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June 2016

善根深厚為何會墮惡道?會變畜生? 淨空老法師

如果過去生中修淨土,善根非常深厚,非常深厚善根的人為什麼會墮惡道?會變畜生?臨命終時最後一念錯了。如果一念貪心,他就餓鬼道去了;一念瞋恚,就地獄道去了;一念迷惑,就畜生道去了,迷惑是愚癡。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往生的人,許許多多往生的人臨終的時候迷惑,連他的家人都不認識,也有人說得老年癡呆症,癡呆症就是愚癡、迷惑,很容易到畜生道;如果他還加瞋恨,就地獄道去了;他還加上有貪心、貪戀,那餓鬼道去了。大乘佛法多閱讀一些能看得出來。

所以對家親眷屬老人要照顧周到,年歲大了,要讓他歡喜,不生煩惱,這是大孝。不能叫他什麼事情不順心,生悶氣,這個不好。這是什麼?容易到惡道。

學佛最好,如果你在家裡學佛,你能把孝道表演出來,他心歡喜,不但度了老人,而且度了你這些親戚朋友,他所認識的人。為什麼?別人到你家一看,你對父母的孝順,人家就很慚愧,就會學習,自行化他。化他,身教勝於言教,做出來給人看比言語勸人要殊勝得多,人家看到了才受感動。

文章恭錄︱淨空老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Wednesday 29 June 2016

隨時保持正知正念

如果你是一個有正念的人,你會觀察到:原來煩惱的生起,是有次第的。我們所造的每一種惡業,從一個念頭開始,到發展成整個行為,都是有步驟的。對有覺性觀察自心的人來說,比較容易馬上認出:「喔,這是煩惱」;然後你就有機會消除它。

如果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貪嗔的念頭生起,就有機會控制自己的心;如果你沒有這種覺照力,念頭生起,你將馬上行動

我們要注意的是,當嗔害心生起,如果沒有察覺、對治、轉化,有一天它就可能成為害他的行為。所以要有覺性、覺照力,隨時注意自己每個起心動念,隨時保持正知正念,別讓貪和嗔進入心中、養成習慣,否則久了真的會做出傷害眾生的事。

~大寶法王噶瑪巴 《龍樹親友書

Tuesday 28 June 2016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轉變命運的方向

有些人常對我抱怨說老天不公平,不論再怎麼努力工作,希望還是落空。

我告訴他們,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財力、興趣、性格,以及社會關係。倘使自我認識不清,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一味埋頭苦幹,就會自討苦吃,無法與人競爭。

命運是由自己的性格、個人條件、時機、對象等所組成的,任何一個因素不具足,就很難成功。

從因果的觀念來講,現在的命運都是過去所造,未來的命運則是現在所做。現在的命運已成事實,無法轉變,但是透過智慧可以改善未來發展,轉變命運的方向。

像我在美國流浪街頭時,很多人都瞧不起我,但是我從不放棄弘法的願心,所以當因緣成熟時,道場便一個個建設起來。
相信因果,要比相信命運更可靠。


--摘自「突破工作瓶頸」

Sunday 26 June 2016

【四種馬】

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裏,出去托缽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弟子們靜靜地走到水池旁邊,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然後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開示。

佛陀結金剛座,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

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了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賓士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不但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於衷,反映遲鈍。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刺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佛陀說到這裏,突然停頓下來,眼光柔和地掃視著眾弟子,看到弟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心裏非常滿意,繼續用莊嚴而平和的聲音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有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有殞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創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喪身失命後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才開始憂怖驚懼,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而第四種人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過晚了。

●●當思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堅精努力 乃克有濟●●


Friday 24 June 2016

《破布子滷苦瓜》 ——作者:林嘉羚

材料:
苦瓜一條

佐料:
1.
素豪油
2.
冰糖(或砂糖)
3.
破布子(又稱樹子)


作法:
1.
先將苦瓜表皮洗淨內囊子要挖除後切塊 

2.
下油鍋炸至略黃起鍋 

3.
加水適量後加入所準備之佐料熬煮15分鐘使其入味

Thursday 23 June 2016

【一念墮落的健達多】

有一天,當佛陀在蓮花池畔漫步時,佛陀凝望著澄清的池水,突然看到了地獄的影像,有無數的眾生,在地獄的血池裡浮沉哀號著。

佛陀悲憫地看著浮沉哀號的眾生,想著他們的無知和罪業,不禁嘆息著。這時,他特別注意到一位叫健達多的,健達多在過去生中,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終因惡貫滿盈而墮落地獄。

佛陀悲憫他,想將他從地獄中解救出來,但在遍察他宿世的因緣後,發現幾乎找不到任何半點的善行,足以讓他得到救贖,最後,總算找到了他的微小善行。

原來,那是在久遠前的某一世,當有一天健達多走在路上時,有隻小蜘蛛也在路上爬行,健達多發現了,本想一腳踏死它,當剛要舉足時,忽然心中生起一個善念,想小蜘蛛也不犯我,不如放它一條生路吧!就這樣,善念一起,小蜘蛛就從他的腳下死裡逃生。

當佛陀觀察到這個善因緣後,發現那隻蜘蛛正停憩在極樂世界美麗的花葉間,於是佛陀抓起銀色的蜘蛛絲,從極樂世界徐徐的放到地獄裡。

當健達多在黝黑的地獄中掙扎浮沉時,突然抬頭看到黑暗的天空中有一絲銀色的光,從他的頭頂緩緩的降下來,於是他如獲救星般,趕緊用雙手抓住蜘蛛絲,奮力地往上爬。等他爬到中途稍事休息時,突然看到蜘蛛絲的下方,有無數的地獄眾生,也正攀爬在蜘蛛絲上。

健達多看見後,不禁驚慌和憤怒,心想:就只我自己一人,都還怕這條蜘蛛絲斷了呢!何況細細的蜘蛛絲如何能承受這麼多人的重量!萬一斷了,不是又要墮回地獄受苦嗎?

因此,健達多就情急惱怒地向下方呵責道:餵!餵!這條蜘蛛絲是我發現的,是屬於我的! 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也不准往上爬,下去!全部都給我下去!

當健達多的呵責聲還迴盪在空中時,蜘蛛絲突然從他的手中斷落了,於是健達多又重新掉回地獄中,只剩下銀色的蜘蛛絲,在黑暗的空中閃閃晃蕩著。

佛陀看了,輕輕的嘆息著。

佛陀的嘆息,也是我們的嘆息。

一念善,可以讓健達多有緣得以脫離地獄苦海!

一念惡,可以讓健達多重新沉淪地獄苦海!

如此,我們還能輕易忽視任何一個微小的念頭或因緣嗎?

文章来源: 網上佛教共修專區


Wednesday 22 June 2016

佛经与生活

信能渡河,其福難奪,能禁止盜,野沙門樂。
                                          ~~法句經 篤信品第四
语意解释
求道的信心,可使人渡河到彼岸;其信行的福報,功不唐捐;能夠免於竊盜厄運,正是出塵僧侶所擁有的法樂。

经句内涵
信,即是信心,自初發心,直至成佛。與念心、精進心、定心、慧心、戒心、迴向心、護法心、捨心與願心,合稱為十信心,亦是菩薩行的五十二階位中的最初階位。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沒有信心為風帆,將猶如汪洋扁舟無法到達彼岸。此句出自百曜經,以三則寓言說明信心與信仰的殊勝。

有人來到江邊想涉水而過,問說:「水多深呢?」旁人回答:「只到腳踝而已。」便執信而渡,果然如是。信心,可以克服深不可測的多疑與恐懼;佛道也是,若無深信,將無法出離生死愛河。此處的信,指的是「信直至心,所向無礙」。

其福難奪者為何?有一人犯法,家產充公,王下令將家產造冊報官。犯人呈報的竟是福德簿,詰問之下,回答:「後身家產簿者,此簿是也;今身家產簿,隨王所錄。」王聽聞之後,心開意解,赦免其罪。後身,指的是來生,仍是個未知數。而犯人因所積福德,現世也免難消災,可見福報的可貴。

如何能禁止盜呢?在舍衛城裏有一位長者,信奉三寶,樂善好施。有一天,風雨交作,昏天暗地。竟有一群宵小趁着打雷時,破門而入,搜刮財物。長者察覺,舉聲警告說:「汝莫持去,吾欲與沙門。」賊人一聽,眼睛頓時失明,雙手軟弱無力,賊首無可奈何,只好下令放棄金銀珠寶,空手逃離。長者以何功德,能夠禁止盜竊呢?他說的是,打算將家中值錢的東西,供養沙門;所以告誡匪徒不要強搶豪奪。

野沙門樂的野,應是里為田土,郊外為野,沙門多居處蘭若寂靜處之義。沙門以何為樂?沙門不限於佛教的比丘,是內外二道出家修行者的總稱。因為止息諸惡,清淨身心,眾善奉行,朝向涅槃寂靜。有法樂,而不受世俗之樂。是故說野沙門樂。  

林海心
海濤法師慈悲志業


Tuesday 21 June 2016

世界上什麼事情最快樂

佛陀在舍衛城時,有四個新近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討論修行的心得。

  那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到處開滿美麗鮮艷的花朵,散發濃鬱的香味,還有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這四個弟子看到這樣的景色,感到十分愜意。突然其中一人問道: 「在這個世界上,到底什麼事是最快樂的?」

  一個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春天郊游是世間最大的樂事。就像在這樣的天氣里踏青,一面感受春天的溫暖,一面觀賞那些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的花朵,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啊!」

  另一個弟子聽了,連忙說:「不對!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快樂是親戚們的聚會。你想想,在一個好日子里,親戚們都健健康康地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舉杯暢飲,唱歌跳舞,這是何等的快樂!」

  這時候另一個弟子發言了:「你們兩個人的看法都不對!我說有錢才是最快樂的事,有了足夠的錢,什麼事都好辦,你們說是不是呢?」

  聽到他們的話,那個最先發問的弟子說:「我不贊同你們三個人的意見,我認為老婆和侍妾長得美麗可愛,才是最快樂不過的事!」

  于是他們四個人開始爭論起來,爭得面紅耳赤、口沫橫飛,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說的才是對的,互不相讓。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便對他們說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國王名叫普安,統轄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國土。他的國土四方有四個國家,普安和四個國王的感情很好,經常邀請他們來王宮住上一個月,又吃又喝,十分快樂。

  有一次,普安國王又准備各色美味佳肴,邀請這四個國王來聚會,足足聚了一個月。臨別的那天,普安問四個國王:「人活在世上,怎樣過才算得上快樂?」

  第一個國王回答:「春天到來的時候,到郊外去踏青,欣賞美麗芬芳的鮮花,是最快樂的事。」

  第二個國王回答:「親朋好友間的聚會是最快樂的,大家盡情吃喝,盡情娛樂,是何等愜意!」

  第三個國王回答:「擁有無數錢財,可以讓我隨意花用,才是真正快樂的事。」

  第四個國王回答:「擁有美貌的王後以及後妃,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

  四個國王回答完後,普安對他們說:「你們認為最快樂的事,在我看來恰恰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事,因為這些東西總有消失的一天,生命是無常的,我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其實是自身的化滅。」

  這四個國王聽了普安的一席話,都認為有理,頻頻點頭。

  佛陀對那四個新出家的弟子說:「那位普安國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個國王就是你們四人的前身。你們前世已經討論過相同的問題,怎麼現在還不懂呢?」

  四個新弟子聽了佛陀的話,感到很慚愧,同時心中的疑惑也被解開了。後來他們認真修習佛法,終于都修成了羅漢。


Sunday 19 June 2016

《末法時期,邪師恒河沙,到處都是,這是學佛的困難》

1。這個世間,尤其是現代,《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太多,到處都是,這是學佛的困難。

2。邪師是什麽?他的思想是邪知邪見、他的言語是花言巧語,都是誘導你走邪路,最後的目標是把你送到三途地獄。

3。邪師說法,為什麽有那麽多人相信?邪師講的是現前利益。他眼前給你一點甜頭,讓你得一點五欲六塵的享受,將來他讓你墮落在惡道,這是邪師。

4。邪師鼓勵人貪欲、幫助人貪欲,來生讓你搞六道、墮三途。他所說的法,跟我們的自性完全相違背,如果你相信他,那就大錯特錯了!

5。佛在經上特別提醒我們,邪師雖然講的也是佛經、印行流通的也是佛經,可是怎麽樣?不是佛的意思。

6。什麽叫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叫你心清凈、叫你開悟、叫你離開一切分別妄想、舍離一切五欲六塵,以大慈悲心服務一切眾生,這是佛的意思。我們跟佛學習,要體會佛的意思,才會得到真實的受用!

7。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都是以dafa師的身份出現在世間,統統是妖魔鬼怪,你跟他學,不但你一生受害,恐怕生生世世都要受害。


8。這個時代的佛法,假的多,真的少,你沒有慧眼辨別邪正,你把假的當作真的、把不究竟的當作究竟的,你自己修不成,那是你個人的事,可是,你要是把邪法推銷給別人,誤了千千萬萬眾生的法身慧命,那你的罪過就大了!

文章来源:釋迦牟尼佛(圖片)社團

Saturday 18 June 2016

【佛教故事】生命經不起等待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現在。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禪師在烈日下曬香菇,住持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說:長老,您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為您代勞呀!

老禪師毫不客氣地道:別人並不是我!” 道元禪師說: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老禪師說道:睛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道元禪師一時語塞。

人們常說今日事今日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話雖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人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但結果是不會欺騙人的,到頭來欺騙的還不是自己?

人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一是,不能等明天;二是,不能靠別人,否則你這一生就算白活了。

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親鸞上人自小父母雙亡。九歲時,他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于是跑去找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麼小,為什麼要出家呢?”
小親鸞答道: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都不在了,我因為不知道為什麼人一定要死亡,為什麼我一定要和父母分離,所以,為了探索這個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非常嘉許他的志願,說道:!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為你剃度吧!”

小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地答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証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您都那麼老了,您也不能保証您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啊。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以後,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說道:說得好啊你說的話完全沒錯,現在我馬上就為你剃度!”

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

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小孩子不知道今天的決心能不能堅持到明天,老人家不知道自己這條老命能不能挨到明天,你能保証今天的計劃明天還記得嗎是的,沒有人能預知未來,誰也不能確定明天帶來的是新的希望,還是未知的絕望所以人活著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為過去的一部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生命是經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暫,須只爭朝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仁者隨緣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


Thursday 16 June 2016

Can Buddhist Practice Cause Sickness?

Why is it that some seem to suddenly become unwell when they embark on the path of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e, while others do not? Unwellness can be tiredness, dizziness and such. Well, all forms of suffering manifesting through physical sicknesse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nked to the ripening of our negative karma. Here is one explanation… It is not the case that when one learns and practises the Dharma, that this leads to sickness. The sickness is due to a ‘separate’ set of non-Dharma related negative karma created in the past. As an example on two things seemingly causally related, when only co-related is how it is not waiting at a traffic light that causes it to turn green, as the light will turn green anyway, even without anyone waiting. There is thus no reason to stop proper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e. After all, the Dharma is for guiding us to transcend all suffering eventually, including that within the cycle of birth, ageing, sickness and death.

Here is another explanation… Some who exert diligence in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e do seem to face challenges, in a more directly related way. Again, it is never any fault of the Dharma itself. Challenges might be, say, due to negative karma created from slighting the Dharma in a past life. The solution is to simply persevere, by being even more diligent. Such repentant and remedial actions create more positive karma, that dilutes the ripening negative karma, thus lessening the difficulties. Obstacles will dissipate, while ease and even spiritual bliss will arise.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 for swiftly overcoming great suffering is Nianfo practice (of utmost sincere mindfulness of the name of Amitabha Buddha – ‘Amituofo’). It connects to all Buddhas via this one Buddha, protecting from possible disturbances of unseen beings too. As the final practice in this life, it also enables reach of Pure Land – the most efficient yet blissful school for mastery of the Dharma.

Those who do not understand the above might simply give up the Dharma when feeling challenged. This is foolish as it abandons the very cure for being heavily infected with poisonous negative karma. While the obstacles might seem to cease when one pauses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e, it is only postponement of suffering.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is to not learn and practise in time to lessen negative karma, and to have great obstacles present themselves on the deathbed, thus rendering one still stuck within the cycle of birth, ageing, sickness and death. As an example for the need to ‘step on the gas’ of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e despite challenges, in an emergency, we might need a medicinal injection. Painful as it might be, the pain is only ‘incidental’ and for a relatively short while, while going through it is a physical lifesaver. The Dharma, however, is the true and total saver of our spiritual lives. Again, the Dharma never causes pain or suffering, for it is the cure!


Source : thedailyenlightenment.com 
Posted by  on May 8, 2016

Wednesday 15 June 2016

《利眾的端點》 ~ 達真堪布

所謂「把握自己,還能幫助別人」,這個話題聽起來很普通,但是意義很深。什麼是「把握自己」?是具有出離心,自己不被世間八法所束縛。什麼是「幫助他人」?度化眾生,讓眾生從痛苦中獲得解脫。

  所以,雖然我們現在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很重要,但是首先要把握自己,否則會讓自己陷進去。有些人當時發心很好,說要度化眾生、利益眾生,去跟世人接觸,時間一長,把自己都卷進去了。所以不要著急利益眾生,先要把自己修好,披上出離心的盔甲,手持菩提心的兵器,然後去面對紅塵,去接觸世人,絕對沒問題。否則很難啊!若沒有出離心的盔甲,自己容易受傷,容易丟失慧命。

  利他心的功德不得了,利益眾生也是必須的,但是大家首先要把自己修好,要有這個能力。不然不但度不了別人,甚至會把自己的慧命都搭進去,到時候吃虧的是你自己。所以先把自己修好,先把出離心修出來,把菩提心發出來,然後再去利益眾生。生起出離心,發出菩提心,那是工具,那是兵器。若是沒有這些,赤手空拳,你怎麼去度化眾生?怎麼去面對世間?

  真正把菩提心修出來了,真正能利益眾生的時候,自我也就獲得解脫了,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有了。

Tuesday 14 June 2016

什麼是「佛法」 (淨空法師開示)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用,就是對於一切法都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這個字是能覺,大智大覺是能覺,「法」是所覺。也就是「智、覺」的對象。雖然講一個能、一個所,但是在佛法裡面,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比較上難懂的地方,不容易體會。如果把能所分開,能則不是所,所則不是能,我們容易懂,但是實在講,佛法確實是說人生宇宙能覺、所覺是一體,絕對不是分開的,這是佛法不同於世間的學術,也是與哲學不相同的根本所在。

  由此可知,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學術、不是哲學,佛法講的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自性、覺性,所以佛法不講別人,佛法講自己。佛法講到高級的時候,萬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都是講能所不二,這是我們現代哲學裡面所沒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學,它可以包括哲學,它在哲學之上。這是從名詞定義當中,我們就能夠明白了解,這是佛法兩個字簡單的解釋。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一切萬事萬法,有智慧,能夠正確的認識,能夠徹底的、究竟的、圓滿的明瞭,這叫做佛法。

Monday 13 June 2016

少一些抱怨了就多些幸福

如果你有吃穿住,你已比世上75%的人富有。 
如果你有存款,錢包有現金,還有小零錢,
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了。 如果你早上起床,沒病沒災,你已經比活不過這週的100萬人幸福多了。 
如果你從沒經歷戰亂、牢獄、酷刑、飢荒,
你比正身處其中的5億人幸福多了。 

少一些抱怨了, 就多些幸福!

文章来源:慈悲生命协会 - Compassion Life Society

Sunday 12 June 2016

如果你沒有業障,你早成佛了 (淨空老法師)

業障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如果你沒有業障,你早成佛了。你沒有成佛,換句話說,你必定有業障。你有業障,後來一定有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

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相信三世因果、都相信六道輪迴,這個是事實。由此可知,我們所造的業,是生生世世無始劫以來累積到今天,這個業不知道有多少。

佛法講三世因果,人有過去世,有過去世當然就有未來世,只要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就在輪迴裡面生生世世地受報 —— 我們得的這個身,這一生的受用、一生的遭遇,這都是果報。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所造的業,要是有形相、有體積的話,哪怕是再小,像一粒微塵一樣,無始劫來,我們所造的業,它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我們造業造得太多了,業障很重,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樣樣不如意,不如意就是障礙。

人一定要覺悟,不要怨天尤人,為什麼?統統是自作自受。你說那個人對我不好,他為什麼對別人好?他要是對我不好,應該對所有的人都不好才對。他對別人好,對我不好,那我跟他過去結的是惡緣,我造的是惡業。這些因果的事理,你都看透徹了、都明白了,你的心就安了。

人能夠處處向內反省,這是智慧,這是覺悟。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一切事情往內裡面去反省 —— 問問我有沒有做錯、我有沒有想錯、我有沒有看錯,不要去問外境,這樣自己的修持功夫就會得力。功夫得力,就叫做懺悔業障,業障才懺悔得了。

樣樣都是別人不對,都是自己對,這是業障上再增加業障,天天拜什麼懺也沒用處,也消不了業障。所以諸位要知道,一定要改過自新,業障才能真正懺除。

佛門裡面懺悔法很多,不是把那些懺悔文念念,業障就消除,不是的。是要把那些懺悔文念了之後,自己好好地想一想,哪些地方做對了、哪些地方做錯了、哪些地方需要更改過來,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罪障懺除,所以佛家沒有迷信。

南無阿彌陀佛