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初弘法的十二年間,並未制戒,只說一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陀弟子皆依此偈修行,即能成道證果。但後來人心惡念漸多,根機漸鈍,佛陀才依弟子所犯隨犯隨制,目的是讓弟子依止戒律的規範而斷惡修善。所以每一條戒,都有它的制戒緣起,不飲酒戒也是如此。
佛陀時代,某處村莊裡有一條毒龍,這條毒龍性極暴惡,時常危害莊稼及當地居民,佛陀弟子中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尊者聽說了這件事,就運用神通降伏這條毒龍。因此村民對他極為敬重,紛紛請他到家中接受供養。一天,有一位信徒供養他飯菜及酒,這時,因佛陀尚未制不飲酒戒,所以這位尊者慈悲接受居士的所有供養,結束應供之後即離開居士家。快要到達精舍時,酒性大發,頭暈目眩,倒在地上失去知覺,且方才所吃的食物都吐了出來,小蟲、蟾蜍聞到臭味,都爬上尊者的臉,吃這些嘔吐物。
這時,釋迦牟尼佛帶領了很多弟子由此經過,恰好看到這個情形,就告訴大眾,這位尊者能以神通降伏毒龍,而酒醉了之後,不但不能降龍,連蟾蜍都降伏不了。因為這位尊者的示現,讓大眾明白飲酒有無量過失,所以佛陀制定不飲酒戒。由此可知,戒實非束縛,而是佛陀為避免眾生造惡業之慈悲護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