,否則福報享盡了,就像提領銀行的存款,也有用盡的時候。貧人布施雖然不多,卻是出於真誠之心,一樣能培植不思議的福報。
Friday, 16 February 2018
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除了反省、感恩過去的種種,我們也要及時行善 ,記得要笑口常開、隨時與人結下善緣。同時要多布施、孝 順父母、多護生,在生活中時刻以慈悲心累積功德,福慧雙 修!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安道隆、吉祥如意。
願一切眾生身無病,心無煩惱。
願一切眾生身無病,心無煩惱。
图来源:慈悲生命协会
Thursday, 15 February 2018
今天 2/15(四) 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今天 2/15(四)
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善行與惡行乘九億倍
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善行與惡行乘九億倍
請吃素、護生、持咒、念佛、點燈、施食、施藥⋯⋯淨障集資、恆時吉祥!
迴向世界風雨順時、無有災難;
眾生無病無苦、消災增福、發菩提心、福慧雙修、圓成佛果。
眾生無病無苦、消災增福、發菩提心、福慧雙修、圓成佛果。
Wednesday, 14 February 2018
【堪布今日微博】
今天按照藏历正式算法,是十二月二十九,农历也是除夕的前一天。依照藏传佛教的习俗,今天黄昏若能念诵9遍《心经》,除非是寿量已尽者,否则明年的18种横死等灾祸都能遣除。
民间也有种说法是,阎罗卒会在今天登记下一年死亡者的名单,自己的死难,以《心经》的般若之力即可解除。
现在,多芒寺僧众正在举办新春祈福法会。如果你能念9遍《心经》,请在微博下点赞,届时我会请僧众一起回向。
附:
《心经》
(唐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Tuesday, 13 February 2018
達真堪布:為什麽堅持做早晚課也沒有得到加持
我們早課、晚課的儀軌都非常殊勝,但是很多人做早晚課堅持一兩年以後,就開始沒有興趣了,都當成是一種任務。今天任務沒有完成,還得勉強做,不是心甘情願地做,不是法喜充滿地做。
其實做早晚課是一種最大的享受!這是一種禪定啊,應該是有禪悅的。你真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了,讓心安住於那種境界,那是無比的快樂,無比的喜悅。那種法喜充滿是無法表達,無法形容的。
但是我們從開始做課到結束,連剎那的喜悅都沒有。“哎呀,快點結束……”心裏著急,然後越念越快。心根本沒有進入狀態。雖然表面上在做課,在打坐,在修行,實際上心裏卻在胡思亂想。
我們做功課的時候,應該和佛菩薩感應道交。但是我們沒有得到加持,只有麻木、疲憊的感覺。為什麽呢?修學不到位,不明理,加行學得不好,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都沒有修出來,身心也沒有調整好。
做課時,身心是要調整的,心胸是要打開的。沒有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沒有般若空性智慧,這個心胸怎麽打開啊?打不開,鎖得嚴嚴的,裏面裝的都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貪嗔癡慢疑,裝得滿滿的,陽光怎麽能照進來,上師三寶的加持怎麽能進來啊?上師三寶的加持像陽光一樣,普照整個法界。你想讓陽光照進來,你想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想和佛菩薩感應道交,先要把屋裏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清理出去,然後把門窗打開。身心放松下來了,才能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才能得到佛光的普照。
Monday, 12 February 2018
何謂六波羅蜜?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合稱為六度,亦稱為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意為到彼岸。過河的人須乘舟筏橫越中流以抵彼岸,學佛修行的人,在生死輪迴的此岸,渡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六波羅蜜就是舟筏,行六波羅蜜,就可度過生死輪迴的苦海,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以下分述之。
1、布施。
布施主要表達了一種慈悲心意,布施能克服我們內在的慳貪和吝嗇,布施可以克服我們對財物的貪著。一個肯布施的人,他對財物的貪著就會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經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貪著心就會越來越小,越來越淡。而一個貪著心非常重的人,他卻看什麼都好,什麼都捨不得。因為我們有貪心,所以佛教我們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貪心。
2、持戒。
因為我們常常造惡業,所以佛教我們如何「持戒」,以斷惡向善;學佛者皈依佛法僧三寶,自覺求受佛陀正戒,以戒律的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制約心的粗顯活動,令不作諸惡。學佛是為了能夠更加智慧的去生活。
3、忍辱。
忍辱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忍辱是一種智能、力量和承擔,真正懂得忍辱的人,在大眾利益之前,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我們有嗔恚,所以佛教我們修「忍辱」,忍辱對治的是嗔恚。
4、精進。
精進又叫做勤奮,即努力向善向上。我們有懈怠、懶惰,所以佛教我們用精進來對治它們。
5、禪定。
「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為禪。「定」是內不動心。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凈化心理、鍛煉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我們散亂,所以佛教我們用禪定來對治自己的散亂。
6、般若。
佛教的「般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於一般所指的智慧而不翻譯成中文。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我們有愚痴,所以佛教我們用般若對治自己的愚痴。
文章来源:觀世音菩薩(圖片)社團
Sunday, 11 February 2018
禪食溫暖餐 : 蕎麥麵豆渣鍋 (素食谱)
聖嚴法師:現代人若能素食是最好的,原則上,素菜比葷菜健康。這不是說吃素就完全不會生病,但吃素能降低某些疾病的發生,譬如膽固醇過高、血管硬化而導致中風等。
-摘自《人間世》p. 0056
-摘自《人間世》p. 0056
【四季禪食】禪食溫暖餐:蕎麥麵豆渣鍋
材料:
乾蕎麥麵條—60公克 豆渣—2大匙 高湯—400CC
純釀醬油—2大匙 薑末—1大匙 麻油—2/1大匙
裙帶菜—1小匙 牛蒡—4片 甜豆—6粒
紅蘿蔔丸子—6個 紅蘿蔔片—6片 柳松菇—60公克
葛粉—1大匙 芹菜—少許 茼蒿—1株
乾蕎麥麵條—60公克 豆渣—2大匙 高湯—400CC
純釀醬油—2大匙 薑末—1大匙 麻油—2/1大匙
裙帶菜—1小匙 牛蒡—4片 甜豆—6粒
紅蘿蔔丸子—6個 紅蘿蔔片—6片 柳松菇—60公克
葛粉—1大匙 芹菜—少許 茼蒿—1株
醬汁:
純釀醬油—1大匙 高湯—1大匙
麥芽糖—1大匙 麻油—1小匙
芝麻粉—1小匙
做法:
1.燒滾一鍋水,放入蕎麥麵,以大火煮軟後,瀝乾水分;牛蒡切絲,備用。
2.用一個陶鍋,放入高湯、醬油、薑末、麻油、裙帶菜、牛蒡、煮開後、加入蕎麥麵。
3.加入甜豆、豆渣,紅蘿蔔丸子,紅蘿蔔片、柳松菇、煮1-2分鐘。
4.葛粉用2大匙水調和,慢慢調入湯裡。
5.灑上芹菜和茼蒿。
6.食用前,將漿汁的全部材料攪拌均勻,即可做為豆渣鍋的美味沾醬。
1.燒滾一鍋水,放入蕎麥麵,以大火煮軟後,瀝乾水分;牛蒡切絲,備用。
2.用一個陶鍋,放入高湯、醬油、薑末、麻油、裙帶菜、牛蒡、煮開後、加入蕎麥麵。
3.加入甜豆、豆渣,紅蘿蔔丸子,紅蘿蔔片、柳松菇、煮1-2分鐘。
4.葛粉用2大匙水調和,慢慢調入湯裡。
5.灑上芹菜和茼蒿。
6.食用前,將漿汁的全部材料攪拌均勻,即可做為豆渣鍋的美味沾醬。
DIY 紅蘿蔔丸子
材料:紅蘿蔔80公克、芋頭20公克、薑末1小匙、芝麻2小匙、高筋全麥麵粉3大匙、天然海鹽0.5小匙、耐高溫葵花子油300CC
材料:紅蘿蔔80公克、芋頭20公克、薑末1小匙、芝麻2小匙、高筋全麥麵粉3大匙、天然海鹽0.5小匙、耐高溫葵花子油300CC
做法:
1.紅蘿蔔洗淨,切片;芋頭削皮乾淨,切片;芝麻用烤箱烤香,備用。
2.將紅蘿蔔片、芋頭片以大火蒸軟後,一起壓成泥狀。
3.蘿蔔泥加入薑末、芝麻、高筋全麥麵粉、海鹽,混合均勻,捏成6個小球形狀。
4.將葵花子油燒至180度C後,放入蘿蔔球炸30秒鐘,即可撈起,放在吸油紙上,瀝除油分即可。
健康小叮嚀
蕎麥是很溫暖的食物,很適合在冬天食用。
蕎麥是很溫暖的食物,很適合在冬天食用。
--摘自《四季禪食 》
@色鉛筆畫版權為畫家擁有,歡迎分享,未經授權請勿修改重製,阿彌陀佛~
Saturday, 10 February 2018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勝
佛與五百大比丘眾在阿逾阇江水邊時,一日,大均頭在寂靜無人之處,想著:“有沒有能夠恒久增益功德的事呢?” 於是,均頭從座而起,到世尊處,以頭面頂禮佛之雙足,坐在一邊,向佛請問:“世尊,我日前在閑靜之處,心中生起一念:‘有沒有所行之事,能使功德有所增益的呢?’ 請世尊為我開示。”
世尊回答:“是有能得到增勝功德的事。” 均頭再請問佛:“要如何得到功德增勝的利益呢?”
世尊於是開示:有七種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勝,所成就的福德無法稱量,無能算計。是哪七件事呢?第一,如果有族姓男子、女子,在沒有寺院之處,建立僧伽藍,所成就的福德不可算計。再則,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床座供養僧坊寺院以及比丘僧眾,便能成就第二種不可稱計的福德。
其次,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食物布施比丘僧眾,這就是第三種不可稱計的福德。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以遮雨衣具布施比丘僧眾,便能夠成就第四種不可計量的福德。還有,如果族姓男子女人,能以藥物布施比丘僧眾,此能成就第五種不可稱量的福德。
再則,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荒野中施設好井,這樣就能成就第六種不可計算的福德。最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道路附近建造房舍,使過往行人得以休憩住宿,這能夠成就第七種不可算計的福德。
是故,均頭!這七件功德之法,所成就的福德不可計量。若行、若坐,即使此生壽命結束,福德終將隨於其後,如影隨形,所成就的福德不可稱計。有人會問有多少福德呢?就如同大海之水不能以勺子去測量,無法說盡大海的水有多少,這七種功德也是如此,所成就的福德不可限量。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勤求方便,成就興辦這七件功德。如是,均頭!你要如此學習。
當時,均頭聽了世尊開示後,心開意解,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經·卷第三十五·七日品之余(七)》
省思:
佛陀曾經教示,錢財乃不堅牢之法。布施,則能將此不牢靠法,轉成殊勝的功德法財。《大寶積經》雲:“如來所有佛法,皆由昔日行菩薩行,世間財施之所攝受”,修布施能夠舍除慳貪之心,增益福德、自他兩利,進而修善不執著一切善,如《金剛經》所雲:“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了達三輪體空之理,日久功深,便得成就無上解脫。
來源: 中台世界
Friday, 9 February 2018
Thursday, 8 February 2018
Wednesday, 7 February 2018
Are You An Anger-Feeding Demon (Or Feeding One)?
As recounted by Sakyamuni Buddha (in the
Samyutta Nikaya), there was once a sickly-looking demon, who sat on the throne of Sakra, the chief of gods in
the Trayastrimsa Heaven. Seeing this, the other gods became angry, as they
indignantly (and sarcastically) exclaimed of how ‘wonderful’ it was that such a
demon had taken their leader’s throne. To their shock, in proportion to their anger,
the demon became better-looking, bigger and stronger. (This probably further
enraged them, thus further ‘feeding’ the demon.)
Helpless, the
gods went to Sakra to report of the anger-provoking and feeding demon. Sakra
then went and knelt before the demon. Joining his palms towards him, he
announced, ‘Sir,
I’m your obedient servant, Sakra, the leader of the gods!’ As Sakra repeatedly proclaimed
his humility and name, the more sickly-looking, smaller and weaker the demon
became, before disappearing. (This is the power of asserting steadfast
virtues.) Sakra next sat on his throne, from it teaching the gods.
As
paraphrased, he explained that his mind is not easily dispirited, or distracted
from the right path. He does not stay angry for long, as he does not let it abide (within his mind
by bearing resentment). He does not in anger speak harshly, or proclaim his
virtues (out of arrogance). Thus does he subdue himself, for the sake of his
future well-being. (This is how, with his good qualities of being unperturbed,
focused, patient and humble, he was able to subdue the demon, who had qualities
opposite to his.)
While this
might seem like a fairy tale, there are already human anger-feeding demons
among us. Worse than this is that there are some who feed these demons, leading
to unceasing quarrels, fights and even wars. With unrelenting retaliation,
the vicious
cycle of demon feeders feeding anger-feeding demons swiftly spins out of
control. As
the Buddha taught in the Dharmapada, ‘Hatred is, indeed, never appeased by
hatred in this world. It is appeased only by loving-kindness. This is an
eternal law.’
Without
strong mindfulness and habitually trained loving-kindness, anger easily sprouts
as angry thoughts, which become angry words and deeds. This is how we become
angry demons, who feed on other angry demons’ anger, while feeding other demons
with anger. Thus are there two major lessons from the story – not to feed
demons with anger, and not to be demons feeding on anger. In this age of
virtual bullies in cyberspace, this extends to not feeding trolls, and not becoming trolls!
Source : thedailyenlightenment.com (Posted by Shen Shi'an on February 4, 2016)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