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0 August 2016

【話說鬼月】聖嚴法師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也就是所謂鬼門開的日子。這其實是民間的信仰,要追溯其思想源頭,大約是在上古的商周時期。當時,每到了七月,天子便會祭祀祖廟,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而大家也相信人死之後,會回到祖先的身邊。這種對祖先的崇敬是一種美德,《禮記》中也特別強調這種孝道的精神,這種思想到了漢代,便慢慢轉變成為民間的習俗。

漢文化的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後就是要回歸來處,而「鬼」與「歸」恰好又是諧音,因此到了陰間的人類就變成了鬼,一年之中的中元節則是敬鬼的日子。因為陽間的人只有在中元節才能與陰間互動,亡者也只有此時能回到陽間探視親人、享用供養,所以人們都在此時祭祀祖先,表示對祖先的感恩,而中元便成為清明以外的另一次祭祖大節日。但因為人們害怕無主的孤魂會來騷擾,所以也會舉行各式祭儀,來普度遊散的孤魂野鬼。

在印度的佛教恰巧也有類似的信仰,根據《盂蘭盆經》所述,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因為擔憂生前慳吝的母親過世之後的下落,便以神通觀看,結果發現母親墮落在餓鬼道,受盡飢餓的痛苦。於是運用神通力想幫助母親脫離苦痛,無奈即使是神通第一的他也使不上力,只有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解救的方法。
由於在當時的印度,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是長達三個月的雨季,所以釋迦牟尼佛制定在此期間,出家人必須結夏安居,於定點禁足修行,不能到外面行腳托缽,一直到七月十六日解夏為止。而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為「僧自恣日」,散居於同一區域內的僧眾必須集合在一起,做一次坦誠的檢討和報告。由於經過三個月的密集修行,有很多人得到很大的進步,甚至證果成為聖者,而供養初成道的聖者或剛修行完成的行者的功德很大。所以佛陀告訴目犍連,可以選在這一天,藉著大眾聚集在佛前的機會,以飲食供養這些出家眾,以此功德超度母親的罪業,這樣母親便能脫離飢餓的痛苦。

因此,以後每到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便會供僧以救度餓鬼道的眾生,這就是盂蘭盆節的由來。而梵語的盂蘭盆(Ulambana),原意為「救倒懸」,也就是解除地獄之苦的意思。這部《盂蘭盆經》傳到中國之後,正好與漢文化的「鬼月」傳說相應。

當然,所謂的鬼門開,並非真有一道鬼門會被打開,鬼道的眾生便跑了出來;必須是人們為陰間眾生做功德的心念與之相應,他們才會來接受祭祀;若是沒有人為他們超度或祭祀,他們也不會出來。因此,認為鬼月諸事不宜的想法,其實是心理因素;其他非漢民族的地區,既然沒有鬼月的傳說,也就沒有這些禁忌了。

若從精神層面來看,漢民族在中元節祭祀祖先,是對祖先感恩的表現,而佛教的盂蘭盆節也是孝順的表徵,所以現代佛教徒稱農曆七月為「教孝月」。但是,孝順父母最好是在父母生前的時候,做子女的平常就該多關心父母,勸請父母要有宗教信仰,不要等到父母百年之後,才想到要來供養超度,那便是輕重顛倒了。

(摘錄自《人間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