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0 June 2018

傳喜法師 法語 Quotes from Chuan Xi

學佛要發長遠心,這樣你會發現,很多事情的變化你會預先知道。學佛不是你讀一部經就好了,要讀很多年才會慢慢有感覺。我們在佛面前都像小小孩,世間的煩惱、業力是很恐怖的,你能堅持著,不管怎樣都不退轉,非常重要。你不退,你給自己時間,你才有機會體驗佛法,然後加上用功,命運就可以轉變。

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Buddhadharma , we should make long-term vows. As a result, you will come to realise that you can predict the future changes. Reciting one Buddhist Sutra is not enough. Only through many years' perseverance in reciting Buddhist Sutras, your mind will be gradually awakened. For Buddha, we are like ignorant little kids. How horrible the worldly afflictions and karma are! It is so important that you persevere in practicing the dharma and never give up, no matter what hardship or setbacks confront you. Not withdrawing offers time and an opportunity for you to experience the Buddhadharma, and with diligence your destiny will surely be changed.

Friday 29 June 2018

《隨緣才有自在》 達真堪布


我們大家很多時候真的應該反省自己,怎麼總是把自己看得那麼重呢?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為什麼經常與周圍的人合不起來?有的在道場合不起來,有的在家裡合不起來,有的在單位合不起來。為什麼呢?因為有「我慢」,因為把「我」看得太重了。都覺得「我」的見解沒有錯,一定要照「我」的這個觀點,用「我」的這個想法去要求別人。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能一樣嗎?你要求別人都和你一樣,讓他們按照你的觀點去做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換個角度來想,站在你的立場是這樣,但是站在他人的立場就不是這樣;對你來說是這樣,但是對他人來說不一定是這樣的。

每個人的根基,福報,因緣,想法都不同,所以不要太執著,不要去要求別人。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心如如不動,心沒有被境轉就行了。什麼叫如如不動?你知道他這樣做是對的,這樣說也是對的,沒有不對的。各有各的業力,業力現前的時候很難避免,緣來了就聚,緣盡了就散,這樣面對才是自在。  

Thursday 28 June 2018

28 - 6 - 2018 ( 农 历 五 月 十 五 ) 吃素念佛

28 - 6 - 2018 ( 农 历 五 月 十 五 )

大德们请记得吃素念佛,行善积德,广结善缘
值此殊胜日,请大德们广发善心,行持顶礼、吃素、布施、念佛、放生、供养等种种善行,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Tuesday 26 June 2018

How to sleep well like the Buddha


According to the Hatthaka Sutta, the Buddha was staying in a forest near Alavi, on a spread of leaves. Hatthaka, while walking around for exercise, saw him, prostrated and expressed his wish that the Buddha had slept in ease, to which he replied, 'I have slept in ease. Of those in the world who sleep in ease, I am one.' Hatthaka remarked however, that the winter night was cold, the ground hard, with the leaves and his robes being thin.

The Buddha asked if he thinks a householder('s son) with the following will sleep in ease... in a well-sheltered house, with luxurious bedding and many charming wives. Hatthaka replied that he would. The Buddha then asked if the same person might have fevers of body and mind born of passion (i.e. attachment), aversion and delusion (i.e. the Three Poisons), such that he sleeps miserably. Hatthaka agreed that it is possible. (As such, ease of body arises from peace of mind.)

The Buddha replied that as the roots of these poisons had been abandoned by him, like a stump without conditions for further growth, he always sleeps [and wakes] in ease. He is totally unbound (i.e. liberated), neither craving for, nor clinging to sense pleasures, having subdued fear, and is with peaceful awareness. (Such is the blissful rest of the morally upright, spiritually pure, free and awakened, which is absent for those with the opposite qualities.) 

Source : Thedailyenlightement.com (posted by Shen Shi'an)


Monday 25 June 2018

【如何守護六門】


眼、耳、鼻、舌、身、意,為何命名為六門呢?好比是屋子的門口,是可以讓人出入的的地方。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地方經常被心識進出,所以這六個地方命名為門。既然所緣境來撞擊到我們這六門,我們是不是必須要把這六門守護好呢?

有一時,一群比丘即將要雨安居,所以到了佛陀精舍向佛陀學習禪修的方法。他們學習之後,決定到國家的邊遠處安居修行。一開始比丘們非常努力用功地修行,而當地的居民也非常護持比丘們,可是到第二個月的時候,由於這個地方在國土的邊地,所以經常有外敵侵略,非常不安定。所以居民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護持修行的比丘,他們忙於做防護牆,防備外敵的侵入。且敵軍經常放火、搶劫。所以從第二個月之後,比丘們的修行就顯得比較辛苦。好不容易度過三個月的雨安居之後,這些比丘們返回到佛陀的精舍。

佛陀也非常關心這些從外面回來的比丘,就問他們修行的過程是否順利?

們比丘也稟告佛陀事情的原委。就說一開始是順利的,但後來因為外敵侵略,所以他們的飲食以及修行方面是不安定,自己的禪法也就沒有進步。那時佛陀對著這群比丘教誡:「諸比丘,不要去想安定與不安定的事情。其實生活的安定,不是可以時時獲得的。」

接下來,佛陀說:「諸位比丘!好比一個城市,城市的內外必須由居民照顧好、防護好。同樣的道理,我們自身當中,也要能夠照顧好眼、耳、鼻、舌、身、意。」

要如何來守護我們的六門呢?剛剛有提到居民必須要守護好城門之外、城門之內。這城門之外,就好比外在所緣:色、聲、香、味、觸、法。而我們內在有眼、耳、鼻、舌、身、意。我們對於內在、外在都必須要照顧好,好比居民守護自己的城門。國土經常被外敵侵略,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領域也經常被外在所緣境侵略。好比我們外在的六種所緣境,所謂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觸所緣、法所緣。這六種所緣境好比是外敵,經常都會侵略我們。

這六個如何譬喻成外敵呢?因為這六所緣經常都會撞擊到我們六門。它一旦撞擊到我們六門時,這六門當中,沒有辦法生起善法,它會搶奪這六門當中生起的善法。當然這句話,佛陀是以譬喻的方式來加以說明的。按照道理,這六所緣根本沒有辦法搶奪六門當中生起的善法。那究竟誰會搶奪我們這六門當中,生起的善法?

因為是外在的色所緣撞擊到我們的眼門,我們內心因被這些撞擊而來的色所緣,生起了貪心。而這個貪心實際會搶奪我們內心的善法,讓善法沒有機緣生起。假如外在的色所緣撞擊到我們的眼門,撞擊的時候,假如是不滿意的色所緣的話,會有嗔心壓抑我們當下能生起善法的機會,所以基於色所緣,我們內心的貪、嗔、癡,能夠搶奪我們的善法。所以按照道理,是我們內心的六所緣生起了貪嗔癡。由貪、嗔、癡搶奪或者破壞我們的善法。所以實際是由貪嗔癡來搶奪跟破壞我們的善法,但是佛陀在這裡是將六所緣譬喻成外敵。以譬喻法來加以說明的。

我們不希望外敵侵略國土,所以在門口必須要有衛兵。同樣的道理,在我們六門當中,避免外在的所緣境侵略到,所以在六門當中也要設立好四念處。所以當我們看到色所緣的時候,我們當下要標記「看到、看到」。這樣的話,我們看到就不會生起基於對它執著的貪心。當我們看到外在的色所緣,標記「看到、看到」的情況之下,我們也不會對外在色所緣生起不滿意的瞋恨心﹔根本沒有機會生起。原因是因為我們在眼門當中設立了四念處。我們在標記的當下,就算色所緣有撞擊到我們的眼門,但是我們仍然不會受到它的侵略。

能以正念來照顧自己的方法,世間上不是時時都有的,它甚麼時候會出現呢?必須世間上有佛陀,或者這個世間上依然存在著佛陀的教法。這樣的情況下,各位才有機會以正念來照顧自己。假如錯過這個良機,世間上沒有佛陀,也沒有佛陀的教法,各位不會得到也沒有機會,以正念來照顧自己的方法。

文:MBSC  圖:網路


Sunday 24 June 2018

假如真有佛,你損失了什麼?


多年前一天,有個中國的學者在某大會場向人們講佛祖絕對不可能存在。

當聽眾感覺他言之有理時,他便高聲向佛祖挑戰說:「佛祖假如你果真有靈,請你下來,在這廣大的群眾面前把我殺死,我們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

他故意靜靜地等候了幾分鐘,當然佛祖沒有下來殺死他。

他便左顧右盼地向聽眾說:「你們都看見了,佛祖根本不存在!」

有一位婦人,頭上裹著一條盤巾,站起來對他說:「先生,你的理論很高明,你是個飽學之士。我只是一個農村婦人,不能向你反駁,只想請你回答我心中的一個問題:我信奉佛多年以來,心中有了佛的慈悲感恩,十分快樂;我心中充滿佛法給我的安慰祥和;因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樂。請問:假如我死時發現佛根本不存在,我這一輩子信奉佛,損失了什麼?」

學者想了好一會兒,全場寂靜無聲,聽眾也很同意農村婦人的推理,連學者也驚嘆好單純的邏輯,他低聲回答:「女士,我想你一點兒損失也沒有。」

農村婦人又向學者說道:「謝謝你的回答。我心中還有一個問題:當你死的時候,假如你發現果真有佛,是千真萬確,也有天堂和地獄的存在,我想請問,你損失了什麼?」

學者想了許久,竟無言以對!

有人向達賴喇嘛提出問題:關于人生,最讓您感到驚訝的是什麼?

他回答:「人類,為了賺錢,他犧牲健康,為了修復身体,他犧牲錢財。然後,因擔心未來,他無法享受現在。就這樣,他無法活在當下。活著時,他忘了生命是短暫的。死時,他才發現他未曾好好地活著。」

文:妙智比丘尼 網絡

Saturday 23 June 2018

【善根與福德】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


佛法與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修學要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循序漸進,慢慢的在求進步;佛法裡面把所有的根機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善根深厚的人,一個是福德深厚的人。

當然有善根一定也有福德,他善根厚,福德差一點,這個情形很多;有的人福德深厚,善根差一點。這兩種人都能入大乘法。

什麼叫善根?善根是講信解。他聽了就相信,信是善根;他一聽就理解,所謂「一聞千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是善根厚。

福德差一點,在行上比較疏忽,真正講斷煩惱,這一項他做的功夫不夠;信解他有,行上就差一些。

福德多的人,這是善根少,他能信,解就差了,他沒有這個能力,怎樣給他講,他也不能體會,他也不清楚,可是他有福報,福報是什麼?他肯行。

譬如你叫他參禪,他天天就打坐;你叫他念佛,他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不離口,他能行,這個人就福報大。

這兩種人都有成就,所以《彌陀經》上給我們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見得只要有善根、有福德,決定能成就。

兩種都多,那就太好了,那就是上根利智;兩種裡面他有一種多、有一種少,都必定有成就,不會沒有成就的。

怕的是這兩種都沒有,對佛法半信半疑,又不甚理解,當然更不願去做,這是不會有成就的。

本文節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70
感恩師父上人淨空老和尚。續佛慧命。正法久住。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和眾讀者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Friday 22 June 2018

如来教导的世间善法《善生经》 【阿含经漫画故事】

本则漫画取材自《长阿含第16·善生经》、《中阿含第135·善生经》又名《悉迦罗经》。
佛陀根据众生根性、发心等差异,教法分为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善生经》在人天世间善法部分相当完备。
本则漫画佛陀从戒论上讲了在家人需要回避带来恶报的四种不善法: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并提到了有六种方法会导致财产损失:酗酒、赌博、奢侈放逸、沉迷歌舞、常近损友、懒惰好闲。和如何分辨损友和善友。在教导可以结交四种善友的品质中,涵盖了布施的财施法施无畏施。其中无畏施属于精神关怀层面,在他人惊恐不安、无助之时,给予慈悲的慰籍及行动的支持。这充满人性关怀的无畏施,是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也应该实行的。有些人对放下一词有着不适当的理解,导致无智的舍。而真正的放下是应该放下贪嗔痴三毒,而不是放弃慈悲互助的精神及善法相应的责任义务。因为理解出现偏颇,故一些学人给世人以冷漠的印象,同时亦给予世人批评的把柄。人们觉得很多信众出钱布施很愿意,但心灵上相互关怀的热忱不足,甚至是非矛盾很多。这都是源于缺乏无畏施的教导和对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认识不足所致。


来源: 菩提漫画 (bodhicartoon)






Thursday 21 June 2018

《 礼佛拜佛的殊胜功德 》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和尊敬。

  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

  四、众人亲近:拜佛用功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总有许多人亲近、恭敬、供养。

  五、天人护持:拜佛之人,天龙八部常在左右拥护,不让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人与事物接近他,事事如意。

  六、诸佛护念:拜佛诚心,诸佛菩萨都会护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七、具足威势:拜佛具大威德庄严。(势是有威望、地位的意思,具有势的人自然令众人心生信服、恭敬。)人格尊贵,必受人仰敬。

  八、有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缘自然而来,不求而得,诸事如意吉祥。

  九、临终往生:拜佛之人,不单今生安乐受用,临命终时,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速证涅盘:往生极乐国土,花开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Wednesday 20 June 2018

扫地的五种功德 (佛典故事)


古印度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世尊向比丘們開示:掃地的人有五種情況不得功德,是哪五種呢?掃地時不知道判斷當時是逆風、還是順風,不懂得將地上的污穢垃圾集中,也不將其清除,因此,所掃過的地方仍然不潔淨。比丘!如果掃地的人有此五種情況,就不能成就大功德。

再者,比丘們!掃地的人能成就五種掃地功德,是哪五種呢?掃地時能夠判斷當時是逆風、還是順風,懂得將地上的污穢垃圾集中,並且將其清除乾淨,不遺留任何髒污的東西,讓所掃過的環境清淨美好。比丘們!掃地時能做到這五件事情,就能成就大功德。

諸位比丘!掃地時應當除去前五種情況,學習後面所說的五件事情。比丘們!應當如是學習。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示,皆發歡喜心,依教奉行。

又有一次,世尊向比丘們開示:掃佛塔的人有五種情況不得功德,是哪五種呢?掃佛塔時,未先以水灑地而使灰塵飛揚,不先除去瓦礫碎石,沒有將地面平整,掃地時不專心,也不將污穢的不淨物除去,以上這五件事情,使掃地的人不能成就掃佛塔的功德。

比丘當知!若掃佛塔時,先以水灑地、去除瓦礫碎石、平整地面、專心掃地、除去污穢物,就能夠成就掃佛塔的功德。所以,要得到掃地的功德,應當在這五種件事情上用心。諸位比丘!應當如是學習。比丘們聽聞佛所說的教示,皆發歡喜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五)(六)》

省思

古德云:「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諸如掃地一事,佛陀亦諄諄教誨弟子,對事以真才能成就功德。所謂「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環境清淨,讓人見了心生歡喜,就是對諸佛菩薩最好的供養。「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進一步藉境練心,從事相上掃除外在的塵垢,反觀自照,漸次掃除自心煩惱垢,就是修行用功的入手處。 


Tuesday 19 June 2018

供養的可貴


有天佛陀外出化緣,一群小孩正在路旁遊戲,他們聚集沙子和泥土來建造房屋與倉庫,並把土當作是米糧。這時有一位小孩看見佛陀走過來,非常歡喜,生起了供養之心,便從地上抓起了一把泥土當作米,向前供養給佛陀。佛陀彎身接受這小孩的供養,並交代阿難:將這些土塗在我房屋的牆上。阿難將泥土塗在佛陀房屋的牆上後,懷著疑惑之心前來請問佛陀:佛陀,這只不過是一把泥土,您為何如此慎重呢?佛陀回答:阿難,這小孩以歡喜心供養我一把泥土,這份歡喜心極為難得。將這泥土塗在我屋裡的牆上,如此的供養功德,將使這小孩在我涅槃一百年後成為國王,名字叫「阿育王」。旁邊其他孩子都將做他的大臣,統領廣大國土、眾多人民,興隆三寶、廣興供養,並將建造八萬四千座佛塔。

由此可見,供養的可貴在於發心,而不在物質上的貴重與否。若能以清淨真誠之心廣行供養,未來必感得殊勝的受用與不可思議的果報。

【法相山修心園】



Monday 18 June 2018

【中國經典故事~ 端午節】 【06/18<一>農曆五月初五】


先人為救自殺的屈原身體不被海中生物吃掉,今日人們也應該用「素粽」來延續古人「護生」的好觀念。 華人的端午節和佛教的護生意義,道理相同,現代人應該用素粽來紀念這個日子。

我們的端午節,很多人在慶祝,但其實端午節是一年之內最毒的那一天,所以在這一天,你要多做布施、要多多超度,因為這一天是五毒匯聚日。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端午節放假還去唱歌、跳舞,這就不吉祥了,因為這天是五毒日,更要多做好事,才能趨吉避凶。

🌿請吃素、護生、念佛、誦經、持咒、點燈、施食、施藥...集資淨障,恆時吉祥!

🙇迴向 世界無有災難、刀兵止息、離諸疾疫,眾生無病離苦、消災增福、早證菩提。

🙇願臉書的法友及所有見聞者,同得法益、祈願正法久住!願眾生離苦得樂、願眾生同入佛智、願眾生同成佛道!

願以所修諸功德   悉皆供養三寶尊
願佛聖法普昌隆   善業迴向諸眾生

🙇迴向地獄道、 迴向餓鬼道、 迴向動物道、迴向所有人類及人類往生者、迴向阿修羅道、迴向天道 (六道有情) 同享功德!迴向父母祖先、 一切冤親債主!消冤解劫,離苦得樂!

阿彌陀佛 _/|\_

/ : 海涛法师


Saturday 16 June 2018

【聖嚴法師開示】

一心不亂有二種:事一心不亂及理一心不亂。能夠做到專心、清淨心念佛,沒有任何雜念妄想,是事一心不亂。但若修成理一心,即使未與諸佛在一起,至少也能與一生補處的菩薩在一起,而這就是「果」了,也就是果位。

未聽聞教理,知見不正時,是外道;知見正確了,可是煩惱不斷,是凡夫;若進而修行佛法,使煩惱不起,就變成聖人;煩惱斷除了,就是大菩薩;一直到無明全部斷盡,最後一分無明也斷時,就是圓滿的佛。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圖文:法鼓山

Friday 15 June 2018

《 佛陀與肥皂 》


有兩個人一起散步,其中一個是僧人,另一個是肥皂製作商。 這位肥皂製造商滔滔不絕地說話,而那位僧人卻一直在聽。

肥皂製造商對僧人說:請告訴我,佛教有什麼好?你的講佛法有什麼好?經文有什麼好?人活在世上盡是麻煩,有人偷竊、有人相互殘殺、有人彼此怨恨。佛教至今已設立兩千多年,講佛法、閱讀經文也兩千多年,但卻沒有使一切更美好。人,還是一樣,他們仍然在爭奪、偷竊、殺害、仇恨。

這位僧人沒說什麼,他只是聆聽,過了一會兒,他們路過一個地方,這裡有好多小朋友在泥漿中玩耍。

這位僧人就和肥皂製造商說:你說肥皂可使人乾淨?我不相信。你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多髒啊!肥皂有什麼好?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可是,即使世上到處都有肥皂,這些小朋友卻還是被泥漿所弄髒?

那位肥皂製造商就說:師父啊!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它發揮不了功用。
完全正確!僧人說: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這個道理和佛陀的道理是相同的,佛陀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祂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南無阿彌陀佛🙏

Thursday 14 June 2018

14 - 6 - 2018 ( 农 历 五 月 初 一 ) 吃素念佛

大德们请记得吃素念佛,行善积德,广结善缘.

值此殊胜日,请大德们广发善心,行持顶礼、吃素、布施、念佛、放生、供养等种种善行,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Wednesday 13 June 2018

地藏菩薩本願經 - 生死道系列 之 【孕道】 (佛教漫画)

生死道之 【孕道】,婦女懷孕和生下嬰孩時,該如何做才能讓母子平安吉祥,孩子安樂易養,壽命增長?

地藏菩薩本願經 -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生死道系列 - 孕道 (佛教漫画)

版權公開,歡迎分享轉載

Tuesday 12 June 2018

星雲法師:凶吉誰定?


人到了迷惘的時候,就會想要算命卜卦,求神問路。簽條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定凶吉,卻不考慮因果。其實,人生的上上簽或下下簽,都不是神明所能左右,都是自己的行為造作而來。

徘徊在迷茫的人,最好能自問:此事合乎道德否?合乎正義否?合乎公理否?合乎法律否?而不要一味地求簽問卜。人生,要交代給因果,交待給自己,不要交給神明。

日本人送禮喜歡送鐘,因為同音,表示興旺、進財之意;在中國,卻忌諱送鐘,因為有送終的諧音。在中國代表不吉利的烏鴉,在美國、日本卻是喜鵲,由此可知,吉利、不吉利,都是人們自我設想、自我束縛的名詞。

其實,周遭一切的好壞,與顏色、方位、數字無關,好與不好都是業的因緣,想獲得好的結果,必須要有好的因、善的緣。

Monday 11 June 2018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一個」可憐人「現實的不如意,可能是由於過去的失誤或過錯造成的,失誤或過錯即是可恨之處,所以,為了你的將來,請你現在廣積善德。

在印度,有一個婆羅門階層的富翁,家財萬貫,膝下有一獨子,已經二十歲了,剛娶媳婦未滿七天,有一天,富翁的兒子為討愛妻開心,爬上樹去摘花,沒想到卻掉下來摔死了。

當時,全家人抱著兒子的屍體屍體哭得昏天黑地,全家人都悲痛欲絕,大罵上天不長眼睛。悲傷一直持續著,依俗送葬後,全家仍然沉溺在悲傷之中。

佛陀知道後,悲憫這一家人,便前往慰問,勸慰富翁說:「萬物萬事都是無常的,有生就有死,禍與福相依,現在這個孩子死了,但有三處眾生為他哭泣,你知道他究竟是誰的兒子,誰又是他的雙親嗎?

富翁不明佛陀之意,停止哭泣,請求佛陀開示。

佛陀說道:「很久以前,曾經有一個孩童看到樹上有一隻大鳥,便手拿著弓箭,來到樹下,仰著頭搭起弓箭準備射鳥,當時旁邊有三個孩童大聲叫好,結果拿箭的孩童就得意地拉滿了弓,一箭把樹上的鳥兒射死了。旁邊的三個孩童看了,都不禁為他歡呼鼓掌。

後來經過無數劫的生死輪迴,那三個在樹下的孩童,一個有福報,現於天界為天神,一個在海中為龍王,另一個就是你,在樹下射鳥的那個孩童,有一生在天界為天神之子,然後轉生人間,成為你的兒子。他在上摔死之後,馬上投胎化生為龍子,然而,在他投胎剛化生時,卻被大鵬鳥吃了,而那隻大鵬鳥,便是以前被他所射中的那隻鳥所化生的。

現在,有三處在為這個兒子哭泣,一個是天神,一個是你,一個是龍王,你們都因為他曾是你們的兒子而傷心欲絕,這全是因為在前生你們鼓勵他射鳥殺害生命,並為他歡喜,而今生,你們三個註定要為他哭泣,這全都是報應啊!

富翁聽了,心下瞭然

三個小孩,由於無知而犯了過錯,結果轉世輪迴,要受那喪子之痛,實在可憐。不過可憐之人,也必有可恨之處,如果他們廣善積德,自然不用受此等苦楚。
人要向善,只有善才有好的果報,那果報不是別人賞賜我們的,而是我們應該得到的。用自己的德行換取別人的信任,就是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