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July 2016

淨空老法師: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

現代的社會,我們很清楚,夫妻不和,貌合神離,父子不和,兄弟不和,什麼原因?你要講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緣。

修行,從哪裡下手?從人事下手。諸位要知道,對事、對物比較容易,最麻煩的是人!人的麻煩在哪裡?人的麻煩,這裡頭有宿世的因緣。

你好心對人,人家惡意相向,你學了佛,知道這是宿世因果,知道過去自己對他不好,你不放在心上,怨恨馬上就化解了;如果你不了解三世因果,人家對你不好,你心存怨恨,一心想報復,那好了,這個帳還在,來世還要報,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不善的業要消除,怨結要化解!所以,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要不真正通達明了,在逆境裡面你忍不住,你還是跟人家冤冤相報,那你只好等到來生再世,再慢慢地修!

諸位要曉得,我們自己一生當中的遭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都是有前因的,決不是偶然的。世間沒有偶然的事情,決定有宿世的因緣,就連戰爭當中陣亡的,也有宿世因緣,真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明了了這個真相,我們眼前無論受什麼樣的苦難,我們曉得這是自己造作的結果,決定不會怨天尤人!我們好不容易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在佛法裡頭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了解了事實真相,我們不再搞來世,希望在這一生統統報了。

我學佛,一生從事於這個工作,章嘉大師替我揀擇的。這一條路子,確實讓我這一生得到幸福美滿!這一個揀擇也得靠緣分,如果我沒有遇到章嘉大師和李炳南老師,肯定現在已經不在這個世間,自己早就不曉得到哪一道去了!

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古人說得好,可遇不可求,那是宿世的因緣。自己總算在過去生中,跟這一些善知識大德們結了善緣,這一生遇到了,得到他們的幫助,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要覺悟到:能夠包容、能夠尊重、能夠謙虛、能夠信賴、能夠敬愛,自己決定得好處;這個好處,不止這一生,而是生生世世!
南無阿彌陀佛


Wednesday, 27 July 2016

Be Kind To Be Happy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a link between happiness and kindness. When we are kind to others, our brains ‘reward’ us by releasing a mixture of chemicals, including dopamine, which make us feel good. The positive feedback loop between kindness and happiness:

~ Be kind and you will be happy.
~ Be happy and you will be kind.

Helping others bestows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on both the receiver of the help. Over time, people who do good deeds develop a friendly and joyful personality that attracts and magnetises those they associate with and brings happiness their way. 

Research reveals that doing good deeds or kind acts can make people feel better.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found that doing nice things for people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a decrease in social avoidance in socially-anxious individuals. People who engage in kind acts also become happier over time, according to Sonja University, a psychology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Having studied happiness for 20 years, her research found that performing positive acts [at least] once a week led to the most happiness.

Source : thedailyenglightenment.com - 
posted by tdeditor on November 6, 2015


Tuesday, 26 July 2016

【佛教故事】名利竟如何

有一則故事說:從前有一位酷愛音樂的國王,派人去請一位著名音樂家來皇宮演奏,並對音樂家許諾:將送給他名貴的珠寶。

音樂家聽了,喜不自勝,趕快前往宮廷,使出渾身解數,非常賣力地演奏,那悅耳的音樂,真令人陶醉,國王欣賞得不亦樂乎。可是演出結束便沒有下文,珠寶也不見,音樂家忍不住提出咨詢:大王是否應該實行諾言?

國王回答說:“聽你的音樂並沒使我得到什麼,只是悅耳,使我歡喜,我說給你珠寶,也是使你歡喜,你給我歡喜,我給你歡喜,如是而已。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你仔細想想,能否體會到里面甚深的含意。

世事無常,時光變遷,人們所拼命追求的,所擁有的,是否一成不變,永恆而真實的東西?
實際上,世間一切皆因緣和合而生,許多事項皆集合名詞而已,比如房子,即磚瓦木石等條件集合所生,且世間一切名位頭銜僅僅挂名罷了,不管什麼人們所醉心的董事長、總經理、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等等,無不挂名而已,因為世間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隨因緣轉動,因緣盡散,一切都要消失。

可是世人卻往往被虛名物欲所累,鄭板橋經幾十年宦海沉浮才逐漸了悟:“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雨幾晴和,愁雨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

在聖經里可以讀到:“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但不屬于這個世界。即使說世界非我所有,僅為我所用。

我們學佛,常講破執”,即使破除自我為中心的執著,遠離相對境界,洗去心中的垢染,還我原本的清淨。

生命的意義潛隱在各種事物之中,古人雲:“草色花香,游人賞其真趣。桃開梅謝,達士悟其無常。

那麼為什麼不去透視人生,解脫名韁利鎖的束縛,撥開迷雲欲霧,而喚起心中的陽光?

Monday, 25 July 2016

《法佈施為一切佈施之首》 ~~ 夢參老和尚

法佈施為一切佈施之首。說我也不能講經,不會說法,念句阿彌陀佛總可以吧?我 想每一位元道友都會吧?現在夏天了,蟲子,螞蟻,路上到處有各種蟲類。你見到給它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叫法佈施!不要產生了分別心執著心。你見到一切眾生,只 要它有神識的,你給它念一句阿彌陀佛。咱們看到很多道友,見到一些眾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它只要一聞到這聲音,給它種下善根去了。這個功德無量。這也叫 不住色聲佈施。

當你對一個螞蟻念念,你有什麼希求嗎?還需要螞蟻感謝你嗎?沒有呀!所以,你在這個時侯什麼心都不生,不住色佈施,這叫法施啊。這法施比一個物質的 佈施的功德大多少倍!你給人家東西,那個隨時就消滅了,他用完了就沒有了,你給他說一句法,他永遠享受。好比一個螞蟻蚊蟲,乃至一切的小生物,你給它念句 佛,它來生就變成人了,它聞到這一句法的利益,使它就脫離畜生道。可不要把這看輕了!不要以為坐這講經才是法施。你那就是法施!以法為施,以法佈施。這個含義很廣啊!含義很廣啊!我們每位道友都是法師,你用法來佈施給一些眾生。

我們經常說:沒有福德,沒有智慧。那你修啊!既然沒有福德那你修福德,沒有智慧你修智慧啊。怎麼樣修法呢?就是我上來說的:利益一切眾生。你給它念 一句阿彌陀佛,念句觀世音菩薩。如果你能夠記得幾個經的偈子,你給它念一念,你別認為它無知,你這一念啊,在它的神識裡,入了它八識當中永遠成為種子。它要產生,要發芽的。懂得這個含義吧?不要吝法,見一切眾生,你所知道的好多,你能給它利益一點,就是要施給人!這叫法佈施啊!不要執著講經才是說法,不是的啦!你勸人念句阿彌陀佛,念念般若般羅蜜。

Saturday, 23 July 2016

水和冰

水是柔軟而流動的,冰是堅硬而銳利的。

我們既不能說水和冰一模一樣,也不能說它們是相異的,冰只是凍結的水,而水只是融化的冰。

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覺知也是如此。

執著於現象的真實存在、被貪愛和嗔恨折磨、執迷於世間八法,是導致心凍結的原因。

融解你的概念之冰,如此一來,自在覺知之水就能順暢流動。


~頂果仁波切法語

Monday, 18 July 2016

美麗王后的前世今生

由於無明和愛欲的緣故,眾生四處地追求欲樂、愛樂。《巴利三藏》《小部.阿沙卡本生經》的一個故事,可以很好的說明,眾生是如何地四處追求愛樂。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住在祇園精捨時,他針對一位思念前妻的比丘,說了這個故事。佛陀問該比丘是否真的思念女人。該比丘答道:「是的。」世尊繼續問道:「你思念的是誰?」該比丘答道:「我已故的前妻。」當時世尊說道:「比丘,你不只是這一次,對該女人充滿愛欲而已,在過去世,她對你的愛,亦令你極端痛苦。」於是,世尊說了以下的故事。

在以前,有一位名叫阿沙卡的國王住在迦屍國的波達里城,公正地統治著他的國家。他的皇后烏巴里是他極親愛的人。她非常優美動人,只是比不上仙女之美而已,但已超越了所有其它的女人。在她死後,國王非常哀慟淒苦。他把她的屍體塗上油膏,置放在棺材里,然後自己躺在床底下,不吃也不喝,而只是悲泣。雖然他的父母、親戚、朋友、國師及臣民都向他說一切事物終需毀壞的,所以不必悲傷,但是都勸服不了他。在七天里,他就只是悲傷地躺著。

當時,釋迦菩薩是住在喜瑪拉雅山腳下的一位沙門。他擁有五神通及四禪八定。有一天,他以天眼通觀察印度時看到阿沙卡王正在悲泣,於是立刻下定決心要去幫助他。他運用神通飛上天空,然後降落在國王的公園,猶如一尊金像地坐在園裡的石座上。

波達里城的一位年輕婆羅門,走進公園裡時看到了菩薩。向菩薩問候之後,他即坐在一旁。菩薩友善地向他問道:「你們的國王是否是個公正的國王?」該青年答道:「是的,尊者,國王很公正。然而他的皇后剛死不久。他把她的屍體置放在棺材里之後,就一直悲傷地躺著,至今已經七天了。為何您不去解除國王的悲慟?像您如此具備德行的人應該解除國王的悲傷。」菩薩答道:「我不認識國王,年輕人。但是如果他來問我,我將會告訴他該皇后投生到哪裡,而且還會令她說話。」該青年說道:「若是如此,尊者,請您在這裡等候,我去請國王來見您。」

菩薩同意了,而那青年婆羅門即趕快去見國王,告訴他這件事。他向國王說:「您應該去見見那位擁有神通的人!」國王想到能夠再見到烏巴里皇后就感到非常高興。於是他乘坐馬車去到那公園。向菩薩問候之後,他即坐在一旁,問道:「有人告訴我說你知道我的皇后投生到哪裡,這是否是真的?」「是的,國王,我知道。」菩薩答道。國王就問她投生在什麼地方。菩薩答道:「噢,國王,由於她對自己的美貌過度自滿而生活放逸、不做善事,因此,如今她投生在這座公園裡成為一隻糞蟲。」

「我不相信!」國王叫道。「好,那麼我就帶她來見你,並且令她說話。」菩薩說道。「請令她說話!」國王說道。菩薩命令道:「那兩只忙著在牛糞里鑽的糞蟲,給我過來見國王!」通過他的神通力,它們來到國王面前。菩薩指著其中一隻母糞蟲,向國王說道:「噢,國王,你瞧,那就是你的皇后烏巴里!她剛剛跟隨著她的糞蟲丈夫,從牛糞堆中出來。」「什麼?我的皇后烏巴里是一隻糞蟲?我不相信!」國王大叫了起來。「噢,國王,我將令她說話。」「令她說話吧,尊者!」
菩薩即以神通力賜予她說人話的能力,然後說:「烏巴里!」「什麼事,尊者?」母糞蟲以人語問道。「你在前世名叫什麼?」菩薩問她。「尊者,我名叫烏巴里,是阿沙卡王的皇后。」她答道。菩薩繼續問道:「告訴我,現在你比較愛阿沙卡王,還是比較愛這只糞蟲?」母糞蟲答道:「噢,尊者,那是我前生的事。當時,我和阿沙卡王住在這公園裡,一起享受色、聲、香、味、觸五欲。但是,如今我的記憶已經由於轉世,而變得模糊,他對我來說又算得是什麼呢?現在我甚至希望,以阿沙卡王的喉血,來塗我這糞蟲丈夫的腳吶!」

隨後,母糞蟲即以人語,在國王的面前誦出以下的偈語:「阿沙卡大王曾經是我親愛的丈夫,我們相親相愛地走在這座公園裡。然而,如今新愁新歡已令舊的消失,我的糞蟲丈夫遠比阿沙卡更親近。」阿沙卡王聽後,即刻對自己的作為感到懊悔。他當下即命人把皇后的屍體移掉,並且清洗自己的頭。他向菩薩頂禮之後就回到城裡。後來,他娶了另一位皇后,公正地統理國家。而菩薩在教導國王、解除他的悲傷之後,就回到喜瑪拉雅山去了。

說完這個故事之後,釋迦牟尼佛再開示佛法。在開示結束之時,那位思念前妻的比丘,證悟了初道與初果。隨後,世尊說明那世的人物:「你已故的前妻就是烏巴里;你這思念前妻的比丘就是阿沙卡王;舍利弗就是那位年輕的婆羅門;那沙門就是我。

文章来源:釋迦牟尼佛(圖片)社團


Saturday, 16 July 2016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業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駑鈍,其他的弟子便請示佛陀:世尊,什麽因緣使周利槃陀伽生而為人,卻心性愚鈍?佛告訴諸比丘: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所造作的業因,而感得今生的果報。接著便為比丘們開示周利槃陀伽過去世的因緣。

昔日,在人壽二萬歲時,有迦葉波佛住世人間,度化眾生。當時,迦葉波佛有二萬名聲聞弟子,皆住於婆羅尼斯國中,隨佛修行。其中有一位弟子叫愚路。愚路是一位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但始終吝惜教導別人,甚至連只有四句的頌偈都不願意布施。愚路往生後升天,在天上壽命終了,便墮落到人間,出生在豬販的家庭,長大後,以殺豬為業。

在他居住的村莊內有一條大河,河的不遠處有一聚落,村民們正準備迎接節慶的到來。於是屠夫心想:如果今天殺了太多只豬,倘若賣不出去,豬肉壞掉,便會有所損失,倒不如將豬只運到這個聚落再殺,還可以賺到更多的利潤。於是屠夫將豬綁在船上,打算渡河運到對面的聚落。沒想到在渡河時,因為豬只間彼此碰撞,使得船身傾斜沈沒,豬只紛紛落水溺斃,而屠夫則隨著河流載沈載浮而下。

當時,河岸邊有五百位獨覺聖者依林而住。其中有一位聖者到河邊取水,看到有一個人在水中漂流,不知此人是活是死?觀察後發現人還活著,便以神通力將此人拉到岸上。之後屠夫醒來,發現附近有人居住,便循跡而去。到了獨覺聖者修行的地方,屠夫至心禮敬聖者,並且住了下來;之後,更天天為聖者采花、摘果,侍奉所需。當聖者結跏趺坐,修習禪定時,屠夫看到了,也跟著仿效靜坐,精勤修定,後來證得無想定,命終升到無想天;無想天命終後,則再投生到人間。

佛陀告訴比丘們:其實這位屠夫就是愚路比丘,也就是周利槃陀伽的前生。愚路比丘因過去生慳吝布施佛法,連一句一偈都不願為人宣說,加上曾為屠夫,造就無數殺業,之後又修習有定無慧的無想定,生到無想天中。由此種種業因,才感得今生愚鈍的果報。佛陀於是教誡比丘們不應吝法,要以清凈心為他人說法,對一切有情眾生都要心懷慈悲,並且遠離修習有定無慧的邪定。

典故摘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

省思:

阿難尊者過去生中,因曾護持一沙彌用功,背誦經典,而感得多聞聰利的果報。周利槃陀伽尊者因過去生慳法,致使今生愚昧、駑鈍。雖然有幸從佛出家,但聽經聞法得前忘後,得後忘前,仍要承受愚鈍的果報。常言道:要怎麽收獲,先要怎麽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知,世間萬法不離因果。希望得到良善的結果,必定要從因上著手行善。如同於因地上恭敬三寶、學佛修行、流布正法、饒益眾生,最終必定感得無上究竟的佛果。


Friday, 15 July 2016

紅豆桂圓湯

體寒怕冷、手腳冰涼
喝紅豆桂圓湯
桂圓是益智果,能養心安神,緩解健忘、失眠,並且有一定暖身效果,特別適合體質偏寒、容易手腳冰冷、晚上難入眠的人食用。另外,中醫認為,紅豆能補氣血,和桂圓一起搭配煮湯,暖身效果更好。

做法:

紅豆150克、幹桂圓30克,紅豆先浸泡4個小時,然後鍋里加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圓,再次沸騰後,轉文火煲60分鐘即可。

── 來源: 網絡


Thursday, 14 July 2016

【問】: 什麼是菩提心?

【答】: 菩提心的 菩提” 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 ,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發 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簡稱 菩提心,或雲 大乘心,或雲 普賢心,再簡雲 發心。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簡單一句話就是要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之心。

《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來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會才有著落處。離開菩提心,佛法的修學就會變得空洞和抽象。不論哪一部經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薩的修行都是以發菩提心為開始,不同的只在於願力的體現。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諸大願等等,諸佛菩薩的願力都是菩提心的體現。

發菩提心、走菩薩路、學佛做人、利益眾生。這就是學佛人走的路。


── 來源: 顯密佛教

Wednesday, 13 July 2016

念一聲佛號,功德無法估量 ~~~~~ 作者 : 索達吉堪布

不同的佛號有不同的功德,就像這個世間上,不同的藥可以治療不同的病一樣。其實,念佛號的話,不管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有地位也好、有錢財也好,黃種人也好、白種人也好,什麼樣的人都能得到利益。

  對於有些根基的人來說,念一個阿彌陀佛足以讓自己成就,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一概否認其他佛號的功德。

  畢竟眾生的根基、喜好千差萬別,有些人念一個阿彌陀佛即可得以度化,別的人則要依靠其它佛號度化,甚至還有一些人需要念很多佛號……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所以,凡事不能千篇一律,否則,昔日的佛陀也不會針對不同的眾生,廣開八萬四千法門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也講過:但念得一名佛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這段話就說明了,念佛不是只能念一名佛號,而是可以念多名

  比如,有些人害怕出現地震、雪災、逆境、瘟疫等災難,可以大量念南無龍自在王如來

  有些人特別怕魔、怕鬼,晚上不敢一個人上廁所,此時就念南無日月燈如來

  還有人特別愛漂亮,渴望相貌端嚴,那可以長期念南無步蓮如來

  總之,不同的佛號有不同的功德,就像這個世間上,不同的藥可以治療不同的病一樣。

  但不管念哪一尊佛的名號,功德都無法估量。在《涅槃經》中,佛陀曾告訴大國王:你打開國庫,一個月中把金銀財寶布施給所有的人,這個功德雖然不可思議,但遠不如有人稱念一聲佛號的功德大。

  甚至,即使你不說,只說南無兩字,也有極大的利益。《阿含經》中記載:提婆達多曾與佛陀作對,造過三個無間罪,命終墮地獄時特別害怕。當時有人勸他念南無佛,但他對佛陀的嫉妒心非常強,一直不肯說,只說南無。以此功德,佛陀授記他將來成為南無辟支佛。

  其實,念佛號的話,不管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有地位也好、有錢財也好,黃種人也好、白種人也好,什麼樣的人都能得到利益。哪怕是動物,正在掙扎著死去時,你在它耳邊念一聲南無寶髻如來,它也能得到巨大的助益。

  我曾翻譯過麥彭仁波切的《諸佛菩薩名號集》,裡面就收錄了諸佛菩薩的名號,並詳述了各自相應功德,大家有時間可以經常念。假如有些老人年紀大了,實在念不了那麼多,那麼念其中的一個佛號也行,兩個佛號也行,三個佛號也行……自己可以盡力而為。

  今生能遇到這些佛號,不管是用眼睛看、用嘴巴念,還是別人念時自己在聽,都是十分有福報的。

  ——《做才是得到》第七篇


Monday, 11 July 2016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佛經裡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雖然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可是當你有心要利益這個世界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力量。

像其中有一則故事:

一隻小鳥看到森林發生大火,很多鳥獸都爭相倉皇逃走,不能飛走的、逃不掉的都被燒死了。此時小鳥發了一個願:無論如何都要去救火!於是牠用翅膀沾著湖裡的水,在失火的森林上面灑水。或許這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似乎有點不自量力,但是牠的願心感動了天地,因此降下一場及時雨,森林裡的大火就熄滅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體悟到,人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不要對自己失望,因為對自己失望就等於放棄自己;若選擇自殺,那是逃避責任。即使現在逃掉了,未來還是必須償還。

所以,我們遇到了問題或狀況,不要憤憤不平、憂愁苦惱,有時是時機還未成熟,這也沒有關係,現在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現在沒有辦法賺大錢就賺小錢。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有求生的意志,不管生病也好、窮困也好,都能夠生存下去。


---摘《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p. 0018

Saturday, 9 July 2016

Are Animal & Human Placentas Vegetarian?

Question: From the Buddhist perspective, is human/animal placenta considered vegetarian/vegan, as there is no killing involved, although it comes from them?

Answer: From both Buddhist and secular perspectives, placenta is not vegetarian as it is ‘meat-like’. It is not vegan as it is produced from sentient beings. However, placenta that is, especially if personally, naturally and harmlessly expelled during birthing is considered alright by some vegetarians and vegans for consumption, as it was part of one’s own body. While this is so for most humans, it is not so for animals.

Animal placenta contains waste eliminated by the fetus. It is derived from the uterus of slaughtered animals, and is commonly used in skin creams, shampoos, masks, etc. These animals usually live short but miserable and exploited lives before being slaughtered when deemed unproductive, for their meat and other produce. Animal placenta is often gotten from forced pregnancy and abortion, leading to deaths of mother and child.

Source : thedailyenlightenment.com (Posted by  on June 1, 2016)


Tuesday, 5 July 2016

Buddhapada: Footprints of the Buddha

The footprints of the Buddha (Buddhapada) are one of the early representations of the Buddha in the anticonic (no statues) stage of Buddhist art. The Buddhapada are highly revered in all Buddhist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Sri Lanka and Thailand.

Symbolizing the grounding of the transcendent, feet have been objects of respect in India long before Buddhism. According to Buddhist legend, after the Buddha attained enlightenment, his feet made an imprint in the stone where he stepped.

In another tradition, the infant Buddha took seven steps after his birth to symbolize his spiritual domination of the universe.

The footprints of the Buddha symbolize the Buddha's presence, as they are believed to be the imprints where the Buddha actually touched the gr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 Buddhapada signify the Buddha's absence now that he has entered nirvana, and thus are a reminder of the Buddhist ideal of nonattachment.

The Buddha's footprints are usually depicted with the toes of all one length and with a dharmachakra(wheel) in the center.

Other early Buddhist symbols also appear on the heels and toes, such as the lotus, the swastika and the triratna(Three Jewels).

Some Buddhapada can be very large and detailed, displaying the 32, 108 or 132 distinctive marks of a Buddha in a checkerboard pattern.

These symbols are also seen on the bottom of the feet of large statues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Sculptures of Buddha's footprints are usually protected in a special temple structure, where the faithful bring flowers and other offerings to them. The Buddhapada image can also be found on Tibetan thangkas.

Source : religonfac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