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9 September 2020

【世界上什麼事情最快樂?】

 

【世界上什麼事情最快樂?】

佛陀在捨衛城時,有四個新進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討論修行的心得。
  那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到處開滿美麗鮮艷的花朵,散發濃郁的香味,還有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這四個弟子看到這樣的景色,感到十分惬意。突然其中一人問道: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事是最快樂的?’
  一個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春天郊游是世間最大的樂事。就像在這樣的天氣裡踏青,一面感受春天的溫暖,一面觀賞那些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的花朵,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啊!’
  另一個弟子聽了,連忙說:‘不對!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快樂是親戚們的聚會。你想想,在一個好日子裡,親戚們都健健康康的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舉杯暢飲,唱歌跳舞,這是何等的快樂!’
  這時候另一個弟子發言了:‘你們兩個人的看法都不對!我說有錢才是最快樂的事,有了足夠的錢,什麼事都好辦,你們說是不是呢?’
  聽到他們的話,那個最先發問的弟子說:‘我不贊同你們三個人的意見,我認為老婆和侍妾長得美麗可愛,才是最快樂不過的事!’
  於是他們四個人開始爭論起來,爭得面紅耳赤、口沫橫飛,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說的才是對的,互不相讓。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便對他們說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國王名叫普安,統轄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國上。他的國上四方有四個國家,普安和四個國王的感情很好,經常邀請他們來王宮住上一個月,又吃又喝,十分快樂。
  有一次,普安國王又准備各色美味佳肴,邀請這四個國王來聚會,足足聚了一個月。臨別的那天,普安問四個國王:‘人活在世上,怎樣過才算得上快樂?’
  第一個國王回答:‘春天到來的時候,到郊外去踏青,欣賞美麗芬芳的鮮花,是最快樂的事。’
  第二個國王回答:‘親朋好友問的聚會是最快樂的,大家盡情吃喝,盡情娛樂,是何等惬意!’
  第三個國王回答:‘擁有無數錢財,可以讓我隨隨意花用,才是真正快樂的事。’
  第四個國王回答:‘擁有美貌的王後以及嫔妃,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四個國王回答完後,普安對他們說:‘你們認為最快樂的事,在我看來恰恰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事,因為這些東西總有消失的一天,生命是無常的,我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其實是自身的化滅。’
  這四個國王聽了普安的一席話,都認為有理,頻頻點頭。
  佛陀對那四個新出家的弟子說:‘那位普安國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個國王就是你們四人的前身。你們前世已經討論過相同的問題,怎麼現在還不懂呢?’
  四個新弟子聽了佛陀的話,感到很慚愧,同時心中的疑惑也被解開了。後來他們認真修習佛法,終於都修成了羅漢。

Monday, 28 September 2020

聖嚴法師 -- 瞋心

聖嚴法師 --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對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殺一樣,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
然而,勉強控制瞋恨心的結果,反而會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為你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每當瞋恨心生起時,你就會怨恨自己:「怎麼搞的?連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實在太不應該了!」
情緒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的,必須要採取疏導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而瞋恨和慈悲是相對的,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增長慈悲心,瞋心自然就會減少了。所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轉變自己的情緒,以更積極的慈悲心、愛心來看待世界,才是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Saturday, 26 September 2020

佛教故事 - 溫暖是雙向的

在一座破舊的廟宇里,一個小和尚沮喪地對老和尚說:「我們這一座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別人都是對我惡語相加,經常說我是野和尚,給我們的香火錢更是少得可憐。今天去化緣,這麼冷的天都沒有人給我開門,化到的齋飯也少得可憐。師父,我們菩提寺要想成為你所說的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

老和尚披著袈裟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閉著眼睛靜靜地聽著。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說著,最後老和尚睜開眼睛問道:「這北風吹得緊,外邊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渾身哆嗦著說道:「我冷呀,雙腳都凍麻了。」老和尚說道:「那不如我們早些睡覺吧!」

老和尚和小和尚熄滅了燈鑽進了被窩,過了一個多小時,老和尚問道:「現在你暖和了嗎?」

小和尚回道:「當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陽光下一樣。」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涼的,可是人一躺進去就變得暖和了,你說是棉被把人暖熱了,還是人把棉被暖熱了?」小和尚一聽笑了:「師傅你真糊塗呀,棉被怎麼可能把人暖熱了,是人把棉被暖熱了。」

老和尚問:「既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反而要靠我們去暖它,那麼我們還蓋著棉被做什麼?」

小和尚想了想說:「雖然棉被給不了我們溫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卻可以保存我們的溫暖,讓我們在被窩裡睡得舒服呀!」

黑暗中,老僧會心一笑:「我們撞鐘誦經的僧人何嘗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我們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們一心向善,那麼,冰冷的棉被終究會被我們暖熱的,而芸芸眾生這床棉被也會把我們的溫暖保存下來,我們睡在這樣的被窩裡不是很溫暖嗎?廟宇千間、鐘聲不絕的大寺還會是夢想嗎?」

小和尚聽了,恍然大悟。從第二天開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緣了,依然碰到了很多的人惡語相加,可是小和尚卻始終彬彬有禮地對待每一個人。

10年以後菩提寺成了方圓十幾公里的大寺,有了許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絡繹不絕,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生活在棉被裡,別人就是我们的棉被,当我们用心去暖棉被的时候,棉被也会给我们温暖。

Friday, 25 September 2020

【沙門救狗】 佛教故事

【沙門救狗】

有一個國家發生飢荒,許多百姓都沒飯吃,即使有錢也很難買到食物,所以沙門乞食變得更加困難。

  有個沙門到處討不到食物,最後來到一戶有錢人家乞食,這家主人拿了一些吃剩的飯菜就把他打發走了。沙門沒有說甚麼,準備回去吃了這飯再用功修行。

  正走著,迎面看見一個屠夫準備把一隻小狗宰來吃,屠夫看見沙門,就把刀放了下來,趕忙上前施禮。沙門看到那待宰的小狗,慈悲憐憫之心湧上心頭,對屠夫說:

  「既然你也信奉佛法、尊敬沙門,不如把這小狗送給我,放它一條生路吧!」

  屠夫雖然感到羞愧,卻不肯答應沙門的請求,他說:

  「現在日子不好過,我的家人都快餓死了,我只好狠下心把狗殺了。」

  沙門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屠夫請求,跟他說道理,但屠夫始終不肯答應。

  沙門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那麼你把小狗借我看看總可以吧?」

  屠夫只得把小狗遞過來。

  沙門把自己剛乞來的飯給這小狗吃,一面撫摸著它的毛,口中祝愿道:「不知你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變成狗身受苦,一切由人主宰。但願你及早滅罪積福,此生命終轉成人身,並且得遇佛、法、僧三寶,依法修行,早證解脫。」

  小狗一面聽,一面流下淚來,由衷地發起了善心。

  屠夫還是把這隻狗抱回家殺了。小狗死了以後,果然轉成人身,而且就出生在那有錢人家中,一生下來就有大慈悲心。

  很快的,小狗所轉生的小孩已經七歲了。

  這天,沙門進城乞食,剛好又經過這有錢人家門前。這家人布施食物給沙門時,那小孩正好在旁邊。

  小孩一見到沙門,就想起自己前世是狗的記憶,於是小兒子忙跑上前,倒身頂禮沙門的腳,請求供養沙門。

  沙門吃過他供養的飯,正準備離去,卻被小孩攔住。只見他轉身對父母說:

  「我要跟隨這位沙門出家受持戒律,依法修行,如果父母不准我出家,我就絕食!」

  父母無奈,只好送他出家。沙門便給他剃髮、披僧衣,他很努力地修持,很快證得不退轉的境地,置身在佛法經藏的智慧海中,尋找解脫的自由之路去了。
 

恭錄廣欽老和尚語錄

 

恭錄廣欽老和尚語錄

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 ?
就是凡事要去火性, 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 ; 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 ,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衆 。
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 !
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的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

(感恩圖片提供者)

【聖嚴法師開示】念佛有什麼用?

【聖嚴法師開示】念佛有什麼用?

有人問我,拿念珠有什麼用?是不是掛著好看?是拿在手上數的。數念珠有什麼用?是念一句佛號數一個數字,有時候自己打妄想忘了念佛的時候,還在數,但是只要手還在動,就會提醒自己,剛才是在念佛,趕快再念。那麼念佛又有什麼用?有人認為念佛是為求生西方、求消災、求平安。其實念佛是安心、除煩惱。心中念佛或口頭念佛?有二句話「念佛不在嘴,參禪不在腿。」就是念佛的時候是用心念,所以「念」字拆開來看,是「現在的心」、「今心」的意思,現在的心在佛號上面,叫作念佛。參禪是用心參而不是僅靠兩腿盤坐的工夫。

摘自:聖嚴法師《禪與悟》

圖文:法鼓山

欲購此書,請至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請購
https://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4689
禪與悟(三版)
Chan and Enlightenment

Wednesday, 23 September 2020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这种心态真实不虚产生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就形成了。再加上“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当四无量心在心里生根发芽,经常能够在我们的身口意上进行被体现,菩提心才会不断增长,永不退失!如果,只是把升起菩提心,停留在语言的层面,那还是从做个好人开始,比较务实。
~~嘎玛仁波切

མ་ནམ་མཁའ་དང་མཉམ་པ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བདེ་བ་དང་བདེ་བའི་རྒྱུ་དང་ལྡན་པར གྱུར ཅིག
ma-nam kha-dang nyam-pai sem-cen tham-ced dewa-dang dewai ju-dang den-par jur-cig
~ May all mother sentient beings as immeasurable as space be happy and have the causes of happiness!
མ་ནམ་མཁའ་དང་མཉམ་པ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སྡུག་བསྔལ་དང་སྡུག་བསྔལ་གྱི་རྒྱུ་དང་བྲལ་བར་གྱུར་ཅིག
ma-nam kha-dang nyam-pai sem-cen tham-ced dug-ngal-dang dug-ngal-gi ju-dang drel-war jur-cig
~ May all mother sentient beings as immeasurable as space be free from suffering and the causes of suffering!
མ་ནམ་མཁའ་དང་མཉམ་པ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སྡུག་བསྔལ་མེད པའི་བདེ བ་དམ་པ་དང་མི་བྲལ་བར གྱུར་ཅིག
ma-nam kha-dang nyam-pai sem-cen tham-ced dug-ngal med-pai de-wa dam-pa-dang midrel-war jur-cig
~ May all mother sentient beings as immeasurable as space never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blime happiness that is free from suffering!
མ་ནམ་མཁའ་དམ་མཉམ་པ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ཉེ་རིང་ཆགས་སྡང་གཉིས་དང་བྲལ་བའི་བཏང་སྙོམས་ཚད་མེད་པ་ལ་གནས་པར་གྱུར་ཅིག
ma-nam kha-dang nyam-pai sem-cen tham-ced nye-ring chag-dang nyi-dang drel-wai tang-nyom tshed-med pa-la rab-tu ne-par jur-cig
~ May all mother sentient beings as immeasurable as space abide in the boundless equanimity that is free from attachment, hatred and prejudices!

 

佛教故事 | 三支清香

佛教故事   |    三支清香

冷泉的一澗溪水,環著古寺靜謐,黛瓦黃牆外,小沙彌揮動的掃把分開晨霧,捲動著山門石徑上的落葉,不時口裡呢喃著:「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池中有魚鉤不釣,籠中有鳥常放生......」

香爐中大把大把的香燃得煙霧繚繞,慢慢升騰在寺院上空,又漸漸化散在充滿水分的空氣中。大殿里磬聲悠揚,香客們虔誠禮拜,拜罷,便跪在蒲團上合十,念念有詞。

亭邊的茶爐上,鐵壺裡的水開了,滾著熱氣。老和尚沖了一杯茶給小和尚。

小和尚端起茶碗,不怕燙一樣地喝了起來。遠遠看見香客們,爭先恐後地在香爐邊,焚香禱告,小和尚的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一臉的疑惑,他看看老和尚卻欲言又止。

老和尚品了一口茶道:「足下有什麼為難嗎?」

小和尚:「師父,我在想,這麼多人在求菩薩,求佛祖,那麼到底誰能有求必應啊?」

老和尚爽朗地笑了,「原來,你是替菩薩操心啊!」

小和尚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了。

「我來問你,燒香多好呢,還是燒香少些好?」老和尚望著。

小和尚想想道:「師父,不以分別想,燒香多少自然都一樣。」

「那好我再問你,是懂得惜福好些吶,還是不惜福好些吶?」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說道:「當然是惜福好了。」

「是啊。」老和尚再為小和尚滿上一杯茶。

「一個懂得惜福的人,不會拿著大把大把的香去殿堂前與佛菩薩做生意,不會推敲求什麼與如何還願,本來燒香是通過這個形式來攝受心念,如今反而助長了貪念,這不是佛教的本懷。」

「師父,那麼燒香祈願,不會有感應嗎?」小和尚詫異地問。

「我問你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是什麼?」老和尚不緊不慢地說道。

「哀大莫於死心。」「是不是心的迷失?」

老和尚笑著點點頭,「當人迷失心念時,只有依仗諸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來面對困難,樹立信心,改造當下。只是佛菩薩無時無刻不在給予眾生的關懷,許多人因此走上了正信的修行道路,從而利益了周邊的許多人。佛前的祈願,不僅是對未來的一種寄託,更是對之前行為的檢視與反思,從心開始覺知,這便是最好的感應,終其究竟,不昧因果。」

小和尚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師父,我想明白了,寺院早晚功課都是三支清香,從來不曾見什麼高香、大香,這些巨大的香,其實都是內心貪慾和好勝心的變現。」

老和尚爽朗地笑著道:「一片誠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亭中,老和尚與小和尚泡茶依舊;亭下,香客如織,喧囂一如往常。世間的道理,往往就這樣不經意間,隨意流轉到自己的身邊,觸手可及。

風來,竹葉搖動,日光穿透竹林,投下許多光斑,投影在老和尚粗布的衲衣上,投影在老和尚盤剝著念珠的手中,也投影在小沙彌仰望老和尚的臉上,他眯著眼,聽著老和尚的字字珠璣。

當然,這光斑也投影在青瓷的茶杯里,茶湯清澈而明凈,日光洋洋洒洒地遍布山林、古剎,撩動著風中的青青翠竹,注目著古塔旁的葉葉黃花。

依稀又聽到老和尚說:「三支,便是三支。」

Tuesday, 22 September 2020

身體就是個裝滿不淨物的袋子 (達真堪布)

身體就是個裝滿不淨物的袋子
達真堪布 

自己的身體是清淨的嗎?我們都會這樣覺得。實際上身體是由三十二種不淨物組成的,裡裡外外沒有一處是清淨的。但我們卻把它當寶貝一樣的保護、隨順,它想吃什麼就給它吃什麼,它想穿什麼就給它穿什麼。

身體就是一個裝滿不淨物的袋子。先說頭髮、指甲,我們都不覺得它們髒,也不覺得恐怖,還天天使勁打扮,今天染白色的,明天染紅色的。有些人特別執著自己的頭髮,覺得太好了,太可愛了。出家時要剃頭還舍不得,剃了還掉淚。有的人覺得「我的眼睛好看,某某人眼睛好看……」從裡到外仔細觀察一下眼睛,有什麼好看的?

再觀察血和肉。現在尤其是住在沿海城市的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什麼都敢吃。認為牦牛肉乾淨好吃敢吃,但是人肉不敢吃;別的什麼都敢喝,但是人血不敢喝。牦牛肉和人肉有什麼區別,牦牛血和人的血有什麼區別? 佛講,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概念,一種分別,沒有絕對的。人肉也是,對我們來說是不乾淨的,不清淨的,但是對老鷹、對野狗來說就是乾淨的,就好吃。還有內臟,心、肺,大腸、小腸等都可以拿出來觀察,沒有乾淨的,沒有可愛的……

然而我們把這些當作乾淨的,甚至還執著他人的身體,有的人執著這樣一個不淨的袋子而無法自拔,最後走進了絕望,乃至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的思想是顛倒的,對萬物的認識是不正確的。

我們特別執著「我」。別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或者對自己有了一個不好的眼神,就煩惱了,甚至去做一些過激的事。佛告訴我們不要顛倒,應該正確的認識萬物。我們把不乾淨、不清淨的,妄執為清淨、乾淨,為了這個身體,很多煩惱、痛苦都由此產生,斷掉這種顛倒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應該對身體等萬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清淨就是不清淨,沒有必要過於執著。有了這樣的正見,不再愚癡、顛倒,那麼煩惱和痛苦就會消失了。

Monday, 21 September 2020

【修行是在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

【修行是在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

何謂修行 - 聖嚴法師

很多人以為吃素唸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所以,上述如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梵唄唱得很好,誦經持咒都很熟練,這樣固然很好,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工夫。所謂:「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知道方法、熟悉方法,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之間,還是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工夫,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

我們要轉變行為和觀念,就是把貪、瞋、癡、慢、疑這些毛病改正過來。與人相處的時候,除了要用慈悲心、包容、寬恕別人的錯誤;同時,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成果奉獻給眾人,隨時隨地能運用理性和智慧,解決各種煩惱。所以,一個修行深厚的人,非但對自己有利益,他的行為舉止也一定能嘉惠他人。

曾經有一位太太來向我求助,她的先生吃喝嫖賭樣樣來,一回家就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連小孩子都怕看到爸爸回來。我問她想不想離婚?她說她希望還有機會挽回婚姻和家庭。我建議她至心誠懇的念二十萬遍〈準提咒〉,可能會有轉機。結果,她的先生還是和往常一樣,一點也沒變,反倒是她改變了。

她說,誦二十萬遍〈準提咒〉之後,讓她的心安定下來,心一安定,慈悲心和智慧心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了。她不再整天埋怨先生,也不怨嘆自己命運不好、遇人不淑;她全心全意撫養三個孩子,還教導孩子要同情爸爸的不知悔改、愚癡可憐。因此,她的先生每次喝得醉醺醺回來,她跟孩子不再躲得遠遠的,也不吵架,他們噓寒問暖、發自心底的關心他。漸漸的,她的先生回來也不好意思吵鬧了,家裡的氣氛也就慢慢改善了。

所以,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這就是修行。

【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明心見性】——淨空老法師

【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明心見性】——淨空老法師

降伏非心,非心是妄心,與出世法不相應的,跟世間法相應的,就是下面所說的愛著三毒,三毒是貪瞋癡。不能隨順這個心,要順於佛法。佛法教我們修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癡,這是正法,應當隨順。所以捨諸愛著,永斷三毒,貪瞋癡要離得遠遠的。開顯本性,怎麼開顯,本性是什麼,在哲學裡面講,本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是從它而生。
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說破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性能生萬法。大乘佛法是以明心見性為目標,方法八萬四千,叫法門,再推廣,無量法門,都是明心見性的方法,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初學的人學一種,一種容易達到目的,見性之後一切通達。所以廣學多聞不是現前,明心見性之後才廣學多聞,你真能辦得到,沒見性不行。沒有見性,就老老實實一門。
我們用這一部《無量壽經》,一門,不能見性,能往生,那就不錯了。其他的法門不能見性也不能往生,換句話說,在四依法裡叫不了義。我們修淨土,不能見性能往生,也是了義,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明心見性。所以淨土,對末法時期眾生來說,它是了義。明白,就知道,我們取捨是合理的,不是隨便取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23集2013/11/30
------------------------------
歡迎善者在留言回復:阿彌陀佛

Saturday, 19 September 2020

聖嚴法師 -- 心念


聖嚴法師 -- 心念

什麼心念就造什麼果,人如果常常抱怨自己很命苦,那他的人生就很命苦,即使萬重金山銀山給他,他若不懂得知足與感恩,依然覺得很命苦的話,那他的命運永遠都是苦的!

人的心念,決定了他的命運。所謂的命運好,不一定就是擁有財利權勢;真正的命運好,是要能感恩與知足,能以歡喜心看待萬事萬物,內心平平靜靜的過日,這樣才是命運好啊!能不能做得到,就要看自心如何去轉變?

觀音菩薩手裡為什麼拿著楊柳枝?傳喜法師

觀音菩薩手裡為什麼拿著楊柳枝?
傳喜法師

 觀音菩薩總是手持一枝楊柳,這裡面是有寓意的。楊柳在春天發芽,代表菩薩的心像春天一樣長養萬物;一陣微風吹來,柳條隨風搖曳,又代表菩薩的心柔軟悅意。

  長養萬物又柔軟慈悲,觀音菩薩總是帶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而楊柳栽在河邊,這也是菩薩的願望:柳枝只要垂到河面,一碰到河水,這裡的水餓鬼就可以喝到。本來在餓鬼眼裡是大漠黃沙,楊柳枝一點,頓變綠洲,所以,“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火焰化紅蓮”。

  佛菩薩的悲願是眾生解脫的途徑。像阿彌陀佛,當胸一朵金蓮,我們沒有,但我們只要心中有佛,佛手裡有就等於我們有!好比是媽媽領了工資,女兒只要嘴甜撒嬌,媽媽就會心甘情願撥給你零花錢。

  像毛驢拉磨一般,我們在六道裡輪回了一圈又一圈。靠什麼出輪回?僅靠這具肉身嗎?肉身會老,會死,會消亡;只有皈依不生不滅的佛性,善自護念,淨念相繼,“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才在當下跟我們建立了關係。

  我們皈依佛性,身雖在娑婆,心卻與十方佛國連成一體,想想這真是很幸福也很奇妙的。我們現在竟然腳踏兩隻船,一隻在娑婆世界,一隻在極樂世界。

  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能明白這個道理,就是一種覺悟。成佛就是靠這個理論,修行就是靠這個知見。沒有這個知見是盲修瞎煉,有了這個知見,才能站定腳跟,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目標定在了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一切就不要跟人爭搶了。心心念念都落在淨土,“我的蓮花長了沒有?長了多少?”要著眼在蓮花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裡,對於娑婆世界,吃光用光剛剛好。不要貪求,不要再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對娑婆世界要看輕一些看淡一些,對眾生則要情義濃一些,慈悲重一些,這才像是要去極樂世界享福的人。我們的心要像菩薩一樣柔軟,在微風裡輕輕搖曳,帶給眾生春天的希望與喜悅。

Friday, 18 September 2020

觀音菩薩的悄悄話⠀(傳喜法師)

 

觀音菩薩的悄悄話⠀(傳喜法師)
學習《心經》,我也曾教很多人一個方法,就是可以在晚上睡覺時慢慢地念,一邊唸一邊去思維。 因為《心經》每一個字都是智慧的光明,這光明能照破我們輪迴的厚壁;每一個字也都像觀音菩薩在我們耳邊說悄悄話,告訴我們解脫的方法。⠀
我師父也曾教導我,《心經》不僅後面是咒,前面的每個字也都像咒一樣。 咒是什麼呢? 咒是總持。 所以《心經》前面的字就如總持,既代表無邊的法義,同時又帶給我們點點滴滴非常細緻的受用。⠀
觀音菩薩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人生苦短,很少有機會遇到佛法,也很難對佛法產生興趣,所以把那麼高大上的道理濃縮為二百六十個字來闡述。 字雖然少,但每個字都像解剖刀一樣,一刀下去就可以挖掉我們的一大堆苦難。⠀
佛法簡潔有簡潔的好處,會讓我們產生嚮往之心。 很多人一聽說佛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直接被嚇退,連試水都不願意試了。 所以《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個字,對於初學者容易接受,容易記誦。 而一旦他持之以恆,對《心經》產生了意樂之後,這裡面的字字句句又可以延展開來,令他暢遊在智慧的海洋中。⠀
二百六十個字,每一個字在震撼我們身心的同時,也顯現出這本經的甚深和玄妙。 所以當你覺得高不可及、難以理解時,參考一些其他的人類智慧作為輔助也是可以的。 我之所以一直跟大家強調要尊重所有優秀的文明成果,就是因為這些文明可以成為我們靠近般若智慧的鋪墊。 當我們生命裡的福德沒有厚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於空性是很難有感覺的。⠀
在佛法裡,般若的智慧是很高深的,它的法主是文殊菩薩。 這麼難的道理要把它說透,要把這空性的特質作用到每個人身上,就要有強大的悲心,有媽媽一樣的情懷,所以《心經》的說法者是觀音菩薩。⠀
《心經》中,“觀自在”的這個能“觀”的體性是很偉大的,它是從我們的三皈體裡來的。 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有三皈體,三皈的體是無表色法,代表三寶的功德在裡面。 所以三皈體就是我們渡彼岸的方法,就是渡生死大海的船。⠀
有了般若智慧的能觀,就能直接觀察萬法的本性,從而“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空其實就是把粗重的我執打破,我執一破,“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粗重的我是生命最大的煩惱,我們的生死輪迴的罪從哪裡來? 就是這個“我”造作的。⠀
你能破五蘊,就能夠自利,能自利就能利他。 一個菩薩不是只度自己、度自己的親人,而是把對親人的愛普及於一切眾生。 想方設想成就眾生,令未種善根的種善根,已種善根的速成熟。 這就是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所以《心經》,既是佛的《心經》、法的《心經》、僧的《心經》,也是我們的《心經》。 我們皈依三寶,以佛為大道,以法為智慧,以僧為引領和陪伴,迴光返照,照見五蘊的本性,就能渡過生死大海、到達解脫彼岸。⠀
——摘自2020年8月傳喜法師於大聖五台山古文殊寺法堂開示

Thursday, 17 September 2020

《 记 得 吃 素 》17 - 9 - 2020 ( 农 历 八 月 初 一 )

《 记 得 吃 素   》
17 - 9 - 2020 ( 农 历 八 月 初 一 )

值此殊胜日,请大德们广发善心,行持顶礼、吃素、布施、放生、供养等种种善行,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Wednesday, 16 September 2020

《 地 藏 王 菩 薩 聖 誕 》16 - 9 -2020 ( 農 歷 七 月 二 十 九 )


《 地 藏 王 菩 薩 聖 誕 》
16 - 9 -2020 ( 農 歷 七 月 二 十 九 )

大德們請記得吃素念佛,行善積德,廣結善緣

值此殊勝日,請大德們廣發善心,行持頂禮、吃素、布施、點燈、放生、供養等種種善行,回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

Tuesday, 15 September 2020

明天2020年9月16日,農曆七月廿九日 🌷 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日 🌷

明天2020年9月16日,農曆七月廿九日
       🌷 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日 🌷

地藏菩薩以大悲願力,發願救度一切眾生
           值此殊勝日請大家持清淨,
 廣大發心,依身,語,意三門廣行善業。
 請吃素,放生,供燈,誦經禮佛,稱念
 地藏王菩薩名號,回向,祈願世界和平,
      無有災厄,有情眾生安樂吉祥!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

【一個人要懂得因果,過去造的因,現在必須承受果報】

【一個人要懂得因果,過去造的因,現在必須承受果報】

宋朝有一位禅師,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出家,醉酒後與人爭斗,不小心將人打死,他畏罪潛逃,然後出家刻苦修行,大徹大悟,每次說法都有幾百人聆聽法音,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沐浴之後升座,告訴大家:“你們今天都不要動,也不要說話,老僧讓你們看看什麼是因果報應。”

中午,一位軍營的武官來了,拜佛後看見禅師坐著那裡,馬上拿出弓箭要射他,禅師合掌說:“老僧等你多時。”武官很驚訝地說:“我不認識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欲望要射死你?”禅師說“欠債還錢,欠命償命,因果不爽,你動手吧。”

軍官覺得很奇怪,就問:“我從來不認識你,你為什麼要這樣?”禅師就將自己四十年前打死一個人的情況告訴他,武官從來不認識字,突然大聲吟詩一首:“冤冤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如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

一個人要懂得因果、懂得報應,不管你今世修為多高、功德多大,均無法逃脫因果定律,只有在徹底醒悟、絕不造因、不造新業,才是唯一的解脫之道。

就是解釋了一個問題告訴你們,很多人說,“我天天在做功德,天天在布施,我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我還在受苦?菩薩你開開眼,為什麼不救救我啊?”因為這是你過去造的因,所以現在必須承受果報,而今生種下去的不會馬上長出來。

從今天開始諸惡莫作,只做善事,每天種善因,很快就會法喜充滿,心想事成。

Monday, 14 September 2020

“The mind is trainable ..” - Ajahn Jayasaro


淨空法師:要養成一個習慣,沒有事情時,佛號就現前

要養成一個習慣,沒有事情停下來時,佛號就現前

糊塗一輩子,到臨命終的時候,『大命將終,悔懼交至』。後悔,是這一生沒有好好的修學,畏懼,是怕墮三惡道,三惡道進去很容易,出來很難很難。如果過去生中有大功、大德、大善,會不會墮三途?也會。臨命終時到哪裡去,是最後一念,最後一念不是善念,而是個惡念,或者是瞋恚,或者是怨恨,你最後一念是這個,或者是情執,這三途去了,決定在最後一念。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好,他到極樂世界去了。

  我們每天念佛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最後一念是佛號。像打仗一樣,天天操練就為了上戰場,我們天天念佛,就是為了最後一念不要把佛忘掉,不是為現前。養成一個習慣,沒有事情停下來,佛號就現前,這是好現象。沒有事情時候坐下來胡思亂想,這個麻煩就大了,那就非常非常可怕。真正坐下來,就像能大師對惠明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提起這一句佛號。養成這個習慣,往生就有把握;這個習慣沒有養成,要把它擺在第一位,不能擺在第二。這叫真功夫,功夫要有力,就是養成習慣。蒙昧無知,他起心動念一定是煩惱,一定是貪瞋痴慢,決定墮三途,實為人生之巨痛,沒有比這個更苦的事情。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六八集) 淨空法師主講

Sunday, 13 September 2020

問:如何消滅嫉妒瞋恚?

夢參老和尚答:最好就是行慈悲法。慈悲是不瞋的,跟瞋恚相對的。你自己見這個小動物,一個螞蟻、一個畜生,你可憐它,它為什麼墮到畜生道去,你在那兒給它念經念佛,替它懺悔。這是一般的。

在任何的事物當中,看見別人有一點點好事,你讚歎隨喜,這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隨喜功德,前頭第四大願懺悔業障,當你拜懺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拜梁皇寶懺的時候,想到的不是自己,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六親姐姐妹妹,乃至我左右鄰居;再想著我的那個街道,再往大一點想著我那個縣,再一想台灣,再想到全世界人類。我是給他們拜的,不是為了我,那你的菩提心就大了!

這個樣子還有嫉妒嗎?還有瞋恚嗎?現在別人做一點點好事,你就讚歎隨喜,現在別人有一點錯誤的事情,幫助他改悔,勸他幫他消業,對待任何人都拿慈悲對待瞋恚,嫉妒障礙當然沒有了!

如果把名利思想放下的時候,沒有嫉妒!看人家好讚歎隨喜,十大願王隨喜功德,我們會修福的。十方諸佛菩薩,所有行菩薩道,十方度眾生成就的,我都讚歎隨喜,你那功德可大了。這不是假的,是真的,你天天發願、天天如是行。

Saturday, 12 September 2020

淨空老法師:與人對立,這是一切病痛與煩惱的根源

淨空老法師:與人對立,這是一切病痛與煩惱的根源

在這個世間,有許多人因為沒有接觸過聖賢教育,心量狹窄,沒有智慧、沒有福報,處處喜歡與人對立。他不知道,與人對立,自己心裡就有怨、就有恨、就有惱、就有怒、就有煩,那個麻煩大了,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切病痛的根源。

說實在話,對立也是所有一切煩惱的根,因為你有對立,才會有誤會、矛盾、沖突、斗爭。所以首先你要把對立放下,你的心才會得清淨安樂。

我們學佛,永遠不跟人對立、不跟人沖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這一生得健康長壽,生活幸福美滿、充滿喜樂。

健康的身體是自己修得的,為什麼有很多人身體不健康?原因是他喜歡跟人對立,把自己的健康破壞了。人人都有清淨法身,都有一個金剛不壞身,很可惜你不知道,天天在糟蹋自己、破壞自己,這有什麼法子!

南無阿彌陀佛

Friday, 11 September 2020

【人生導師】聖嚴法師:看清執著和固執


【人生導師】聖嚴法師:看清執著和固執 (上)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執著與固執又有什麼不同?執著又有什麼不好呢?

固執的意思就是堅持自己想法、做法是最對的,一旦決定之後,任何人都不能夠改變他,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這就是固執己見。

執著的意思是放不下,非常在乎、介意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或自己的立場、態度以及身分;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任何事、任何物、任何人,乃至於任何觀念,你都很在乎的話,那就是執著。

表面上看來,固執和執著好像一樣,但是執著不僅如此。執著是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的是牽掛著愛情,有的是牽掛著名位,有的是放不下名利權勢;有時候雖然沒有特別的對象和原因,但就是對任何事都非常在乎,包括在乎自己帽子戴得怎麼樣?頭髮梳得怎麼樣?臉上長了什麼東西?只要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都非常在乎。

過度的執著甚至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病症,因為樣樣東西都很在乎的人,他的精神一定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沒有辦法放鬆休息。

- 本文摘錄自《 人生雜誌 》第240期

圖文:法鼓山

Thursday, 10 September 2020

【民俗燒紙錢是否有用?】

【民俗燒紙錢是否有用?】

問:一般民間習俗都有燒紙錢給祖先、鬼神,請問燒冥紙錢,他們是否能收到?若能收到,我們多燒一些紙錢,祖先不就變成大富翁?又聽說火化的紙錢,會被其他的鬼神搶走,請問是否有此事?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答:確有此事!燒紙錢在中國習俗已有相當長久的歷史,佛門中沒有。所以,《印光大師文鈔》中,有人向印光大師請教此問題,印光大師的態度很微妙,他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為何不贊成?佛法中沒有,身為佛弟子就應當依照經典的教誨,依教奉行。佛經典中雖無燒紙錢,亦無以此祭祀鬼神,但民間習俗有,所以印光法師也不反對。

  人死後有六道輪迴,而紙錢只有在餓鬼道有用處,其他的五道皆無用處。如果他是在鬼道,確實對他有用處,但燒了之後,也有可能會被其他的鬼搶走。

  我們不能斷定人死後到哪一道,但一般而言,人死後墮鬼道的機會最大,為什麼?經典講,貪心重、執著慳貪,這是餓鬼道的業因。若慳貪淡一點,則不易到鬼道,這是必須要曉得的。三惡道的業因,餓鬼道是慳貪,地獄道是瞋恚,畜生道是愚痴,所以貪瞋痴三毒煩惱感召三惡道的苦報。

  如果我們在這一生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貪瞋痴煩惱很淡薄,就能斷惡修善,而善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經》。所以,印祖一生勸人讀《了凡四訓》,其目的是教導眾生明瞭因果報應,對因果報應清楚了,人心是定的,就能伏住貪瞋痴。確實人的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裡有的,你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盡方法也得不到,縱使得到了,也很快會失去。所以,一定要斷惡修善,命裡沒有的,自己可以修來,只要現在認真努力修學就能得到。

  不論中國、外國,或是任何宗教、族群,沒有人不愛財,沒有人不喜歡長壽,沒有人喜歡愚痴。財富、聰明智慧和健康長壽是眾生都希求的,如果命裡沒有,可否修得?肯定是可以修得,只要真修!如何修法?修布施。

  「香港鳳凰電視台」曾經播出「有智斯有財」的廣告,這是誤導眾生。有智,不見得有財!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很有智慧,但他很窮,無財。所以,要改一個字,有「施」斯有財,布施就有財了。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三者皆是布施。因此,應該說「有施斯有財,有施斯有智,有施斯有壽」。釋迦牟尼佛說:「布施供養福無邊」。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都是福報,想得到就一定要修布施。

  我學佛時,初與章嘉大師見面,章嘉大師就教我看破、放下。我請問他:「從何著手?」他說:「從布施開始。」有一位老和尚跟我講過:「淨空法師,你走老運。」我的晚年是這一生(二十六歲開始學佛)修來的,不是前生的。前生有一點小智慧,但沒有財富,也沒有壽命。所以,這是接觸佛教之後,接受老師的指導,認真努力去做,效果非常殊勝,現在確實如孔老夫子所說的「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不但如此,「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心想事成。佛不會欺騙我們,學佛一定要有信心,認真努力的學習。

節錄自淨空法師佛學問答21-171

聖嚴法師 -- 花開花謝,不執著

聖嚴法師 --花開花謝,不執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現象、我們的身體、思想、心理反應、……等,都是在不斷的變動之中,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甚至包括所謂的原則、真理,也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階段性的有差異。到了該改變的那一刻,應該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執著。
但是要做到不執著談何容易,該如何祛除執著呢?不妨試著從理性的分析,和對自己身心的體驗,來練習袪除執著。
所謂理性的分析,就是用「因緣」的觀念,來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緣是指一切的現象,不論生理的、心理的或自然社會的現象,都是時間和空間之下所產生的種種關係,是由許許多多因緣條件和合而生的,無法單獨發生,也不會突然出現,更不會永遠不變地存在;只要其中一項因緣條件改變,牽一髮而動全身,原本你以為絕對不會變的事物,就會有了變化。

Tuesday, 8 September 2020

聖嚴法師 法語

聖嚴法師 --
從每個人的內心開始改善,當有煩惱時,對人不友善時,要及時發現自己正在起什麼心、動什麼念。我們當然無法如聖人一般地不動壞念頭、壞舉動,可是要漸漸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經常要反省,或許是說錯話,或許是做錯事而生慚愧心、懺悔心。能坦白、誠懇,人的品質一定提昇,人格一定比一般人高尚,所以會受敬重。作為佛教徒的,若能人人都朝這方向走,環境就會越來越清淨。

跳出自己設的陷阱/聖嚴法師

 

曾經有過這麼一則新聞:有一位太太要她先生回家時,順便買一罐沙拉油,但是先生忘記買,太太很生氣,兩人就起了口角,結果太太因此而自殺身亡了。
  乍聽之下,不禁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怎麼會為了一罐沙拉油就自殺呢?如果我們把它視為獨立事件,這件事應該不至於那麼嚴重,丈夫只要說聲:「對不起,我等一下再去買,或者明天再去買。」事情就可以解決了。問題大概是出在丈夫常常把太太所交代的事項忘記,沒有把太太放在心上。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雖然太太可能是愛丈夫的,但是因為丈夫的態度太漠不關心,就覺得嫁給這個丈夫實在很窩囊,心理也不能平衡,想想活著實在沒意思,結果就自殺了。其實,她如果能和丈夫好好地溝通一下,而不是鑽牛角尖地認為丈夫不買沙拉油就表示對她不關心,那麼她就不會自殺了。
  這個故事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卻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很多人就是為了一些看似芝麻綠豆的小事而自殺。其實買沙拉油只是一個導火線,並不是真的只為了眼前的小事,而是因為常常有這種事情發生,結果積在心裡的怨氣很久了,非常不平衡,又不知道該怎麼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一怒之下,就乾脆死給對方看了。這實在是非常的愚癡。
  我想這位太太大概也沒有什麼朋友,如果有幾個閨中好友,她就可以和朋友談談心。交談的時候,也許朋友會說:「我的先生還更糟糕呢!你的先生不過是忘了買沙拉油回來而已,有什麼好生氣的?你自己去買就好了,先生有他要忙的事,可能一忙就忘掉了,你就原諒他吧!」
  或是聽聽佛法的觀念,換一個念頭來想,就可以幫助她跳出所陷的困境。很多人就是因為畫地為牢,把自己設限在一個圈圈裡,身陷其中、痛苦不堪,如果跳不出來,就可能走向死路了。因此,我很希望大家都能運用佛 法的觀念,設法跳出自己所設的陷阱。
  「癡」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實在有很大的傷害,因為愚癡的人,他的心理常常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很容易給自己壓力;加上社會環境的任何動靜,都會影響到他,心理受影響之後,連帶也會使身體健康出問題。所以,最好凡事都能退一步想,當痛苦或煩惱的時候,告訴自己:「我怎麼這麼愚癡、這麼顛倒!」這樣就能轉念而突破困境。
  因此,如果我們遇到瓶頸,或是困境無法通過時,只要將觀念稍微轉一下,天下就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是遲或早、遠或近而已。

Monday, 7 September 2020

看破、放下,就是不再痛苦的秘诀!

看破、放下,就是不再痛苦的秘诀!

佛陀时代,曾有几百位比丘在森林里禅修。但由于他们禅修的进展太过缓慢,于是他们决定回到精舍向佛陀请教禅修的诀窍。

途中,他们见到了海市蜃楼的景象,他们感受到了天空也会出现幻像。后来,当他们抵达精舍时,突然又有暴雨来袭,硕大的雨滴打在地面上,行成大大小小的水泡,水泡形成后不久,又消失于虚空中。

因此他们悟到“我们的身体就像这些水泡啊,终究会毁坏,只是水泡存在的时间过于短暂,而我们身体存在的时间有几十年,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就都是会败坏、破灭。”

由此,他们察觉到了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无常。

—— 出自《法句经 · 世间品》 

我们都会经历生、老、病、死
无论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
有多大的能力
有多大的财力
有多高的地位
可生、老、病、死对待每一个人
都是公平的
而学佛就是意在告诉我们
放下对“身心内外”的取着
因为人生本如梦幻的水泡
我们之所以会常常感到痛苦
就是在执着在这如幻的水泡中
求它能有个永恒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
现实也是生灭的
因为世事“无常”
所以当我们放下了“执着”
也便远离了痛苦

將所做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把功德的利益迴向給自己,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能將所做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自己不僅無損,而且是成就了更多的功德。

再者,人與人之間,是息息相關而無法單獨存在的,所給予別人的利益,會像空氣的迴流,又像日光的反射,最後又回到自己身上,這也叫作回饋。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禪坐」

【传喜法師開示】這樣做才能增長福報和威德力

【传喜法師開示】這樣做才能增長福報和威德力
在經典里說: 過去有罪業,現在還沒有清淨,所以他福德沒有,對別人好,別人都不接受。所以我們學佛的人, 要增加自己的福德,懺悔我們往昔誹謗善知識、誹謗善法、誹謗三寶、誹謗對自己有恩的人、忘恩負義、對自己的長輩忤逆等種種罪,那我們就開始有威德力了。否則的話,對你有恩的人不知恩, 不圖報,這種人以後沒有威德力。對自己長輩,對父母,對天底下最愛你的人, 讓他傷心,這樣的人也沒福報。良師益友是人世間最大的財富,卻不知道珍惜, 這種人沒福報。而且無上的三寶福田, 曾經詆毀、破壞,這種人沒福報。諸佛菩薩化現在人間的善知識,不知道珍惜, 這種人沒福報,最悲慘!   常常我帶大家懺悔,懺悔到違背良師、狎近惡友,我自己都要痛哭流涕,這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哀! 
According to the Buddha’s teachings, one who lacks good karma and has not purified their previous negative karma is prone to being rejected by others even if they treat other people well. Therefore, a Buddhist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good karma while confessing all the misdeeds of their past. These could include distaining the virtuous masters, Buddha-dharma, the Three Jewels and those we owe gratitude, or being ungrateful and upsetting one’s elders. One must purify negative karma accordingly. By doing so, we can become persuasive and influential. The following types of people will possess no good fortune: those who upset their parents, the people who love them most in the world; those who disdain and do harm to the Three Jewels, the supreme field of good fortune in the world; those who are ungrateful towards fine teachers and virtuous friends, especially spiritual friends who are reincarnations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I often lead my disciples to make confessions. I cannot help shedding tears when I hear of wrongdoings against fine teachers and intimacy with evil friends – this is the greatest sadness in the world!

Sunday, 6 September 2020

善待家人 - 聖嚴法師

對待家人,我們習慣成自然地不懂禮貌,不會溫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懶得搭理。因為太過熟悉了,而不知珍惜,這實在是極為錯誤的心態。

對同事和氣,可以增進工作場所的融洽;對朋友體貼,可以擴展自己的人際;對上司尊重,可以利益自己前程。

卻不細想:對家人和氣,可以增進家庭的融洽;對家人體貼,可以讓關係更親密;對家人尊重,可以使生活充滿歡喜。與家人的關係,是這世上最該珍惜的情感!許多人卻忽略了。

-聖嚴法師

Saturday, 5 September 2020

今日法语 | 做人很累,看着被主人百般疼爱的宠物,你怎么想?

【聖嚴法師 108 自在語】(第四集)

問題若能解決,很好!如果不能解決或者留下後遺症,也不必罣礙,只要盡人事,就不必怨天尤人。
【聖嚴法師 108 自在語】(第四集)

Resolution of a problem is good. If it cannot be resolved, or if there are negative repercussions, do not be hindered. As long as we have done our best there is no need for blame.

Master Sheng Yen 108 Adages of Wisdom, Part IV

【人生遇到困難,就是業障現前?】

【人生遇到困難,就是業障現前?】

有的人一遇到困難時就會覺得自己:「業障現前了!」需要改風水、消災業,去一去晦氣。如果面對考驗,只想以花錢轉運或拜懺消災,人生很難從中得到成長,人格也很難磨鍊成熟。

帶著業障出生

有句話說:「業不重不生娑婆,障不重不為凡夫。」與其說別人是業障,其實世間的眾生就是帶著業障出生。我們在今生今世,已不知造就多少的罪業,更何況從無始生死以來所犯的過失?若非父母親友、師長同事的多方包容呵護,我們如何能夠順利成長?更何況我們都是依著眾生恩才能生存於世,如何能夠記仇忘恩呢?

以願力轉化業力

因此,不要將不順己心的人、事、物,視為對立的業障,應該要起感恩心、慚愧心與懺悔心,看看可以從中如何鍛鍊自我,如何造福他人?不把困難當困境,而是一次成長機會與體驗,便能以願力轉化業力,以種福田來消業障。

摘自- 法鼓文化《拜懺50問》

Friday, 4 September 2020

一般來說,平安就是幸福,亦說無病就是福所謂

一般來說,平安就是幸福,亦說無病就是福
所謂「平安」,其實,心安就是平安!
心中少一些不平衡、忿怒、恐懼、仇恨、猜疑心便較平安一些;多一些慈悲心、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讚歎也就是平安。如此,能讓自己不受外界環境所困擾與影響而走出一條有智慧的路來,就是平安

◇ 聖嚴法師《台灣加油》

夢參老和尚法語

夢參老和尚法語

咱們學了佛法,度生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常勸道友,無論你看見哪一類畜生,給它說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寶的加持力,使它耳根種了善根,可以脫離畜生道。或者你給它念一段地藏經,你相信嗎?"哎呀,畜生懂嗎"?佛所講的華嚴經,咱們懂嗎?慢慢學啊!佛法甚深無邊廣大就在這裡,這是行菩薩道。

墮落餓鬼道的因緣 (佛教故事)

墮落餓鬼道的因緣

餓鬼身體猶如燋柱,腹大如山,咽喉細小如針,頭髮如錐刀纏刺著身體,手足各支節處都出火,痛苦呻吟,大聲叫喚,四處奔走,求索污穢的糞尿作為飲食,但疲苦整日,卻連想求屎尿以止飢渴都得不到 。

目連尊者以天眼見到此情形,有數個餓鬼在人間某處排迴,便用神足通趨前詢問 :

過去造了什麼業,要受如此苦報 ?

餓鬼痛苦難受回答 :

呃~嘔...救救我 ! 我不要再吃這些,快幫我問世尊!祂知道啊~~~嘔 。

於是目連尊者便前往佛所在之處,欲問佛陀此餓鬼過去造了什麼惡業而受如此苦報 。

世尊正在某處不遠為眾天人(四天王天、欲界、色界等...)演說妙法 。

世尊見目連尊者進入,便問道 :

你今天見到何種奇異之事 ?

目連尊者回答 :

我見到一餓鬼,身體燋然,到處奔走 。

目連尊者所見情形向世尊稟告,並問道 :此餓鬼前世究竟造了什麼樣的惡業,竟會受那樣的苦報 ?

世尊告訴目連尊者 :

你仔細聽,我現在為你解說 。

在過去賢劫中,舍衛城內有一長者,財寶豐盈無可計量,時常令僕役榨甘蔗汁給世家望族們飲用 。

當時有一辟支佛患嚴重渴病,醫生開立處方,要他服用甘蔗汁,病就會好 。

此辟支佛便前往長者家乞甘蔗汁,長者見到辟支佛威儀得體,深生恭敬信仰的心,問道 :

您需要什麼東西 ?


證道果位 : 尊者=羅漢 。

羅漢四果以上可證辟支佛果位 。

辟支佛說 :

我患嚴重的渴病,需要服飲甘蔗汁,所以前來化緣 。

長者聽了,心生歡喜,趕緊找來妻子富那奇,並說道 :

我有急事必須立刻出門,你到後面去取甘蔗汁來供養辟支佛 。

妻子回答 :

你放心出門吧 !我待會自會拿給辟支佛 。

當丈夫出門後,這位長者妻取了辟支佛的缽,在暗處小便在缽內,再倒些甘蔗汁蓋覆於上,然後將缽交還給辟支佛 。

辟支佛拿到缽後,便知道缽內不是甘蔗汁,就把缽中物倒在地上,帶著空缽返回 。

此長者妻命終後,便墮入餓鬼道中,如你所見,經常受到飢渴的逼迫 。因為那樣的惡業因緣,才會受如此苦報 。

世尊繼續說道 :

當時那位長者婦,就是現在那位富那奇餓鬼 。

佛說此餓鬼業報因緣時,在場的比丘們都捨離慳貪,厭惡生死輪迴,有證得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阿羅漢者,也有發心欲成就辟支佛者,更有發無上菩提心者 。

聽完佛陀開示的比丘們,都心生歡喜,受持奉行佛的教誨 。

【譔集百緣經·卷五】切勿隨意去對【有德之人】輕視、嫌棄甚至動手,別因不認識,而為了小事就輕易造口業,或在內心算計對方,對人適度尊敬禮貌,都是社會人與人之間該有的 。

平常識人不清、善惡不分,一但將來死後被地府冥王與判官功過簿一翻,查到你,這時才知生前犯了這種後悔莫及的行為,不可不慎 。




Thursday, 3 September 2020

淨空老法師:【助人念佛是功德】

 淨空老法師:【助人念佛是功德】

一個人能念佛,是一生中最大的福報,也是生生世世最大的福報。若我們障礙一個人念佛,此罪過之重,也是可想而知。反之,勸勉一個人念佛,是無量的功德。在現前大環境裡,災難很多,眾生天天在造作惡業,不知省悟,不知回頭,誰去救他?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但佛菩薩也要有一個形相才能幫助人。所以,真正幫助眾生,要靠大家。你們覺悟、明白了,肯依教奉行,就是諸佛菩薩的化身,就是諸佛菩薩的代理人,必得諸佛菩薩的加持,護法龍天的擁護。你不肯發心,不肯幫助佛菩薩,也就是說不願意做佛菩薩的代理人,那就沒辦法了。眾生要受災難,自己也無法免除,我們跟一切眾生有共業關係。所以,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想幫助自己,一定要幫助別人。
有許多同修聽經多年了,可是事情現前時還是畏首畏尾,有許多顧忌、成見,這就是業障現前。還堅固執著自以為是,破壞大家念佛的機會,障礙大家念佛的機會,或者是把念佛的機會延緩,這都是極重的罪業。
------------------------------
歡迎善者在留言回復:阿彌陀佛

聖嚴法師法語

聖嚴法師--
「人前不說別人好,人後不說別人壞」的人不多,當你發現你的朋友在你背後說你壞話,最好能以包容及諒解的胸懷泰然處之,這樣才能化解誤會,保持友誼。
凡是人就多少會有一些毛病,彼此之間總會有幾句批評,因為,在人背後不論人長短的很少,我們自己也就是這種人。說壞話不一定就是那般的壞,也不一定就是批評,有時候只是為別人說明介紹,解釋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故當知道人家說了自己的優點時,除了高興,應該感謝;當知道別人說了自己的缺點時,不該生氣,應當反省。

噶瑪巴尊者分享

噶瑪巴尊者

在此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修行不要太有壓力,不然很多人覺得:「佛經裡面這麼說,但我自己怎麼做不到?那我是不是修行人呢?」然後就會感覺很傷心、很灰心或自責,這都是不需要的。

修持的開始不需要有壓力,先看怎麼去做,依照自己情況,慢慢一步一步去修。

《大手印了義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