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7 October 2024

【修行是修在那裡?在結人緣】


【修行是修在那裡?在結人緣】

廣欽老和尚開示:

修行是修在那裡?在結人緣。東西給人吃,結緣不計較,凡事忍讓不計較,再壞的人,甚至連一隻小鳥、小動物,也要與牠結緣。沒有人緣,或是相見人不歡喜,都是因為前世沒有和人結好緣所致。今世廣結善緣,來世便能得到福報。像師父的福報,也是過去和人廣結善緣來的,所以這一世,人人見到師父,都會起歡喜心、供養心。

Sunday, 6 October 2024

人最难看得见的就是自己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see clearly is oneself.

人最难看得见的就是自己。

We cannot see our true self in the mirror because of our attachment to “me, myself and I”. From this, we differentiate and discriminate against “others”. We can only see others’ faults but never our own problems.

在镜子前,看不到自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我执”。有了这个“我”,我们才会生起“分别心”。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 Excerpted from the book “I Ask The Buddha”《我问佛》

Sunday, 29 September 2024

【您知道什麼是佛教「七聖財」嗎?】


【您知道什麼是佛教「七聖財」嗎?】

它提醒著我們,除了物質上的財,更重要的是收集「信、戒、慚、愧、聞、施、慧」內心的珍貴財富☀️,讓幸福和智慧一同入帳💰🙏

💎「信」是自信,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是信人,用人者不疑;取信於人,對人誠實不欺。「信」也是信仰佛法僧三寶,相信三寶能指導我們的人生方向和安身、安心的方法。

💎「戒」使我們在生活上不糜爛、不狂亂,維持規律,保持健康;在語言行為和身體行為上不自害害人,不當做的不得做,當做的不得不做。

💎「慚」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足,自知當行善而尚未行善,不當作惡而做了惡業;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更好而尚未做到,便有慚於己,當力求改善。

💎「愧」是自省對於別人未能盡責負責,而覺得遺憾對不起,因此要提醒自己,全心全力地關懷人、幫助人、有益於人、感恩於人。

💎「聞」是聽聞佛法和一般學問,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養成隨時隨處博學多聞的習慣;除了專業的學問,也得無限地拓展通識的胸襟視野。

💎「施」是給予,《新約》曾說:「施比受有福。」老子說:「既以予人己愈多。」佛說:「布施功德,第一功德。」有東西可以布施,表示你已有福;想布施而有所不足,就要努力增加物質的、體能的、智慧的財富,因此在布施的過程中,自己先有了財富。

💎世上最可貴的是「智慧」財,最貧窮的是因為愚蠢而貪得無厭。如果有智慧,不但自己不起煩惱,而且能為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智慧對修行人和一般人都很重要,可以四兩撥千斤,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這不是最好的財產嗎?🐈

◎摘自 聖嚴法師《智慧一○○》

Wednesday, 4 September 2024

《 你肯定不知道輪回有多麼恐怖》 — 達真堪布

《 你肯定不知道輪回有多麼恐怖》 — 達真堪布

        我們的心染污的時候就是輪回,離開了染污就是涅槃。

  我們應當對輪回生起厭離之心。輪回如火坑、如羅剎洲。火坑裡不可能有清涼的感覺;羅剎洲裡都是吃人肉、喝人血、長相異常可怖的羅剎,若是落到了那裡,只有恐懼,不會有絲毫的安樂。

同理,在六道輪回中,當你真正了知了輪回的本性、自性,那時你只有恐懼,沒有安樂。

  曾經佛陀把難陀帶到了地獄裡,他看到一口大鍋,鍋裡沸騰著鐵汁。當他知道那是為自己准備的以後,驚恐萬狀,回來後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晝夜不停地學修,最終獲得了成就。所以,當你真正了解了輪回的時候,心裡只有恐懼!

  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了解輪回,所以感覺不到恐懼。輪回就像極其鋒利的刀刃上的蜂蜜,若是去舔,第一剎那感覺是甜的,但第二剎那感覺到的則是割舌的痛苦。

因為我們太笨了、太愚癡了,所以佛陀用這種比喻來為我們說明,輪回中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快樂,只有痛苦。如果我們還不明白,那真是愚不可及了。

  只有對輪回生起了恐懼感、痛苦感,厭煩輪回,我們才能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才會有真正的學佛修行,之前是不會有的。

  我們總是腳踏兩只船,左右搖擺不定。說要解脫、要成佛,但是還放不下世間的名聞利養等等瑣事。只有從心裡真正放下了此岸,才能到達彼岸;只有對輪回生起了真正的厭煩之心——出離心,才能解脫。

  我現在懷疑,大家是不是真的在求解脫?連我自己也疑惑,大家要的究竟是什麼?若是真正想解脫,就要這樣做,才能成功,否則只能是白日作夢!

Wednesday, 12 June 2024

【觀音心咒布施餓鬼】


【觀音心咒布施餓鬼】

任何食物念 (唵 嘛呢 唄美 吽) 丟於任何地方 

◎任何吃剩的食物(含肉類,剩便當,仍至發霉的食物實念六字大明咒七遍,丟於任何地方,仍至廚餘桶都可以! 

◎在餐廳吃不完的食物,念六字大明咒七遍,雖未經手丟於任何地方,也可以!

◎乃至一切不淨的食物施食都適用於念六字大明咒施食

觀音心咒布施餓鬼是最方便的方法,就不怕吃不完的食物浪費掉,唵 嘛呢 唄美 吽,所以很容易推廣給對方施食,將食物丟於廚餘桶前請念唵 嘛呢 唄美 吽,這樣食物會化很多,除了足夠餓鬼吃外,還可以使餓鬼捨離鬼身,他們會報恩的,大部份都很認同與歡喜去作!「施食咒」七遍可化至恒河沙數餓鬼前並使化為人天,真是不可思議! 

Friday, 7 June 2024

生一棵樹的氣


《生一棵樹的氣》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在掃院子,一邊掃,一邊抬頭看看樹上的葉子,最後將掃把一丟,坐在地上歎氣。

我問他在做什麼?

他說:「我剛剛才把地掃過,可是風一吹,葉子還是掉下來,根本就掃不完,我還要掃嗎?」

我問他:「你早上吃過飯沒有?」

「吃過了。」

「等一下要不要再吃中飯?」

「肚子餓了當然要吃。」

「既然吃了以後肚子還是會餓,為什麼又要吃?」

他想一想,拿起掃把,悶不吭聲地又去掃了。

這個掃地的人竟然在生一棵樹的氣,這就說明,人的情緒會受到波動,並不限於對象與事件,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動情緒。

當我們發現自己快要動情緒時,要趕快提醒自己將心念轉移,換另一個角度看事情,不要執著一念不放,否則就會煩惱痛苦不已。不論環境如何,只要心中有所動搖,產生情緒反應,就是迷己逐物。

摘自- 聖嚴法師 智慧掌中書《做好情緒管理》

【學佛Q&A】皈依後為何有法名?


🧑‍🎓【學佛Q&A】皈依後為何有法名?🏷️

通常一名佛教徒在一位法師面前接受皈依儀式之後,就會得到一個法名,嚴格說來,法名並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平常也不一定會用到。

🍃法名源自何時並無詳細記載,釋迦牟尼佛原名為悉達多,又名喬達摩,出家成佛之後,很多人還是稱他為喬達摩,並沒有因為成佛而有一個「佛名」或「法名」。釋迦牟尼佛這個名稱並不是法名,「釋迦」二字是他俗家的姓,其族人都是姓釋迦,「牟尼」則是讚歎用的形容詞,讚軟他是一位已經斷除煩惱的人,所以我們就稱他為「釋迦牟尼佛」,但這並非法名。

最早的法名
最早出現的法名可能是從東晉的道安法師開始,他主張凡是出了家的人都姓「釋」,在這之前並沒有前例,例如鳩摩羅什就是鳩摩羅什,不名為「釋鳩摩羅什」,從道安法師開始,才在名字之前加一個「釋」,出家人在家時有在家的名字,出家以後便使用法名,法名多半與佛法相應,因為開始學佛法了,所以便給予一個法名。

法名本來只有出家人才有,但是現在皈依三寶的在家弟子也都有一個法名。
另外,中國人有族譜、家譜,每一代有一個特定的字代表輩分,中國的佛教徒出了家以後也有一個輩分,這也是後來才有的,開始的時間可能不是很早,因為我們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師父和徒弟都是用同樣一個字,表示當時師徒之間並沒有法派、字派之分,這應該是受到中國族譜的影響才有這種分別,比如說某位法師的弟子是「果」字輩,所以他全部的出家弟子、在家弟子都有一個「果」字。

記得自己已皈依🙏
法名本身並沒有特殊意義或功能,只是一種學佛的紀念,代表你在哪一位法師座下皈依三寶,已經學佛了,是個佛教徒。有人同時擁有許多個法名,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可能根本都記不得自己在哪裡皈依,也記不住法名。

如果連自己的法名都記不住,得到法名有用嗎?至少會記得自己已經皈依過了,是一位佛教徒,提醒自己要精進用功。因此,並非一定要有個法名,修行才會修得好一點,成佛才會成得快一點,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摘錄自《學佛新手50問》
更多學佛Q&A:https://pse.is/5zlqqq

#法名 #皈依 #精進

Monday, 3 June 2024

吃東西吃飽就好 別為嘴巴做奴才!廣欽老和尚

吃東西吃飽就好 別為嘴巴做奴才!
廣欽老和尚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佈施什麼就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一些、壞一點也吃。否則吃太多、吃太好,業障不易消,如又起貪念,則仍在輪回中。

    其實真正說起來,什麼東西拿去化驗也都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這麼吃,我們就跟著吃,不起煩惱罣礙。

    吃東西吃飽就好,若要求色香味,就是給嘴巴做奴才,胃腸多忙碌,吃太好,腦子又會亂想,容易散亂迷糊。

    一切簡單就好,只要吃得飽,肚子不餓,穿衣能遮身、能禦寒就好。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識

    修五蘊皆空、粗衣淡飯,離香、味、觸、法,也不是教你不要吃飯或越吃越少,而是要順其自然,要正常,要無所罣礙,如果有「我」、「吃多少」的觀念,那就是執著,故意不吃,火氣會上升,不能修行。

    所以只要能吃飽穿暖就好了,不可貪。

    修行當從粗衣淡飯下手,而現在整天都在講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業障,現在倒把福慧吃下去,業障也隨之而來。

    這個世間不是給我們貪的,貪人家多少就要還人家多少,出家就要知足,要死心來修,不要一直向外貪,貪到了便是欠人,要還人!

    一隻鳥到處飛,一天的目標是找吃的,我們也是為了三餐,可是小鳥吃飽就好了,不再去貪;而我們為了吃,貪念更加多。

問:修行能改變親人的命運嗎?

問:修行能改變親人的命運嗎?

達真堪布答:人都一樣,希望家庭美滿,期望孩子有好的前途,可是只靠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要從心裏放下,但不要放棄,好好地修行,積累福報,增加智慧。你的福報上來了,他們自然而然會幸福;你的智慧上來了,他們也自然而然會走運。雖說各有各的因、各遇各的緣、各受各的果,但是你們之間有特殊的緣分,很容易相互影響。他們如果不好,必然會成為你的障礙;你自己修行好了,把障礙去除了,他們也能受到你的影響。所以,如果真心為親人著想,你就要好好地修行,這是唯一的選擇,其余一切努力都是徒勞。

【海涛法师 ~ 七佛如来】

【海涛法师 ~ 七佛如来】

大家跟我念七佛如来,让他们永离三途,各得功德。

南无多宝如来,当愿众生永离贫穷,永离三途,得到富贵。

南无宝胜如来,当愿众生业障消除,海鲜水产,离苦升天。

南无妙色身如来, 当愿众生消除丑陋啊,外表庄严,嗡啊吽。

南无广博生如来,当愿众生身体高大,一切自在。

南无离怖畏如来,当愿众生永离怖畏,身心自在。

南无甘露王如来,当愿众生同享甘露,一切具足。

南无阿弥陀如来,当愿众生业障消除,身心自在,往生净土。

嗡啊吽,嗡啊吽,嗡啊吽。。。
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

七佛如来
弥陀地藏 😇🙏

Saturday, 27 April 2024

這樣去佈施功德很大 --- 夢參老和尚


這樣去佈施功德很大 --- 夢參老和尚

像我們一般的佈施,是供養三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雖然也佈施了,一般;有的供養之後,一生受福;有的十生,有的百生千生,功德輾轉增勝。是不是供養錢多少呢?不是的,而是在你的心——就是供養的誠心。

看你在什麼環境之下供養——你自己又很貧困,就是生活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供養三寶,雖然是一塊錢吧——比人家那一萬塊錢供養的功德還大,享受時間還長。

在這個佈施當中,行為、語言、供養心的誠懇,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關係很大。最尊貴施予那最貧賤、最下人,而且還能夠使那個受施者心裡很歡喜——不止錢,這裡含著有法。以大慈悲注重他的心,他不是輕視他們的心,是以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行菩薩道了,就是大慈大悲憫眾生,所以有這個福德的報應。

以此佈施「常得七寶具足」,佈施之後一定要得報,這個報百千生中受用不完的。國王、大臣,有地位的人,他的下人很多,叫他們去代做那功德就少了。親身去做,表示他尊敬、有尊敬心。

前頭是「悲田」,施予下賤人;對於三寶、對於塔廟的恭敬心是「敬田」。這兩個不同,但是也看你什麼心供養。經上經常都這樣說——「制心一處」,每部經都教你一心,心無雜亂,專心至意地來供養三寶。

佛跟地藏王菩薩說:一切眾生在做功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迴向。迴向三寶,遍十方、盡法界;往下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苦難的眾生,所感到果報就大了。所以說,在修補經書、修復塔廟的時候,這個國王乃至諸眾人,發願迴向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離這三災八難痛苦,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願一切眾生學佛、都能成佛道。那這個福德沒法計算,無量無邊。

Friday, 5 April 2024

應該放開心量,不要執著,任何時、任何處,無掛無礙

࿐應該放開心量,不要執著,任何時、任何處,無掛無礙࿐

因為善根少、業障多,一直沒什麼進步,又加上煩惱很重,不能調伏,心裡總懷疑、怯弱,常怕墮三途八難,又怕遇不著佛菩薩,聽不到正法,不能培福,菩提道難成──有了這些懷疑和種種障礙,怎麼辦呢?
 
地藏菩薩教我們最方便的方法:你應該在一切時、一切處,稱念地藏菩薩名號。
 
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時、一切處,都可以稱念聖號。可是有些道友,執著進廁所不能念、睡覺不能念,到這也不能念,到那也不能念。我說:「鬼就在廁所等著你,到那兒不念就把你抓住,這是你自己給鬼一個好機會來抓你。」應該放開心量,不要執著,任何時、任何處,無掛無礙。

— 夢參老和尚

Tuesday, 19 March 2024

一聽見地藏名號馬上就合掌,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夢參老和尚)


一聽見地藏名號馬上就合掌,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夢參老和尚)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還有此會中的一切大眾,「諦聽,諦聽」,你好好思惟,如理而聽。「諦」是說理的,就是心,用心聽,咱們說就是用心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你請求,我就跟你說一說地藏菩薩怎麼樣來人天度眾生的。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贊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就是末法的時候,就是將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聽見地藏菩薩名號,「或合掌者」,不但聽見了,而且一聽見地藏菩薩名號,馬上就合掌、恭恭敬敬地,而且贊嘆,甚至有作禮的,禮拜,戀慕地藏菩薩像,在地藏菩薩像前生戀慕心、渴仰心,這一念超過三十劫罪。

他所造的罪,造了三十劫那麼大的罪,這麼一念,一聽見地藏菩薩名號,心裡恭敬,免了三十劫罪。所以一聽見地藏名號馬上就合掌,完了罪就給免了,免多少?三十劫。那地藏菩薩功德就大了,也不要聽地藏菩薩說法,就聞到地藏菩薩名號,就有這麼大的功德。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佛又跟普廣說,「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就是畫地藏像,用各種顏色彩繪,或者用土,或者用石頭,或者用膠漆,或者用金銀銅鐵,來作地藏菩薩像,要是見到這個像,看一看——「瞻」就是看一看,或者磕個頭,或一禮,或者合個掌、恭敬,就這麼一個小動作,這個人要生三十三天一百次。

生天了,天福盡了,又下到人間,人間又生天了,就這麼樣經過一百次。「三十三天」就是帝釋天、四王天(按,四王天四個方向,每一個方向八個天),三十三天。帝釋天,就是現在佛說法這個天。
 
從此之後,永不墮惡道,這句很重要。只要見著地藏像讚歎、瞻禮一念,天福盡了又到人間,到了人間還做國王,這個功德的利益,永遠不失掉。

節選自夢參老和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Saturday, 2 March 2024

【淡然學佛群問答】


【淡然學佛群問答】

一堆名色:淡然老師,目前有個問題,我在家裏禪坐時,總感覺身後、周圍有眾生。還有睡覺的時候,偶爾像夢魘一樣,會看到我已故的父親和奶奶來到我身邊,總是怕怕的。不知道應該怎樣思維才好?

淡然:在我們周圍的確有眾生存在,因為許多低等天人與鬼道眾生等,是與人間共一個生存地。

然而,
那些天人、有智的夜叉等,
它們是喜愛佛法的,
譬如四大天王都是佛陀的弟子,
而三十三天的帝釋天王,
則是佛陀的初果聖者弟子。

因此,
我們無需害怕任何的非人。
若我們自己持戒清凈、
又能精進的禪修,
則那些非人不僅不會傷害我們,
反而會盡力的保護我們。

Tuesday, 20 February 2024

護心勿嗔

護心勿嗔
來源: 中台世界

佛陀住世時,眾僧日中一食,托缽化緣畢,或在山林間經行,或於樹下靜坐思惟諦理,個個攝心專注,精進行道。

一天,有位比丘正安詳地行走在草間小路上,聽得不遠處傳來喑啞低沉的聲音,喚道:「和尚道人……」比丘抬頭張望,猛然看到一條大蛇正逶迤而來,頓時一驚;只見大蛇又說:「道人不要驚慌恐怖,我不會加害於您,我是特地來請您為我說法,讓我得以脫離這醜陋可怕的身軀。」

大蛇問比丘:「您有聽過阿耆達王嗎?」比丘回答曾聽過此人,大蛇便言:「我就是阿耆達王。」比丘不可置信地問:「阿耆達王造立佛塔無數,供養三寶,護持正法,功德廣大,理當受享天福,怎麼會得如此果報呢?」大蛇不勝唏噓,面露愁苦地向比丘哀訴說:「您有所不知,在我臨命終時,為我持扇旁立的侍者不慎失手,致使扇子掉在我的臉上,我不由自主地起了大瞋恨心。一念之間,氣絕命終,心與境相應,便墮落成蟒身,身心不寧,日夜受苦。」

比丘聽完大蛇的話後,心生憐憫,立刻為大蛇開示苦集滅道、因緣果報、自性清淨等種種妙理。大蛇一心樂聽,法喜無比,七天七夜不眠不食,過後命終便生天上,得莊嚴自在的報身。幾個月後,天人為了感念佛法利生的恩澤,特持香花來到佛所散花供佛。現場大眾突見天降香花,不明所以,天人於是在虛空中出聲白言:「我乃過去阿耆達王,幸得道人為我說法而生天上,今日散花以報佛恩!」

典故摘自:《眾經撰雜譬喻‧卷一》

省思

命終一念決定受生之處,關鍵至重,不可不慎。不但旁人要能善護念病者之心,莫惱莫亂,病者更要忍心勿動,不忘正念。希冀臨終作得了主,須於平時日常事上用功,不貪不瞋,遇境不動,訓練對治煩惱、降伏念頭的功夫,面對一切境界才能坦然自在。

Sunday, 28 January 2024

【关于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关于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首先,一个没有杀心的人,任何人都不会害怕你,这是对众生普遍给予无畏施;

第二,有利于慈悲心的生起,因为不忍,所以不杀,内心常怀柔软;

第三,可以永远消除内在的仇恨心理,所谓仁者无敌,当世间再没有人与你为敌,又需要去恨谁、恼谁呢;

第四,使我们身体健康,远离病痛,因为除四大不调之外,很多疾病都和我们伤害众生而感得的恶业有关;

第五,因为你没有使众生早早夭折,所以能感得长寿的果报;

第六,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护法在保护你;

第七,因为不伤害众生,所以也不用担心被伤害,不会被恶梦缠绕;

第八,不结冤仇,即使以往结下的冤仇也会因此化解;

第九,不必担心将来堕落恶道;

第十,命终之后,可以因这一善业得生天道。愿大家慈悲不杀。给众生活路,就是给自己生路!🙏🙏🙏

Saturday, 27 January 2024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最能開啟智慧的菩薩,所以稱為「智慧第一」也是佛陀法教的繼承者,所以亦被稱為「法王子」。

期望我們能透過文殊菩薩 ,增長智慧,面對疫情,光明再現。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妙樂」(英文:Gentle Glory);Mañju,音譯爲「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śrī,音譯爲「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

文殊菩薩曾發願:
“ 只要你來五臺山,我必會見你,
   只是以什麼樣的樣子來見你、
   不知道,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路邊衆生皆有可能、只要你來、
   我會迎你一千里、送你八百里 ”

Friday, 26 January 2024

什麼是一生補處 ?


什麼是一生補處 ?

一生補處,是菩薩階位的最高位,就是等覺位,經過這一生就可以補佛位處,所以稱為一生補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現在是釋迦牟尼佛作法王。等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滅盡了,再來補釋迦牟尼佛這個佛位的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就是一生補處,他住在兜率內院。

每一位菩薩要補佛位的時候,都住在兜率內院。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以前也是在兜率內院住,然後由兜率降、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度眾生。釋迦牟尼佛住在他母親腹中的時候,就給一切鬼神說法了,不過一般人看不見這種境界,就認為釋迦牟尼佛住胎就是住胎。

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補處佛,將來補釋迦牟尼的佛位。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等他退位了,觀世音菩薩就補佛位;觀世音菩薩再退位,就由大勢至菩薩補佛位,這都叫一生補處。

與人相處 看人長處 記人好處 幫人難處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他的許多人有關係,不能天真地想進就進,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為我們生存的環境不完全掌控在自己一個人手上,所以,要進要退之前,都得先識己識人,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前進或者後退。

識己的意思是要瞭解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如果要爭取某個職位的話,應該增加一些什麼、減少一點什麼,這樣才能進退操之在我。若沒有想要調整自己、成長自己、修正自己,想要掌控進退是很難的。

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只能任人擺佈;人家把你擺在那裡,你就在那裡,你只是一顆棋子而已。

其次,還要識人,識那些人?就是跟你相關的人,上下左右、縱橫交錯的相關係人。

識人首要知道你的上級的理念和性格是什麼,想朝那個方向走,要不然,你就沒辦法接受他、配合他、適應他。第二,要瞭解同事的才能和性格是什麼,他們的優缺點是什麼,他們能幫助你的是什麼,他們不願意配合你的是什麼。這些都知道了,那就盡量吸取他們的長處,避開他們可能會搗蛋的部分,減少你的損失。但不能不和他們來往,還要適應他們、協助他們,使他們因你而得到利益,因你而成長。

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同事、同學和屬下都是朋友,我們要使自己能進,也有退路可走。朋友很重要,應該充分瞭解朋友的長處、短處,協助他們成長。一個人若能幫助更多的人,往往也會受到更多人的提拔和擁護。

如果你能照顧、協助、體諒同事,就成了他們的諒友、益友,有好的職務一定會推薦你去。他們覺得跟著你是沒有錯的,如果你做了他們的長官,他們也覺得跟著升天了,不會把你一腳踩下去。

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專門鑽漏洞,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向上級表功、向屬下壓迫,並且欺負同僚。這是惡友,我們當敬小人而遠之,跟這類人保持距離。如果當你連明哲保身都做不到,不願集體貪污、同流合污而遭排擠,那就離開,另覓棲枝吧!

也許你從總經理的位子退了之後,無法當經理,得去當業務員,其實,這有什麼關係,當業務員就當業務員,只要還有一碗飯吃,不必為五斗米折腰。

退的時候,不要弄得焦頭爛額、灰頭土臉,而要全身而退,自己心甘情願,人家也歡歡喜喜;君子斷交,不出惡言。

進的時候,是憑實力、努力而得來的,但是,也有運氣的因素。也許別人能力比你差,可是升級得利的是他,那是自己運氣不好、福報不夠;不需要失望,你還是照常做你當做的事。下次的機會是不是輪得到你也沒有關係,至少你現在有飯吃、工作勝任愉快,那就生活得很快樂了。

所謂「進」的廣義解釋,不一定是升官晉級,只要你對工作很投入,對社會、對工作崗位的貢獻越來越多,就算是「進」;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也是進。若把這個觀念弄清楚,你就會是一位天天都很快樂的人了。

◎文:聖嚴法師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著《法鼓鐘聲》

Sunday, 7 January 2024

六字大明咒:嗡 嘛呢 唄咪 吽


任何人邊唸誦六字大明咒:
嗡 嘛呢 唄咪 吽 

ཨོཾ་མ་ཎི་པ་དྨེ་ཧཱུྃ
邊轉動法輪🕉️,
其功德等同於供養千佛。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一劫中遇見燃燈佛,並向他行供養,同時在他面前升起了成佛的願望。根據許多藏文論點這個不可思議、古老的燃燈佛持有經輪傳承,並將這個傳承傳給龍族。

觀世音菩薩在龍樹菩薩的淨觀中指示他去見龍王,向龍王請求一個經輪,也就是很久以前燃燈佛送給龍族的經輪。觀世音菩薩告訴龍樹菩薩,如果做了這件事,將會為有情眾生帶來巨大的利益。僅僅聽聞、看見、碰觸或憶念經輪,眾生就能從輪迴下三道的所有痛苦中解脫。

書中提及如果家中有一個經輪,你的家就如同觀世音菩薩的普陀山淨土。僅僅碰觸經輪就能清淨大量惡業及障蔽,轉動包含一億個「 嗡 嘛呢 唄咪 吽 」咒語的經輪,積聚的功德等同於唸誦一億遍「 嗡 嘛呢 唄咪 吽 」。
根據建議,修行者在轉動經輪時最好同時唸誦「 嗡 嘛呢 唄咪 吽 」六字大明咒。藏文論著指出,這麼做的利益是無法估量的。

阿彌陀佛:「 任何人邊唸誦六字大明咒,邊轉動法輪,其功德等同於供養千佛。」
「 經輪是觀世音菩薩殊勝語的化現,藉由這個修行,修行者能夠獲致觀世音菩薩殊勝意、殊勝身、及其一切功德。」

《 擷取自大悲之輪-轉經輪修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