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與間接,利樂施眾生,害損痛苦等,秘密願自取。
這首偈拈出 “捨” 和 “取” 的修行方法 —— 出於慈心,你把你的快樂和快樂的原因給予別人;由於悲心,你把別人的痛苦的原因拔除。這些是菩薩的兩個主要態度:悲心是關懷別人的痛苦,慈心是希望別人快樂。在修習慈悲心的時候,你會遇到痛苦不堪的人,這時候就必須修持 “捨” 和 “取” 的方法,作如此的思惟。
這個人正在非常痛苦的情況中,雖然他希望離苦得樂,卻不知道如何止惡行善,因此他就不會有快樂可言。我發願承擔他的痛苦,並且把我的快樂給他。
也許有少數才能出衆的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但仍會很困難;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想像做到。即使心理觀想拔除了別人的痛苦而由自己承擔,對心理也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增加實際採取行動的決心。這種修行法可以配合呼吸來做 —— 吸進別人的痛苦,呼出你的快樂給他們。
這首偈拈出 “捨” 和 “取” 的修行方法 —— 出於慈心,你把你的快樂和快樂的原因給予別人;由於悲心,你把別人的痛苦的原因拔除。這些是菩薩的兩個主要態度:悲心是關懷別人的痛苦,慈心是希望別人快樂。在修習慈悲心的時候,你會遇到痛苦不堪的人,這時候就必須修持 “捨” 和 “取” 的方法,作如此的思惟。
這個人正在非常痛苦的情況中,雖然他希望離苦得樂,卻不知道如何止惡行善,因此他就不會有快樂可言。我發願承擔他的痛苦,並且把我的快樂給他。
也許有少數才能出衆的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但仍會很困難;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想像做到。即使心理觀想拔除了別人的痛苦而由自己承擔,對心理也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增加實際採取行動的決心。這種修行法可以配合呼吸來做 —— 吸進別人的痛苦,呼出你的快樂給他們。
Source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官方國際華文網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